在希特勒重整军备的同时,法国方面也在加紧构筑现代化的马奇诺防线,显然法国想像一战中那样迫使德国再度绕道比利时和荷兰进攻法国本土,从而使德国在外交上陷于孤立,而如果德国要想正面突破马奇诺防线必将遭受严重的损失。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军方开始研究正面突破马奇诺防线的方法,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生产一种可以摧毁马奇诺防线上坚固混凝土支撑点的重型榴弹炮,以备正面进攻之用。
“卡尔”自行臼炮 事实上,一战中德军就装备了大量的超重型火炮用于摧毁坚固的堑壕体系,这些重炮大部分是牵引式或者安装于铁轨之上,机动性很差,不能及时的伴随步兵向前推进,虽然可以帮助步兵取得最初的战术突破,但是在后续的战役发展中则无能为力,因为重新部署这些重炮实在是太慢了。鉴于马奇诺防线拥有较大的防御纵深,德军步兵需要持续的发起突击,以防给法军喘息之机,因此德国军方要求新型重炮要具备自我机动能力,“卡尔”自行臼炮就是在这样的战术设想中研制出来的。
“卡尔”自行臼炮 “卡尔”自行臼炮的技术性能
尽管从1935年就开始了新型超重型自行榴弹炮的研制工作,但是1940年才开始定型量产,主要原因是设计方案迟迟不能满足军方的要求。其中最关键的一项就是火炮的机动方式选择上,军方起初要求将火炮安装在一辆履带式底盘上以提高机动性,但是设计方认为这样太过复杂,坚持将火炮拆解为几部分,运到前线后再行组装使用,这样方便运输。但是军方又要求组装时间不得超过6个小时,这是处于隐蔽性的考虑,火炮必须在夜间完成组装以便第二天能够投入作战,否则这种明显的目标将难以逃过白天的空中侦察。设计方无法将组装时间缩短到6小时之内,最终采用了安装到履带式底盘的机动方式。
1939年波兰战役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德国已经和法国进入战争状态,而对付马奇诺防线的新型重炮还尚未正式生产,负责这一项目的卡尔将军决心加速火炮的生产进程,先期生产了6门巨炮,为了纪念卡尔将军的突出贡献,这款新型火炮被名为“卡尔”,人们一般称作“卡尔”自行臼炮。
“卡尔”臼炮,旁边是一辆4号坦克底盘 “卡尔”自行臼炮的总重量高达124吨,全长11.15米,宽3.16米,高4.38米,安装一门8.44倍口径的600毫米臼炮,该炮可以发射轻型和重型混凝土破坏弹,轻型混凝土破坏弹重1.7吨,装药量220公斤,炮弹初速283米/秒,最大射程6.4公里,可以击穿2.5米厚混凝土;重型混凝土破坏弹的威力更加强大,重达2.17吨,装药量289公斤,炮弹初速220米/秒,最大射程4.3公里,侵彻能力和轻型炮弹一致。1942年,部分“卡尔”臼炮换装了新型540毫米臼炮,可以发射轻型混凝土破坏弹和高爆弹,轻型混凝土破坏弹重达1.25公斤,炮弹初速378米/秒,最大射程10公里,侵彻能力3.5厚混凝土。可见,新型540毫米臼炮相比于600毫米臼炮,无论在射程还是侵彻能力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刚从火车上卸下的”卡尔”臼炮请点击输 “卡尔”自行臼炮的战术使用
尽管“卡尔”臼炮拥有履带自行装置,但是其高达124吨的自重还是极大的限制了其机动能力,只能在两个火力阵地之间的小范围内自行机动。较远的距离机动则需要使用专门的公路运输车和吊车,而远程机动则使用铁路运输。即便在坚固的路面上,“卡尔”臼炮的移动速度也不会超过10公里/小时。从战术角度来看,“卡尔”臼炮仍旧不具备机动作战能力,应当视作牵引式火炮来使用,战前应使用工兵为其构筑固定的火力发射阵地。
一个“卡尔”臼炮连 由于“卡尔”臼炮体型较大,行动缓慢,极易成为空军打击的目标,因此在将该炮投入作战前必须确保阵地附近空域的绝对制空权。在火炮发射阵地附近应部署大量的高射炮单位,以提供强大的对空掩护,确保发射阵地的安全。在构筑发射阵地的同时,还应该提前做好弹药的储备工作,由于炮弹重达1.2-2吨,普通的弹药运输车无法装载这种炮弹。德军为此专门研制了以四号坦克底盘改装的弹药运输车,每辆运输车可以运载3枚炮弹,运输车上安装有一个3吨起重机,用于炮弹的吊运,每门“卡尔”臼炮配属3-4辆弹药运输车。
操作一门“卡尔”臼炮需要19名德军士兵 “卡尔”臼炮的实战运用
布列斯特要塞之战
“卡尔”臼炮没能赶上1940年的法国战役,不过即将在对苏作战中发挥作用。布列斯特要塞是位于当时苏德两国边境附近的一座坚固要塞,德军决心投入一个炮兵连的“卡尔”臼炮(2门)来摧毁这座要塞,德军能够攻克这座要塞要多亏“卡尔”臼炮连的支援,其威力巨大的炮弹几乎将要塞中的苏军全部震死,最终迫使这个要塞投降,而此前德军投入大量步兵发起进攻,除了惨重伤亡外一无所获。
机动中的”卡尔”臼炮,实际中这种情形 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是克里木半岛上最坚固的堡垒,德军在1941年末曾试图攻克这座要塞,但是最终失败了,要塞中的巨型炮台给德军造成了致命的威胁,如果不能压制住这些巨炮,德军的进攻不可能成功。1942年德军再度发起了对塞瓦斯托波尔的进攻,这一次德军投入了各种攻城巨炮,包括3门“卡尔”臼炮,摧毁了苏军一座305毫米口径海岸装甲炮台。
镇压华沙起义
“卡尔”臼炮大放异彩的时刻就要属镇压华沙起义的作战行动了,先后有4门“卡尔”臼炮投入了华沙城的巷战中,“卡尔”臼炮展示了恐怖的威力,一发炮弹足以摧毁一座混凝土楼房,对波兰起义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严重的士气下降。
开火状态中的“卡尔”臼炮
评价
总得来说,“卡尔”臼炮是一款非常不错的攻坚利器,在摧毁异常坚固的混凝土工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攻坚战中也表现优异。唯一的缺点就是部署这种重型武器实在是太费劲了,根本无法及时的赶上德军的机动作战,因此在许多城市攻坚战中都没能看到“卡尔”臼炮的身影,包括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卡尔”臼炮对战场条件的要求也极为苛刻,需要大量的工兵和高射炮兵支援和掩护,这就决定了“卡尔”臼炮只能在相对静态的战线上投入作战,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种静态的阵地战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