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市五年级的一位家长在检查孩子的语文作业,有一道作业是翻译王维的《鸟鸣涧》,全诗是这样的: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其中第一二句孩子的翻译为,“春天的夜晚十分寂静,能听得见桂花飘落的声音”。
出现争议
家长看着觉得不对,常言道,“八月桂花香”,春天的时候怎么能看得到桂花飘落?于是查看了语文资料书,发现上面的注释,“春山”中的“”的确意为春天。
这与常识明显不符啊,这不是教坏小孩吗?于是上家长群“质问”语文老师,但是语文老师的回复是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不要钻牛角尖,尽管这位家长据理力争,但是在家长群的回应冷淡、语文老师的“文艺大于生活”下,最后不了了之。
春天开桂花有错吗?
首先肯定的是,这位家长的细心。的确按照谚语,八月桂花香,而且一般来说桂花到秋天才开的。王维诗中既然写了“夜静春山空”,点明了时间是春天的话,前面却说是“桂花落”,的确有些不太合适。
但是想想,王维被世人称为“诗佛”,这么写会不会有他的逻辑在里面?比如,桂花有很多品种,不都是秋天开花的呢?
笔者查过资料后发现,还真有春天开的桂花,比如四季桂。而且四季桂不止一种,有月桂、日香桂、佛顶香等十几个品种,答案似乎呼之欲出了。
桂花飘香
但是经过笔者仔细查证,才发现这种四季桂并非我们常说的“桂花”。有些桂树是木犀科木犀属,另一些却是樟科月桂属。我们常说的桂花是属于樟科月桂属。
那有没有可能是古人不懂植物分类搞错了?但经过笔者的深入查证后发现,四季桂起源于地中海沿岸,清朝晚期才随着传教士来到中国,王维在唐朝是没有机会见到四季桂的。
四季桂花
是真的桂花吗
那王维是在幻想吗?也不是不可能,王维的诗常常出幻想。比如他的《袁安卧雪图》就是一副幻想的图画,图中画着绿芭蕉与白雪一起。
《袁安卧雪图》
但这会是幻想吗?深入研究王维笔者发现,《鸟鸣涧》并不是一篇单独的作品,是“附属品”:此诗是《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杂题五首》是王维游历江南住在友人皇甫岳的家中作的。云溪位于浙江省绍兴县,也就是若耶溪。
图为若耶溪
这条河非常出名,在古人的诗词里出现频率极高。这里笔者挑同样出现在语文课本里的、高考必背诗词、来自南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与王维《鸟鸣涧》的后两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意境极其相似。王籍看到了蝉,有感而发,而王维虽说套用了王籍的意境,但确实是见到了“桂花”而后才会诗兴大发。这里王维见到的“桂花”,是绍兴的特色植物,旧名为“春桂”,现名山矾,春天开花而且花朵与桂花很像。
山矾花,乍一看很像桂花
真相大白
那为什么很多人不知道山矾花就是王维笔下的桂花?这事要从黄庭坚说起了。黄庭坚生前很喜欢山矾花,并且写了很多诗句赞美山矾花,但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老人家脾气不小,他认为春桂与秋桂不同,放到一起就是贬低了他心爱的春桂,于是“自作主张”将春桂改名为“山矾“。
黄庭坚
对此,笔者认为,从一个老师的角度出发,家长对知识的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精神是值得鼓励的,对于学生来说有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家长的问题来说,《鸟鸣涧》是符合常识逻辑的,可以安心指引孩子去背诵了。
各位看君们有对小孩的作业提出过疑问吗?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讨论。
图文编辑丨小梁。图片来源于网络。
举报/反馈

梁老师说

9.3万获赞 9万粉丝
一线耕耘者关注教育,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小、初、高全科卷子,考公考编的资料
中小学教师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