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发个评论,至于这样攻击我吗”。
“我说什么,你管得着吗!”
......
于是,开撕。
在互联网中遇到被人怼,尤其是莫名其妙的被怼。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简直不可理喻。
虽然我们都知道要远离这样的人,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
但终究是躲不过的,不知道哪天就遇到了。提前做好预防,弄清楚背后的原因。
01. 只想要自己舒服一点
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会得到所有人的喜欢。有人因为某个观点喜欢你,也有人因为同样的观点而讨厌你,这都是非常平常的事。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懂,可一旦互联网上,就变成了,一言不合,你就是异类。
这种排他性的行为背后,逻辑是什么,它触发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机制?
心理学家贝勒提出:“一个人产生了负面情绪,如果不将其向外释放,这种负面能量就会转过来攻击自己。“
就是在现实中遭到挫败、委屈的时候,负面情绪就会产生,刚开始可能就自己压下去了,但如果长期得不到释放,就要爆发。这时就会通过一些渠道对外宣泄,释放心理压力。
虽然发泄情绪看似是随时,没有动机,也没有目的。一切都是在人海之中,碰巧遇见了你。
其实还是有讲究的,至少是有一个原则,就是成本要低,收益要大。
所以,发泄的对象最好是陌生人,在网络上,最好对方不会还手,这样不会付出什么代价。如果大家在现实中遇到,真的面对面的坐下来谈,其实都是彬彬有礼的。
知道内在原因以后,再看看外在的逻辑。
02.层层叠加,必须释放
在人类社会中,组织结构是绝大多数都是金字塔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在其中的层级和位置,负责好自己的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就好,其他的别管、别问、别想。
这就导致,人们经常遇到突如其来的意外和莫名的压力。
说两个最常见的场景:
本打算下班跟朋友去聚餐,一周前就说好。但在下班前上级突然告诉你,今天必须把方案拿出来,晚上加个班。
做某个项目,经过上级核实批准,然后你去执行,可能这样的工作已经熟悉,但突然意外发生,在追查责任的时候,所有的锅都扣你身上来了。
遇到这些情况,负面情绪就会产生,刚开始也就自己压制下去,或者在游戏中就发泄了。可第二次、第三次呢?
这个链条就是一级压一级,大家都本着找最好欺负的人作为发泄渠道。所以,最可怜的就是最底层的人。
阎王易见,小鬼难缠,就是在说最底层人,遭受了最多的攻击。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一个现象了,为什么办事的时候,往往处处为难你的都是最基层的人。
不管是谁,都需要把负面情绪释放出来。
03.在群体中,战斗力翻倍
个体的情绪释放是可控的,但在群体之中,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里提到: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很好理解,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品牌之间消费者的骂战,明星粉丝之间的互相攻击。当事情闹大,最后追根溯源,我们都惊讶于,起因原来是芝麻大的小事。
在旁人眼里,这就是失了智的表现,可是在群体当中,这是身份认同的体现。道理不重要,原因不重要,甚至什么事也不重要,就一个字:怼。
所以说,有时我们被恶语攻击,并不是我们做了什么,只因为我们是另一个群体中的一员而已。
最后:
那当我们遭遇到这种情况有没有好的办法呢?
1、转移注意力
把注意力从对方的言语当中抽离出来,把自己想象成旁观者,用旁观者的视角去看这个事件。在这种视角里面,你的情绪感受度会降低,也就降低了自己冲动的概率。因为,情绪是行动力的第一动力。如果你被激怒,用愤怒回应,这样只会两败俱伤。
2、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遇到被无端人身攻击时,及时、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能过滤掉那些以为你好欺负的人,尤其是在线下的社交当中。
比如,在电影院看电影,旁边有人把鞋脱了,你忍不忍?
就应该理直气壮的让对方知道这影响了你的观影体验,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说憋在心里,那么他就更不会在意你的感受了。很多时候我们忍受,也是为了避免麻烦,但往往这会造成日后更大的麻烦。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冲突,尤其是在网络上。自己首先做到积极向上,不带节奏。
如果遇到被人身攻击,应该第一时间想到,对方是遭遇了挫折的人,对待这样的人别动怒,毕竟他攻击的目标本来就是随机的,只要自己安好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