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雪娜 通讯员 周亚伟
“洛宁有‘洛书’这张文化名片,还有令人向往醉美的田园风光,加快文旅融合正当时。”3月23日,在洛宁县罗岭乡洛书文化产业园,该园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
“河洛地区是黄河流域的中心地区,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源头。”洛宁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该县深入挖掘黄河流域源头性文化,以“洛出书处”“仓颉造字”“伶伦制管”三源文化为核心,依托资源优势,与自然风光融合,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沟域经济示范带。
春分时节,从漫山遍野绿意尽染,到满城牡丹含苞待放;从夯土和青铜抚摸“最早的中国”二里头夏都遗址,到云端畅游伊河之畔的龙门石窟,新时代的洛阳不断深化文旅融合,书写着“古今辉映、诗和远方”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精彩篇章。
“在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推进实施中,洛阳市委、市政府以历史文化和山水资源为依托,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为核心,以文化旅游产业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基础,通过传承展示河洛文化、推进大遗址保护、加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建设具有华夏气派、国际水准、洛阳特色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洛阳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是洛阳城的生动写照,全市经省文物局备案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达70座,馆藏文物40余万件。
近年来,洛阳市把这些“明珠”串成展现河洛文明、黄河文化的“项链”,积极打造以“博物馆之都”、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为代表的“新三篇”,让中外游客在博物馆中感受洛阳千年古都韵味。
同时,加快推动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老三篇”的景区数字化、智慧化和周边基础设施提升,让“老三篇”借力新时代焕发新光彩,推动洛阳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灵魂。如今在洛阳的旅游景区、公园广场、窗口单位等地,一批精致而温馨的“河洛书苑”城市书房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内涵的重要文化地标。
2017年起,洛阳市全面推进“河洛书苑”城市书房建设,着力打造“书香洛阳”,形成“15分钟阅读文化圈”。目前已建成165座各具特色、免费开放的城市书房,去年共接待读者904万余人次。
文旅融合发展重在“融”。洛阳市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力推“全域游”、唱响“四季歌”,隋唐洛阳城天堂、明堂、九洲池、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实现“四点一区”格局;“奇境栾川”“来孟津耍吧”等全域旅游品牌日益响亮……在河洛大地,文化和旅游产业正通过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融在一起”,实现了“1+1>2”的深度相融,走出一条具有洛阳特色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洛阳将持续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创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运河文化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挖掘河洛文化资源,加快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针对突发疫情,筹备好网上牡丹文化节,云赏牡丹、花开满屏;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好智慧旅游,激发游客消费潜力。
编辑:赵霄翔
举报/反馈

河南日报客户端

584万获赞 14.7万粉丝
河南主流新媒体 中原政经第一端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