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正在以越来越接地气、萌萌哒的姿态朝我们扑面而来
2014年8 月 1 日,一篇名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文章让平均阅读量四位数的故宫有了第一次的 10W+ ,雍正行乐图被做成 gif,雍正在河边洗脚、喂猴子,并配上「朕…… 脚痒……」的接地气文案。封面图“卖萌剪刀手皇帝”的表情包一炮而红,被网友进行了大量的再创作。
雍正剪刀手表情包
2016 年 1 月,讲述故宫文物修缮故事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 CCTV 9 一经播出就引起了轰动。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8年故宫的官方店铺“故宫淘宝”发布了仙鹤系列彩妆,其中主打产品仙鹤口红当天就售出近 65000 支。
故宫彩妆
故宫在努力,努力地让它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以更加平易近人、更加有趣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的视线里。
2020年1月,故宫博物院为宣传故宫文化,整理出一套新奇的探秘主题图书《我要去故宫系列》。在《我要去故宫系列》图书的序言里,果美侠说:“去故宫,可以有许多理由:陪亲朋、遛孩子、看展览,拍美照……不去故宫,往往只有一个理由:太无趣!”这句话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2015年我怀大宝的时候带着婆婆去游览过故宫,排队买票花了1小时,然后走路花了5个多小时。除了不停地在石板路上走着,拍拍照,挤在那些不让进去的建筑物外透过模糊的窗户瞥一瞥房间里的真容,还有上厕所难,我几乎没有多少印象了,感觉自己旅了一次假游。我都佩服自己孕三个月走那么远的路,还带着个六十岁的老人那种精力。
读完《我要去故宫系列》我就一句感慨:我去故宫那次旅行是白去了!
这套书是由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编著的,全书共20册,是由故宫的20个建筑区域作为主题的。包括: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坤宁宫、御花园、西六宫、东六宫、宁寿全宫、乾隆花园、慈宁宫、重华宫、养心殿、文化殿、武英殿、珍宝馆、钟表馆。编者们从给学生参观使用的探秘学习单为题,策划了这套图书,将普通游客难以注意的建筑细节、历史文化和精美文物讲述给读者听,让大家从另一个视角看故宫,从而感受故宫的美和韵。
看建筑
故宫博物院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它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北京故宫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其它四殿分别是法国的凡尔赛宫、英国的白金汉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和美国的白宫。 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被誉为“东方最大的宫殿”。
故宫里每个建筑物都有名称,每个名称也都有它的讲究。午门,因坐落于紫禁城的正南方,又居中向阳,古代把一天当中正中的时辰叫作午时,午门因此得名。乾清宫、交泰宫和坤宁宫在一条中轴线上,彼此相连。它们的名称,和皇帝与皇后的称谓有着密切的练习。乾为天,坤为地。处于乾坤和天地之交的就叫交泰殿。还有乾隆花园最南端的正门叫衍祺门,“衍”通“延”,有延长的意思;“祺”意为“吉祥”,“衍祺”就是长寿的意思。在这套书中,你可以知道那些猜不懂的建筑名称的含义和来历,这些知识,恐怕中学历史课本里也不曾涉及。
还有关于建筑的样式、瓦楞的颜色、建筑的高低、门开在什么方位,这些冷知识,这套书里都有涉及。学习了这些,你就会带着知识去游览故宫,而不是看到那些建筑就一个感觉:“它们如此相似,我是走过了还是错过了?”
晓历史
午门是举办典礼的重要场所之一,是皇家各类典礼、超会的必经之门。在午门,有很多通行的礼仪规矩。午门从正面看只有三道门,从背面看却又五道门。这五个门洞其实是呈“明三暗五”的格局,不仅是为了建筑上要呈现威严气势的整体效果,还因为这五道门,可不是任何人能够随意进出的。中门是皇帝的御用通道,除了特别的情形只有皇帝才可以通过。翼门的等级低于中门高于掖门,所以宗室王公是走右侧翼门,一、二品官员走左侧翼门,三品以下官员则是从掖门通行。
皇帝大婚在哪里举办呢?是在坤宁宫东暖阁,但实际上大多数皇帝都没有在宫内举办大婚典礼,历史上只有康熙、同治、光绪和逊帝溥仪在那里举办过大婚典礼。
古代皇族为什么那么注重典礼仪式?清朝从何时开始使用西洋钟表?传教士汤若望又是如何被冤入狱然后又被平反? 乾隆皇帝到底在位多少年?大小官员如何进行“打卡”?电视剧里常有的台词“推出午门斩首”是真有其事吗?许多的历史故事都待你从书中解开。
午门背面
赏艺术
故宫距今已经有600年的历史了,历经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故宫的人文和历史价值是非常高的,故宫里皇帝、皇后、皇子和嫔妃们所居住房间的装饰和陈列、他们所使用的物品的艺术价值都值得现代人继续去研究。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是以记录故宫的珠宝、钟表、字画等文物的修复工作为主的纪录片,以往属于小众的文化类型的纪录片,却被这部纪录片给改写了。它在B站上的播放量高达665.4万,在豆瓣上评分也高达9.4分。这些成绩背后体现着国民对故宫探秘的渴望,对文化艺术欣赏的诉求。如果一部作品,能够在传递内容的同时,还能激发人们求知的欲望,获得身心的愉悦,那真的是很难能可贵的了。
《我要去故宫系列》图书让我看到了你在实地游览故宫时看不到的美。比如“倦勤斋通景画之藤萝花架”这幅顶画,栩栩如生。这幅通景画从屋顶延伸至墙壁,又和北墙面上的亭台楼阁、天空和喜鹊交相呼应,让人叹为观止。我想不到现在家装建材中墙面建材已经这么多样化的今天,像这样的通景壁画依然能PK掉现在流行的定制壁画、硅藻泥和壁布等材料。这不是fashion和传统结合的典范吗?
又例如“天然木黑漆嵌玉石九老图千叟宴诗双面插屏”,玉器的色彩鲜艳,层次分明,人物雕刻得栩栩如生,插屏的支架像根雕,呈镂空状,又严密地包裹着中间的屏风主体。
乾隆爱竹,乾隆花园里多处种有竹子,并且能工巧匠将竹子应用到极致。故宫家居馆里的角灯,也叫“气死风”,这种角灯是用羊角或牛角制作而成的,不仅呈半透明状,可以最大程度地透出烛光,还可以防风。
通俗充满趣味的风格
每一册都以一个建筑群为主题,每个建筑群在书中都有平面示意图、局部实景图。文字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教科书的感受,比如“打卡”、“门户担当”这类网络词语的出现,让这套书读起来充满了趣味。
书中有大量的漫画再现历史情境,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风格的呈现增加了书本的可读性。
故宫取暖三宝:火地、火盆、手炉
这套书得到黄磊、马东、张丹丹、俞敏洪,佟大为夫妇等各领域多位名人的盛赞和推荐,是紫禁城600给少年儿童的献礼。
故宫绝对算得上的国人一生必去的旅游景点之一。在北京市的众多旅游景点中,故宫的热度排名第一。在知乎上搜索“故宫”,会出现很多关于如何游览故宫的文章,一般都是路线图,如何避开游客高峰期等等技能。我想,这就是大多数人旅游时的情境吧。因为故宫之大,想要在一天时间内全部游玩到位,是需要计划路线,并且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的。所以,游览故宫,如果你只是去一次,恐怕你根本无法了解它的全貌。如果只是为了打卡,那么游览故宫,只不过是在你的旅行日志里多了一次“到此一游”。如果你和孩子一起看完《我要去故宫系列》这套书,再去故宫,相信一定会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收获。
当妈后一切乱套了!家庭事业如何两头兼顾?学习她,你也能蜕变
儿童数学启蒙怎么做?跟DK一起找寻规律,玩转数学!
毕加索:我用一生才学会像孩子一样画画。别再逼孩子画得像了!
举报/反馈

可儿妈亲子成长

2495获赞 258粉丝
专注育儿领域,多平台育儿内容创作者
教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