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时候一位好友过生日,我便从当当上采选了一大批这两年我看过的好书送给她。
在买《必须找到阿历克斯》的时候,突然发现皮耶尔又出了新书,是紧接着阿历克斯故事的《必须牺牲卡米尔》,便也顺手给自己买了一本。
但说实话,我暂时还没有看《卡米尔》的冲动。
《阿历克斯》带给我的,除了精妙绝伦的故事之外,还有中文翻译的让人忍无可忍。
于是就有了重温《天上再见》的想法。
在看崇祯本《金瓶梅》的过程中,又一次断断续续读完了《天上再见》。
这一期的内容,就是想跟大家聊一聊这部让皮耶尔步入世界经典文学殿堂的《天上再见》。
我真的超爱这个封面设计
同样,接下来的内容,无意于罗列《天上再见》所有的奖项。
虽然好的作品,一定是拥有共性和艺术闪光点,应当值得被奖项注意和青睐。
但对我而言,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是在于与作者达成的内心情感共鸣。
温馨提示:
第一部分会涉及到前期的故事内容概述,如果介意的朋友,可以直接翻到第二部分进行阅读。
我一直都认为,一个作者耗尽心血创作的故事,每一个起承转合、每一个精妙的伏笔和悬念,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若是先知道了结局再去看书中的内容,便会一直执着于结局,无法全身心的与故事中的人物融合,那些被精心设计的文字,其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这是一种不尊重作者的表现,我会尽量避免。

01

《天上再见》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18年至1920年。约莫算起来,便是一战结束前夕到战争结束后一年的时间内。
故事一开始,便是在战场上。
一个底层的法国士兵艾尔伯特在战争结束前夕的一场突击战中,无意见发现了导致这场突击战发生的真实原因,并不如中尉所说。
因而被亨利中尉灭口,掩埋进一个大弹坑之中。
在艾尔伯特绝望之际,被同队的士兵爱德华所救,捡回了一条命。
但爱德华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半张脸和说话的能力。
可爱德华不仅拒绝修复自己的脸,同时表达出强烈的意愿厌弃自己的身份。
于是极其胆小的艾尔伯特冒着生命危险为自己的战友找到了新的身份,让「爱德华」这个名字成为了文件中一个光荣的为胜利而牺牲的英雄。
战争结束后,艾尔伯特接手了照顾爱德华的工作,为了二人能在战后的世界活下去而奔波。
因为战争,艾尔伯特失去了战前在银行的工作,失去了心爱的塞西尔,还因为自己一时的自尊,失去了百货大楼电梯员的工作。
而雪上加霜的是,爱德华最初在医院等待救治时,因为亨利刻意的阻挠,为了缓解疼痛,开始依赖吗啡。
而这种情况,在战后更加严重。
原本艾尔伯特微薄的薪水,不仅要维持两个人的日常开销,还要用以艾尔伯特大量非正常渠道的吗啡消耗。
而反观亨利,原本只是一个穷到只剩下姓氏的落魄贵族,但因为英俊的面容,那场战役中的出色表现,俘获了爱德华姐姐的芳心,从而跻身进入法国的上流社会,一时风头无二。
于是故事,便从这里缓缓展开。
以爱德华的父亲失去爱德华作为一个视角,浓缩了战胜者对失去亲人的痛苦。
以亨利为视角,展示了战后那些靠着「战争」和「胜利」大发横财的人。
以艾尔伯特为视角,体现了那些在面对战争的创伤后,来不及喘息便要迎面生活痛击的英雄们。
至于梅林,我实在找不出一个参照点和视角去分析他。
在生活中,我应当也会讨厌这样的人吧。但毫无疑问,在这个故事中,在这个故事中读者的「受害者」视角上,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

02

不同于以往的很多长篇小说,喜欢大跨度描绘人物、讲述故事的方式。皮耶尔选择了更为集中的叙事方法。
而这样的方式,更加让读者猝不及防。
原来仅仅三年,不,仅仅一年,甚至不到两个月,人的生活就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一刻,这个人一无所有,可下一秒,他就成为了人人追捧的亮点。
同样也能在一夕之间,被所有人抛弃。
这是多么的可笑和荒诞。
但是这一切却每天都在真实的发生着,如同一幕幕类型不同的电影,却是由相同的演员出演着相同的角色。
为50法郎小费而疯狂的酒店侍应生,为英雄永垂不朽而募捐的官员,还有那些在本该英雄沉睡的墓地旁若无人地饱餐的野狗。
这些情节拼凑在一起,看起来倒比魔幻现实主义更加魔幻,可这一切都是无法自我安慰的现实主义。

03

《天上再见》在我看来,是一部角度非常精妙的含有反战色彩的作品。
这种反战色彩不同于你阅读战后德国的文学作品,但足够震撼人心。
若仔细想来,其本身就是一种角度新鲜的立意。
虽然皮耶尔选取的故事背景时间是在一战中,我们都知道,一战不同于二战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民族解放战争与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区别。
但无可争议的便是,法国是战胜国。
一直以来,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大家在战后关注的,大多是战败国的反思式作品。
例如《朗读者》、黑泽明、宫崎骏等的电影作品等对战争的反思
好像作为战胜国而言,仅仅沐浴在胜利的光辉中便足够了。
但沐浴着胜利的光辉不能让满目疮痍的胜利国家的人们吃饱饭,不能让他们已逝的亲人回来,更不能抚平他们心灵上的创伤。
这会变为大家更加难以言明的痛苦。
否则你该如何去缅怀呢?在别人欢喜的时候,适时的为自己的亲人哭上一哭,扫了别人的兴:您的家人是为了胜利而亡,为何还哭哭啼啼?难道不应该自豪吗?
这时,战胜国家亲人的难过反而不及失败国家亲人难过得理直气壮些。
若打比方来说,就如同日本很多二战后的人民反战热潮。
其实很多人反战并不是因为大家真的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而是因为日本战败后带来的大量后果导致日本经济衰退,国际地位下降,从而影响到了民众的生活,于是他们反战。
其实归根到底,他们不是无差别反战,而只是反对日本战败(当然这是指部分状况,并不是指所有日本人民反战是因为这个原因)。
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无论是从生还士兵的重新融入社会、伤残士兵的福利保障还是重整整个国家的经济方面。
战争,无论胜利还是失败,带来的残忍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
因此,战胜国家的反战作品,同样应当值得重视。
无论是反侵略战争还是民族解放战争,我们更应该思考战争带来的伤痛。
然后自强,并且去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正如中国所做的那样。
我们经历过伤痛,我们会让自己不再被欺辱,但我们会捍卫和平。
而不是因为战争胜利而洋洋得意。
战争面前,从来都没有胜者。

04

作为法国文学家,皮耶尔的文学功底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故事中的情节荒诞可笑但却发人深省。
书中,皮耶尔通过大量的篇幅描写了爱德华和小女孩露易丝制作的各种各样的面具,其中甚至包括一张和爱德华原本的脸一模一样的面具。
那些仅仅通过文字描述就能让你惊叹不已的爱德华制作的每一张面具,以及面具代表的不同情绪和爱德华情感的丰富细腻。
闭上眼睛,那些情感在你脑海中栩栩如生。
皮耶尔不仅能用鞭辟入里切华丽的形容词将读者猝不及防扯进故事里最深的漩涡中,让你不得不停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去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不知不觉地感同身受,同时还能让一个自认为站在上帝视角的读者,对故事迷惑不解,无法用常理去思考。
甚至,他连读者的每一丝思绪,都能掌控。
利用越来越精彩的故事让你深陷故事无法喘息,无法去思考除当下情节之外的请他事情。
在你好不容易得到喘息时机,逃脱沉浸其中的环境,正在回味故事时,将你的思绪蓦然拉扯到毫不相关的另一个人身上,让你不得不感慨作者塑造故事人物的精妙。
可能要好久之后才能回过味儿来,原来,这只是作者的文学诡计。

05

最终,当你读完整个故事,你也终于能够明白,这看似任性随意地拼凑在一起的「天、上、再、见」四个字原来是如此严丝合缝地契合着整个故事的核心。
当然,我依旧认为,故事若是停留在阿尔伯特离开的时候会更好。
这部文学作品在2017年时,被法国导演阿尔贝.杜邦泰尔改编为电影,搬上了大荧幕,并于2019年在中国上映。
但我至今没有看电影版,不仅仅是因为「《哈利波特》电影综合征」。
这部作品带给我的真的太多了,我宁可那些文字描述幻想和人物永远只停留在我的想象中。
但若是时间不够,还是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电影版。
我在写这篇文的时候,那些电影里爱德华创作的面具截图的确帮助了我很多,让我回忆起了很多细节。
若我悲惘、仓皇,那么「天上再见」吧。
-------------------------------------------------------------------------------------------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
百家新人,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举报/反馈

迟亦品评

318获赞 42粉丝
电影史、书评、英语学习。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