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韩国位于东亚朝鲜半岛的南部,在古代,朝鲜一直是中国的附属国。近代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国力的衰弱,东亚的朝贡体系逐渐崩溃。日本在甲午战争后,逐渐占领了朝鲜半岛,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美苏双方介入朝鲜半岛,在冷战的背景下,朝鲜半岛南北分裂。位于南部的韩国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埋头发展经济取得了经济发展上的“汉江奇迹”,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1. 韩国战后面临的困境和初期的经济发展(1948-1961年)
韩国虽然在1948年独立,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但是很快朝鲜半岛就爆发了战争,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使韩国遭受到严重破坏,不仅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本就非常薄弱的经济基础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经济面临着崩溃的局面。
美国为了扶植韩国与苏联对抗,对韩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援助。从1953年到1960年美国对韩国提供的经济援助总额高达17.45亿美元。大量的美援进入韩国,使韩国的恶性通货膨胀有所缓解,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是美国的援助也削弱了韩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使其沦为依靠救济的消费型经济,出现了“恶性贫困循环”,即“低收入—低储蓄—低投资—低产量—低收入”的模式。
在战后初期,韩国政府实行了进口替代政策,这种政策实质上就是以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取代国外进口的产品。韩国政府实行该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缓解国内消费品和各种物资短缺的状况,满足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同时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为了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韩国实行了贸易保护的政策,通过提高关税来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形成了一些专门为国内市场生产和销售的产业,从而形成了低粮价、低利率、低汇率的政策。
但是韩国国内市场狭小,缺乏资源,制约了韩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再加上政治上的动荡不安,政府官员的腐败,韩国在战后的十余年间,经济发展缓慢。1953年到1960年间,韩国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仅为4.9%,196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1.2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83美元,而1961年国内失业率高达40%,物价上涨约50%,国际贸易逆差每年平均在3亿美元以上,1961年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约占40.1%,第二产业仅占15.2%。此时韩国仍然是一个工业水平十分落后的农业国。
2.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黄金时期
1961年,韩国军人朴正熙通过发动军事政变而上台执政,朴正熙为了证明政权的合法性,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手段。具体来说,韩国政府实行了以下的措施。
初期确立了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政策的方针。这个政策的核心在于贸易立国。政府强调充分利用世界市场,出口贸易是国内的经济命脉,将内向型经济转变为外向型经济。为了实施该政策,韩国政府放弃了“三低”政策,并大量吸引外资,给予外国投资者大量优惠政策。出口导向型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朴正熙执政的二十余年间,韩国经济高速增长。1961年到1994年,这三十三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4%,199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962年的195.3倍。对外贸易也得到了迅速发展,1962年到1995年,韩国对外贸易总额由4.8亿美元上升到1250.6亿美元,仅1961年到1971年的十年间,出口的年增长率平均在36.8%以上。
但是韩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为纺织品。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韩国引进的外资大多是美、日等国淘汰落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转移来的产业大多是看重韩国的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韩国自身所发展的产业也大多数是轻工业,这些产业大部分属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投资少、技术门槛低、见效快的轻纺工业成为韩国的主要工业部门,据统计在1966-1971年间,在韩国的工业和出口结构中,轻纺工业占70%,轻纺产品一直是韩国最重要的创汇产品。面对这种畸形的工业发展状况,韩国政府在70年代开始适时调整工业结构。
1973年,朴正熙再次当选总统,他发表了“重化工业宣言”, 宣告政府将以重化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的“重心”。韩国政府明确指定了六个优先发展的产业: 钢铁业、石化工业、造船业、工业机械、有色金属以及电子工业。为此, 政府还设立了“重工业推进委员会”, 全力以赴地发展政府确定的重化工业项目, 并对六大产业中的“主体企业”提供了种种优惠。1978 年, 仅出口补贴和税收减免就使这些部门的保护率高达16.4%。1963 年, 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达31.7%, 七十年代发展重化工业时期政府这一比重上升到33.2%。韩国政府在官方向重化工业资金倾斜的同时,为了动员民间资金为重化工业项目所用,还颁布了《国家投资基本法》,规定银行储蓄存款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拥有养老基金、邮政存款、人寿保险的机构和个人,都必须购买“国家投资基金”,即每一种类型的储蓄都被强制性地动员起来,从而保证国家对重化工业的投资有尽可能多的资金。
韩国的重化工业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962年韩国的粗钢产量仅为14万吨,1991年上升到2600万吨,汽车产量从1972年的1.86万辆上升到1990年的132万辆,电子工业产值由1980年的28.5亿美元上升到1988年的235.3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六大电子生产国和第三大集成电路制造基地。在韩国的出口总额中,重工业产品比重由1962年的0.2%上升到1992年的58%。
进入八十年代后,韩国政府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克服世界经济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开发的投资力度。如科研经费1976 年仅为609亿韩元,1994 年增加到78947.46 亿韩元,增长了128.6 倍。重点发展微电子、电子机械、新材料、精密化工、生物工程、光学、航天等七个领域的高科技产业。
3.蓑翁说
韩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汉江奇迹”,韩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积极参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初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适时调整发展战略,重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重视科技和教育,加大政府的研发投入是韩国经济得以腾飞的重要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参考文献
1.马继武:《韩国政府在汉江奇迹中的作用》
2.侯惠芸:《试析韩国经济的腾飞》
3.朱海忠:《经济结构转变与政治民主化—韩国个案研究》
4.刘会清、李曼:《美国对外经济援助与韩国经济的崛起》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本账号保留诉诸法律权利
举报/反馈

江南蓑翁

2155获赞 588粉丝
谈史、观世相、写生活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