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武大樱花如约而至开满枝头,但在这特殊时期,人们却不能向往年那样亲临现场,观赏万花盛开的美景。正当人们纷纷表示遗憾时,武汉人却惦记在心,他们在抗疫的同时,利用网络,以不同形式,满足全国人民足不出户便能一同赏樱的愿望。在这樱花盛开的时期,各大网络平台上,相继推出"云赏樱花"的直播活动。开播第一天,就有几十万人同时挤爆樱花直播间,这两天预约直播观赏的人数也是只增不减,每天都有上千万人在线赏樱。
除了在线直播,很多人还以各种隔空形式参与这一盛大的活动,武大学生还用代码敲出樱花开放的美景。
人们在感受樱花盛开,春意盎然的美景时,齐刷"武汉加油",感谢武汉人、武汉大学的有心之举。对此,有人说:武汉最美的不是樱花,而是武汉人民感恩的心。
武大樱花并不比别处的更美,可每年却能引来这么多人围观,主要还在于赏花人心中的感触,而今年,受疫情影响,人们对武大樱花的惦念则更深了。
想起喜欢花朵的冰心老人曾说:
由于看花人的心理活动,会对于某些花卉特别喜爱。
武大的樱花确实漂亮,而武汉人的勇气和胸怀更赋予了今年樱花别样的美。我们就借着这美景,一起来看看樱花和武大不凡的历史渊源,以及它为人们带来的象征意义。
一、樱花和武大不凡的历史渊源:战火纷飞下的武大和樱花
武汉大学,不仅仅是一所大学,它曾承载着历史的重要时刻。
20世纪30年代,武汉大学新校舍建立,它所在的珞珈山原本是一片荒山野岭,经过9年的植树造林,却成为了闻名于世的植物园,郭沫若先生就曾盛赞它是"物外桃源"。但由于它的环境和建筑优势,在日本侵略中国那段炮火连天的岁月里,武汉大学便成为了中国抗战大本营,也曾惨遭日军侵占霸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周恩来曾率领中共代表团和蒋介石在此展开"武汉抗战"合作。蒋介石率军到达武大,将此定为抗战大本营。还在武大成立了军官训练团,当时他居住在半山庐,很多高级官员都集中在此探讨军事。
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共抗战合作,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随后也搬到武大,居住在十八栋。(“十八栋”是建于珞珈山半山腰上十八栋英式洋楼的统称,它是当时王世杰校长为了创造新的武汉大学,决定提高教授待遇而盖的,不仅很多知名教授居住于此,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时期,两党要员也都曾在此住过)
国共合作抗日时期,周恩来在此给军官训练团上课,组织领导"抗日活动宣传周","七七抗战一周年纪念"等抗日战争宣传活动。
同年,日军逼近郑州,武汉会战一触即发。郭沫若先生曾在《洪波曲》中说:武大有最好的防空设备,还有因山凿成的又高又深的防空洞,四周还环列着高射炮阵地,中共两党的要员都汇集于此,日军是很清楚的。但每次敌人的轰炸机经过武大校区的上空时,却从来都没投过一次弹。他因此猜测武大之所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却得以保存完好,是因为日军早就相中了武汉为军事基地。
果不其然,1938年6月,武汉三镇沦陷。10月,武大珞珈山校园也惨遭日军侵占,武大便被日军司令部霸占。当时,武大师生集体被迫离开,以汤子丙先生为首的几位教职工却被留下来守护校区
多年后,汤子丙先生回忆起往事时说:日军的官员高桥少将曾提出要保护武大的风景,为了增加情调,还建议从日本运送樱花栽植。当时汤子丙虽有不满,但也不便反抗,只好婉转地提出可以同时栽植梅花,却被高桥否定了。1939年,日军就在武大(现在的樱花大道)种下了30株樱花,从此,樱花便于武大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武大樱花曾是解放前日本人栽种的,有些爱国情怀人士对武大的樱花总是有种又爱又恨的情绪。每年,随着武大樱花的盛开总会带来一些热议:有人认为它是国耻的记忆也有人说武大樱花曾是历史的见证者,不管是谁栽种的,都是历史,应该跟武大一样被铭记。当然,也有人纯碎以大自然的美来欣赏它,这都无可厚非。但不得不说的是,我们现在看见的樱花,其实已经不是曾经的樱花了,现在的樱花不仅经历了新的兑变,更是希望与和平的象征。
二、樱花的象征意义:寄托希望与和平
其实,抗战胜利后,曾经就有人建议将武大的樱花树砍掉,但当时武汉的国军将领投诚共党后却表示:武汉大学是座宝库,一草一木都应该保护好,樱花才得以幸存下来。
但因为樱花树的存活周期比较短,由日本人栽种的那批樱花早已不复存在现在樱花之所以能开遍珞珈山,其实与武大园林工人的精心栽培和中日建交有更大的关系。
原来,武大曾在1957年和1973年对樱花进行过更新,1973年那次,还特地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山樱花。近20年来,武汉大学的园林工作者也不断地进行补栽。我们现在在武大樱花大道上看到的,已不是当年日军留下的,是原种的第二代和第三代。
现在武大里的樱花还有一些是来自日本的几次赠送,这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日本创价大学的创始人池田大作一直大力倡导日本"赎罪",他为推动日本与中国一起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很大的努力。1971年池田率领代表团访华时受到周恩来的热情接待,为中日友好关系打开了新的局面。1972年中日建立友好邦交,当时,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给周恩来总理1000珠大山樱,其中有800多株种在了北京的玉渊潭、植物园及陶然亭等几大公园,100珠栽在了周恩来总理曾经的住所南京梅园新村,因为周恩来总理曾在武汉大学居住,从事抗日活动,所以中央相关部门就安排将50珠赠予了武汉大学,并被种植在了校区的半山庐前。
樱花不仅被当成友好建交的见证者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还曾以周恩来总理的名义落户于日本。原来,1974年池田再次见到周总理时,总理跟他提及很怀念曾在日本的留学岁月,池田便邀他重游日本,但因为当时周总理身体抱恙,对于未能实现这一愿望感到很遗憾。为了对周总理表达诚意,1975年创价大学首次接收了六名中国留学生,池田以周总理的名义让学生们替总理在校园里栽下了樱花树,取名为"周樱"。1979年樱花盛开的时节,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替他完成了未了的心愿,来到日本,池田又在校园亲手种下一对樱花树,取名"周夫妇樱"。此后,一年一届的"周樱"观赏会便成为了创价大学的文化节,学生们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追思中日友好先驱,并传承他们的美好愿望:谨记历史,珍惜和平。
后来,在中日友好建交10周年和20周年时,日本为了纪念这重要的日子,又先后两次向武汉大学赠送了樱花。第一次是1983年,日本捐赠了100株垂枝樱苗,被栽植于枫园三舍南侧公路边和樱园附近。第二次1992年再次捐赠的200株樱花苗则被栽植于八区苗圃。现在武大内的樱花树,大部分来自于此。
除此之外,有一部分樱花树也是来自园林工人自己的精心培育。随着樱花数量的增多,80年代时,武大还专门成立了绿化委员会,重新规划校园绿植,并对武大樱花进行扩植。从1939年到现在,樱花在武大已有81年历史,武大的园林工人在樱花的栽培上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他们的努力下,不仅培育出了新的品种,樱花的生命期也得到了延长。现在,武大的校园内樱花不仅多达上千株,品种也很丰富,有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樱花和云南樱花,以及十多种栽培品种和变种。
武大不仅用樱花美化自己的校园,还经常将培育出的品种赠送给其他院校和单位。就这样,武大樱花在园林工人的细心呵护下不断开枝散叶,遍布更多角落,为我们带来更多春的气息。
虽然,樱花同武大一起经历了动荡的岁月,但它却给人们带来了美的观赏价值,更承载了友好与和平的象征和希望,这也是周总理内心最美好的愿望。
三、结语
武汉大学的闻名,不只因为樱花,更因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而樱花也因为来到了武大,更因为周总理,被更多的人熟知和喜爱。
周总理曾有诗句赞美它:
山中雨过云愈暗,渐近黄昏,万绿中拥出一丛樱,淡红娇嫩,惹得人心醉。
“云赏樱花”快进镜头
无论何时,世界上的花朵原本就是美丽的。武大的樱花更是如此,因为“她”承载了美好的寄托。
今春,樱花开遍武大,人们争相欣赏,不仅是因为在经历了寒冷的冬天之后,樱花给人带来春天的气息,更因为在这特殊时期,它为武汉和所有中国人带来欣喜与鼓舞。
春分又至,武大樱花盛开,援鄂人员已凯旋而归。
借此,感谢武汉,感谢那些“递樱之人”,在这特殊时期与我们分享武大这一美景,让我们看到了春天万物的复苏,也带来了生的喜悦。
文/咖啡
举报/反馈

跳动的咖啡

6.6万获赞 5699粉丝
有立场有态度的影视综娱评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