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学者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广为传唱的“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就是从他的白话诗谱曲而来。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然而,这位提倡白话文、白话诗的才子,却有着严重的拖延症。
胡适的拖延症,在他的日记中就能体现出来了:
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7月13日:打牌。7月14日:打牌。7月15日:打牌。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7月17日:打牌。7月18日:打牌。
除了“打牌”这个广为人知的拖延事件,很少有人知道,胡适曾因为拖延症,拖没了二百多首诗。
胡适
胡适曾立志,每天抄写一首自己能背诵的好诗。这样一年后,就可以印出一本诗选。
诗选的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每天一首诗》。
然而五年后才发现,由于拖延症,只抄出了一百多首绝句。
直到他去世,这本选集也没达到原来想的三百六十五首。
虽然数量少了,但是诗的质量却不错。
胡适偏爱白话人所共知,他选的诗也是浅白通俗,但又深刻隽永。
例如杜甫的一系列诗中,所选的第一首就近似白话:
没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这与我们印象里杜甫的诗风完全不搭,只是描述了生活的一个有趣味的小片段,但是淡而有味,还有点打油诗的幽默感在里面。
胡适自己倒是解释了下:
后人崇拜老杜,不敢说这种诗是打油诗,却不知道这一点就是读杜诗的诀窍:不能赏识老杜的打油诗,便根本不能了解老杜的真好处。
杜甫草堂
除了杜甫的诗,值得一提的是,这本诗选的开篇,选了一首冷门的唐诗,作者王梵志。
胡适认为,王梵志是初唐第一位白话诗人,就将他的诗列在篇首。
我们来看下这首冷门的唐诗: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隐”是病痛,“乍可”是唐人口语,意思为宁可。
理解了这两点,意思就很明显了王梵志将袜子反着穿(这样粗糙面在外),众人认为奇怪,王梵志却反驳说:宁可让你刺眼,也不让我的脚不舒服。
这首诗,乍一看,倒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唐诗,跟爱言理的宋诗却比较像,却比宋诗多了一丝随意和自然。其言虽淡,却不乏味,甚至还有一点禅宗的“机锋”的味道。
由于路子相合,这首诗在宋朝也被欣赏,黄庭坚就对其大加赞赏。
黄庭坚诗
胡适诗集中其他的诗也大多是这个思路,选的较多的诗人有王安石、陆游、杨万里、刘禹锡、杜牧。所选的这些诗人的诗,大多平实含蓄,而又淡远。其丰富意蕴适合饱经风霜的成年人如品茶一般去品味,其平白如话又适合涉世未深的少年人去学习。
可惜,如果胡适没有拖延症,诗选中本来可以有三百六十五首这样的诗,不过能读到现在的一百零五首,也是我们的幸运了。
举报/反馈

文史轶事

300获赞 79粉丝
讲述不呆板的历史,提供有意思的故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