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一种无需翻译的通用“语言”
扬州炒饭,一道享誉世界的美食
它是国外朋友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户
更寄托着海外中国人的故乡情
去年,扬州荣获“世界美食之都”称号
成为中国第四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以扬州这座城市命名的扬州炒饭
更是吃货来扬必打卡的美食
扬州炒饭就是蛋炒饭的“进阶版”?
NO!可没那么简单!
今天就聊聊这碗世界上最著名的饭
扬州炒饭的“出生证”
首先登场的人叫谢讽,他写了一本御宴食谱,名叫《食经》,书中有记录“越国食碎金饭”,被普遍认为是扬州炒饭的“出生证”。
隋炀帝的叔叔、越国公杨素,是一名“资深吃货”,被扬州人奉为“碎金饭”的发明者。
杨素一定没有料到,这道别出心裁的“创意料理”跨越千年,依然拥有大批粉丝。
“头号粉丝”隋炀帝
扬州炒饭的前身,“碎金饭”能够成为隋宫廷“网红美食”,据说与隋炀帝的饮食喜好有关。
隋炀帝出生于北方,更喜欢面食,认为吃米饭要“伴菜而吃”太麻烦!
御厨们接受了越国公杨素府上厨子的建议,用蛋黄炒米饭,在蛋黄进入油锅后,迅速把米饭倒入,让蛋黄裹之,方便又美味,让隋炀帝食欲大增。
运河催生扬州炒饭
公元605年,杨广下令着手两项重大工程:一是将洛阳定为都城;二是开凿大运河。
大运河开通后,隋炀帝行幸扬州。
“碎金饭”随着隋炀帝的龙舟一路南下,也迅速征服了扬州船工的胃。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南下,蛮海、闽广、南楚、瓯越之货北上,船工口耳相传,大家都知道:这碗美味的蛋炒饭,就来自扬州。
北上洛阳、开封,南下杭州等地,“扬州炒饭”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宫廷美食演变为平民美食。
可以说,是运河催生了扬州炒饭!
将扬州炒饭介绍到海外第一人
最简单朴素的食材也能做出一份正宗的扬州炒饭
有华人处,就有扬州炒饭。几乎世界各地的中餐馆菜单上,都能看到“扬州炒饭”的名字。
这要感谢一位名叫伊秉绶的福建人,他是将“扬州炒饭”介绍到海外的第一人。
伊秉绶,清嘉庆年间扬州知府,特别喜欢研究美食,伊府厨师在“葱油蛋炒饭”的基础上,还加上一些虾仁和叉烧同炒。
“改进版”的扬州炒饭传至扬州士绅盐商家厨,乃至酒楼饭店,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的一个文化符号。
伊秉绶从扬州任上离休后,回到福建宁化老家,改进后的扬州炒饭被带到宁化,并最终随着客家人远征世界的步伐漂洋过海。
扬州炒饭
运河文化孕育出来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借着运河的影响力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
成为中华饮食的代表性主食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历代厨师不断改进
扬州炒饭的配料也日益丰富
烹饪工艺
扬州是一座精致的城市,扬州炒饭的特别品种叫金裹银,炒好后的炒饭是鸡蛋液把每一颗米都包裹起来,烹饪也是一门艺术,扬州有相当多的高手。
在上面这部纪录片《苏香食里》中,中国烹饪大师陈春松做的扬州炒饭加了一个浇头,多出的配料盖在上面,这个叫盖帽,这是从明清时期传下来的,《红楼梦》里贾府吃的面条,上面也是要有浇头的,“炒饭炒好后,把料多的部分炒好盖在上面,好吃的东西放在上面,这样看起来感官上会比较舒服。”
陈春松还提醒,扬州炒饭在切配料的时候要注意,配料要比米饭稍微大一些,把所有的原料都切成丁,配料不止10种,放点青豆、火腿肠、瑶柱、笋、海参等,笋、海参会略有异味,需要先汆水,汆水后入味。鸡蛋放5个,去掉3个鸡蛋清,油料不能太多,蛋在一半凝固一半蛋液的时候把饭投进去,炒出香味来,米饭要松散,软硬要有度。
参考资料:王资鑫《地老天荒,扬州炒饭》、潘宝明《伊秉绶与扬州文化》 、扬州日报“扬州炒饭文化解码”系列报道 等
文图/来源网络(侵删)
举报/反馈

扬城生活

1585获赞 183粉丝
资深摄影国际领队,旅行社经营人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