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 消息,3月1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发文称,中国已经迈过至暗时刻,但是现在欧洲突然成为疫情的新中心,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后续我国仍然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风险。按照当前全球的抗疫情况,本场疫情在今年夏天结束基本已经不可能。
张文宏:全球疫情今夏结束基本已不可能
3月1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张文宏:大流行状态下的国际抗疫与中国应对——国际战疫动态与展望(二)》。
文章表示,中国已经迈过至暗时刻。
原本以为中国控制良好,世界也会同步控制,像新加坡、日本以及韩国等东亚国家都做得非常好。但是现在欧洲突然成为疫情的新中心,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后续我国仍然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风险。按照当前全球的抗疫情况,本场疫情在今年夏天结束基本已经不可能。如果意大利和伊朗的疫情继续向纵深演化,那么新冠的跨年度疫情风险越来越大。
中国下阶段面临的是管控输入性的巨大风险。
当前中国卫健委已经紧急通知加强全国各地感染科的建设,包括发热门诊、隔离观察病房、临床微生物检测等都已经紧锣密鼓地在安排中。依靠中国强大的公立医院网络,和中国疾控对已知传染性疾病的快速直报体系,中国“二次过草地”一定能够成功,只不过可能短期内不会结束战役。全国人民必须有“抓抗疫,促生产”的思想准备,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文章还分析了欧美抗疫背后的逻辑、中国经验对世界的贡献等问题。
文章点评,欧美抗疫背后的逻辑其实就是一个——我要动员可以动员的最大医疗资源,迎接可能到来的超级传染病。如果国家的医疗资源可以有效地被组织,我可以应付。像德国,目前的病死率是0.2%。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采取让社会停摆的措施(像意大利的局部地区和中国的武汉)。因为一旦停摆,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国家会立即陷入更大的灾难,死亡人数会远远超过疾病本身。中国早期对于该病的充分研究,已经让我们了解这个疾病,病死率可以接受,如果不发生医疗挤兑,这个病可以应付得过去。但是前提就是医疗资源不要发生挤兑。
群体免疫是什么?(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英国所谓“群体免疫”策略是否靠谱的问题,文章认为,英国政府采取这个策略背后也是有理论的基础。首先是流行病学的理论——普遍免疫可以形成稳态。而一个现实则是,这次新冠疫情同样也存在着大部分感染患者为无症状或仅为轻症,可以在不经治疗或者对症治疗后自限性痊愈的特点;此外,英国政府在发布会上也重申新冠的死亡率是1%。因此,通过放开疫情的防控,让大量人口感染后自愈获得免疫力,然后集中医疗力量救治人群中的危重症患者,也就是说不在防“感染”上花成本,而尽在防“死亡”上花成本。在控制疫情的同时不会因为严格的管控措施牺牲社会活力和经济发展,尽量减小抗击疫情的代价,这就是英国所行策略背后的逻辑。
但是这样的一种“群体免疫“方式看似理论上可行,实际上是否真的能够成功,仍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中国以外确诊单日增加10955例
世界卫生组织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5日10时,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0955例,达到72469例。
中国以外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33例,达到2531例。
防境外输入,北京安徽防控措施升级!网友建议全国推广
北京市宣布境外进京防控措施再升级,3月16日起所有入境人员实施集中隔离。集中观察点将配置专业医护和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健康监测。有特殊情况的,经严格评估,可进行居家观察。集中隔离观察期间,隔离人员费用需要自理。
所有从境外到安徽人员(包括境外直接进入或从国内其他城市中转进入),无论中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无差别执行相关防控措施。严格落实隔离观察措施,所有入境人员一律按照有关规定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进行核酸检测初筛。
对未按规定主动登记、隐瞒不报或拒不接受隔离、治疗的,扰乱疫情防控工作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针对北京安徽的防控措施,有网友建议全国推广!
严防境外输入,刻不容缓!
来源 | 综合自中国青年报(ID:zqbcyol)、华山感染(ID:hsinfect 作者:张文宏 等)、@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刘世昕)、@新华视点(记者陈尚营)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