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论魏晋风度
细心的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尽管时隔一千余年,清末民初的确与汉末魏晋有着某种精神上的相似性和共通性,且不说两个乱世的世风和士风,即便文风上都有着某种亲缘关系。别的不说,至少民国初年不少鼎鼎大名的文人学者,都喜欢“魏晋风度”及“六朝文”。
尤其鲁迅,更是如此。周作人称“他可以说爱六朝文胜于秦汉文”,“他爱《楚辞》里的屈原诸作,其次是嵇康和陶渊明,六朝人的文章,唐朝传奇文,唐宋八大家不值得一看,‘桐城派’更不必提了”。孙伏园记刘半农赠送鲁迅“托尼学说,魏晋文章”一联,“当时的朋友都认为这副联语很恰当,鲁迅先生自己也不加反对”。
鲁迅身上那种决不妥协、“一个都不宽恕”的斗争性格,与魏晋名士的清议派颇有相类之处。许寿裳曾说:“鲁迅对于汉魏文章,素所爱诵,尤其称许孔融和嵇康的文章……就因为鲁迅的性质,严气正性,宁愿覆折,憎恶权势,视若蔑如,皜皜焉坚贞如白玉,凛凛焉劲烈如秋霜,很有一部分和孔嵇二人相类似的缘故。
惟其如此,1927年9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讲时,鲁迅才做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第一次把“魏晋风度”及文章与名士风流诸方面,做了沉着痛快的评述。今天看来,这篇演讲稿算得上是才气横溢、不可多得的佳作,尽管其中难免有些“知识性错误”,终究瑕不掩瑜。
在这篇将近一万字的文章中,鲁迅谈到了三个方面:
一、魏晋文章及其特点。概括下来就是八个字:清峻、通脱、华丽、壮大。
二、以“正始名士”何晏为祖师的服药的风气。
三、以“竹林名士”为代表的饮酒之风。
在谈到曹丕时,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尽管这篇演讲稿除了题目,正文中并没有对“魏晋风度”做过具体的阐释,但文中涉及了魏晋的文风、士风的方方面面,从曹氏父子讲到建安七子,从空谈和吃药的“祖师”何晏讲到饮酒之风的代表“竹林七贤”,认为魏晋名士所以“居丧无礼”“爱穿宽大的衣服”“脾气坏”“好穿木屐”等等习气,大抵都与吃药和饮酒有关。
鲁迅言下之意,魏晋的文章及名士们煽起的服药和饮酒两大风气,就是“魏晋风度”的生动表现和展示。从此,“魏晋风度”便在中国文化人心中扎下了根,一批学者如宗白华、冯友兰、王瑶、李泽厚等人,纷纷撰文,成为魏晋风度研究的后继者。
(唐)孙位 《高逸图》(《竹林七贤图》)现藏上海博物馆
在鲁迅对“魏晋风度”的议论中,嵇康可算是一大核心。窃谓鲁迅所以深敬嵇康,原因有三:
一是因其性格与“刚肠嫉恶,轻肆直言”“直性狭中”“遇事便发”(《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嵇康非常相似,情感更易相通;
二是鲁迅对于现实体制亦常不满,对于纲常秩序终其一生皆常持怀疑与批判态度,这与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理路如出一辙,大抵绝不以“异端”为非类;
第三点未见有人提及,即嵇康虽出于谯郡铚县,其祖上则世居会稽,而鲁迅亦常以“会稽”自署,“越人”自居,又曾搜集乡邦古文献,编成《会稽郡故书杂集》,其对乡土感情深挚自不待言,故冥冥之中,鲁迅乃视嵇康为乡邦前贤也。有此三点,则鲁迅何以会花费数年时间辑校《嵇康集》,也就不难体会了。
南朝画像砖中的嵇康
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鲁迅多次提到嵇康。先说:“正始名士服药,竹林名士饮酒。竹林的代表是嵇康和阮籍。但究竟竹林名士不纯粹是喝酒,嵇康也兼服药,而阮籍则是专喝酒的代表。但嵇康也饮酒,刘伶也是这里面的一个。他们七人中差不多都反抗旧礼教的。这七人中,脾气各有不同。嵇阮二人的脾气都很大;阮籍老年时改得很好,嵇康就始终都是极坏的。”
说明:本文节选自刘强《<世说新语>研究史论》第六章“近现代的世说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
作者介绍
刘强,字守中,别号有竹居主人。河南正阳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2004)。现为同济大学教授,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诗学研究集刊《原诗》主编。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曾任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化、古典诗学、先秦诸子经典、笔记小说等。
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世说新语会评》《有刺的书囊》《竹林七贤》《魏晋风流》《世说学引论》《有竹居新评世说新语》《清世说新语校注》《论语新识》《世说三昧》《古诗写意》《穿越古典》等十余种著作,主编著作多种。《论语新识》获2016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普及读物奖。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世说新语研究史论》。
举报/反馈

诗词茶座

3.6万获赞 5.1万粉丝
诗词品鉴、对联杂谈、读书观影、卧榻高眠
文化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