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是“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第二集,同系列的动画共有五集,以嘉定名人雅士的历史典故改编而成,每集的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其中《相思》评分8.4,仅次于第一集《元日》,是该系列中网友们传颂和评价人数最多的。
《相思》根据清代嘉定宝山文人毛大瀛的《戏鸥居词话》改编而成,讲述了清代嘉定名士王初桐和名门千金六娘的婉转的爱情故事。王初桐自幼家贫,和名门千金六娘青梅竹马,红豆定情,却因门第之差无缘相守。王初桐发奋苦读,在清廷平小金川之乱,科举招试,四十八岁的王初桐一举中士,名列二等。多年后在一个首饰摊上看到一枚红豆簪,引发他对这段少年爱情的无限回忆。
创作团队以王维的名篇《相思》为依托,结合历史名人故事,搭配以纯手绘的画面,使得整个短片蕴含着浓郁的中国风,因而受到广大国漫爱好者的追捧。今天,这篇文章就围绕《相思》来探索国产动画中的古典元素,在文章最后一部分,基于《相思》的内容,结合现实生活,我将谈谈传统婚姻制度对爱情观的影响的几点思考。
01.片名点出了爱情故事的主题,纯手绘的画面营造出浓浓的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王初桐和六娘的爱情故事就在“相思”诗词中展开
提起动漫总会想起日本的宫崎骏和新海诚,中国动漫虽然起步缓慢,但是依旧有不少有优秀的作品。中国唱诗班系列的动画带着强烈的中国画风,纯手绘的画面古朴细腻、每一部都依托了古典文学作品,意境唯美深邃。
《相思》结合了王维的名篇,以诗句穿插在少年王初桐的爱情的发展的各个阶段,下面来一一解读:
①片名《相思》出自王维的一首诗,暗示着短片爱情的主题
王维的《相思》是千古名篇,又题《江上赠李龟年》,本是写给好朋友的赠别诗。诗词中的“红豆”又名“相思子”,后人多把它当做相思情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那这首诗和王初桐有什么关系呢?
在短片的开头,中年王初桐站在琳琅满目的首饰摊前,挑出了一只红豆簪子,老板告诉他这是广东的式样。
王初桐原名元烈,字于杨,又号红豆痴侬,在他的著作《奁史》中提到过:“红豆色胜珊瑚,粤中闺阁多杂珠翠以饰首”,短片以“红豆”贯穿始终。因此导演将王初桐和六娘的爱情故事借《相思》这首诗的意境娓娓道来。
首先,第一句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寓意着幼年桐儿和六娘两小无猜,懵懂单纯的初恋。桐儿和六娘本是近邻,桐儿灶台间偶然发现了红豆,便冒雨拿给六娘看。摇头晃脑的背诵王维的《相思》,背到最后一句“此物最相思”时,桐儿没能背完就红了耳朵根。
其次,第二句诗“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暗示少年王初桐和六娘分离的结局。六娘窗外的红豆杉上红豆裂开了豆荚,露出成熟的种子。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街上遇到了秀才模样的王初桐,一句话还没说出口,便被身边的奶娘严厉的制止了。两人相对无言,擦身而过,又不约而同的回头看向对方,暗含着多少的无奈。
②纯手绘的画面,营造出浓浓的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与以历史人物经历改编的故事相得益彰
作为一部纯手绘动画,《相思》在意境上颇具中国水墨画的特色。用色清淡雅致,江南水乡的温柔旖旎和古典爱情故事的唯美融合的恰到好处,仿佛一副饱含诗意的山水画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
整部短片充满着浓郁的中国风:从中年王初桐拿起的红豆簪,六娘手中的红豆刺绣,到破茧成蝶的蝴蝶,创作人也以传统“剪纸手艺”的手法展现出来。古典元素运用得贴切自然,有着真人般的实感。
王初桐和六娘的爱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当然不可能轰轰烈烈,应当是含蓄婉转的。正如编剧李夏恩所说:就是这样淡淡的、难以言喻的,就像江南的春雨一样,若有若无,仿佛粘在身上,洇湿了衣裳,但转瞬之间,又干了,仿佛不曾存在过那样。
《相思》将背景放在水汽氤氲的江南水乡,本就带着几分淡淡的诗意。色彩艳丽的红纸伞点缀在灰白色的街道上,大红喜庆的迎亲队伍穿行在青瓦白墙的徽式建筑中,搭配古典儒雅的音乐,沉稳而不失活泼。在让观众在感受古典气息的同时,也给这段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增添了几分浪漫的气息。
02动画中多采用隐喻的手法,丰富了故事的内涵,通过细节传达主人公之间的情感
如果仔细看完短片就会发现,红色是里面色彩最为鲜明的颜色,而“红豆”一共在剧中出现了三次,而且每次都是不一样的。
短片中的红豆是一种隐喻,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寓意。另外,在我看来,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出现的红伞、梨、血、红线、对联也不是导演的随手之举,都有着特殊的含义:
.小秀才吃的红豆是"赤豆",代表两小无猜,天真烂漫的幼年;幼年桐儿拿着红豆去找六娘告诉她,这是王维诗中的红豆。六娘将它熬成红豆粥,微甜软糯,一勺一勺地喂给桐儿吃。这个情节被不少网友质疑过,王维诗中的红豆是相思子,有剧毒,怎么可以吃呢?
在我看来这是编剧的刻意安排,幼年的童儿和六娘只不过是刚刚萌学的孩子,当然不知道此红豆非彼红豆,意在衬托出两人的天真烂漫。
破荚而出的红豆是"海红豆",代表已经已经少男少女已经长大成人;短篇只有短短不到10分钟,为了使叙事完整,只截取了其中最重要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两人幼年、少年以及王初桐的中年。红豆脱落,破茧成蝶,导演以红豆为线索,通过六娘窗外红豆荚成熟的场景从幼年过渡到两人的少年时光,暗含着少女出嫁,秀才考取功名的命运。
开篇的红豆簪中的红豆是"相思子",代表绵绵不绝的相思意;短片伊始,中年王初桐站在琳琅满目的首饰摊中,拿起一支红豆簪,天空下起大雨,滴在簪中的红豆上,引发他对少年的回忆。这是六娘长大出嫁,他考取功名后的阶段,这正是王维诗中的那颗红豆,味苦,有剧毒,象征着两人天各一方的相思之苦。
短片虽然不到十分钟,但意境饱满,导演对细节的考究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且看导演是如何做到的:
六娘家的对联,从幼年到少年再到出嫁一变在变,暗示着两分开的结局走向。幼年时是“传业诗书得真趣,开意花草生远情”,这时桐儿和六娘两小无猜,少年时对联换成“花落为添疏鱼影,柳飞欲伴春燕归”,两人已经是长大成人,走在街上响起了卖“梨”的吆喝声,六娘出嫁时对联是“巧借花容添月色,欲逢良夜度春宵”,六娘刺破手指,鲜血滴在手帕上的红豆荚上,她剪断了那根红线。
对联的一再更换不仅仅是在两人成长阶段的过度,也是在隐喻两人的爱情走向。多次出现的红豆寓意着相思,梨谐音“离”,伞谐音“散”,这些象征着分离的符号反复的出现,是在一次次的告诉观众这段爱情的悲剧结局,直到最后,六娘剪断那根连接着红豆的红线更是宣告了爱情的终结。
03短篇淡化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王初桐和六娘的少年时光,着重呈现这段爱情求而不得的遗憾,为中年王初桐引发回忆形成合理的解释
王初桐所处时代是清代,当时女子十五六岁就要出阁嫁人,而男子在仕途上考取功名却是没有的定数的,像范进那样54岁才中举也不在少数。根据《戏鸥居词话》:王初桐虽发奋读书,但屡试不中。清乾隆四十一年,皇帝开科召试,年四十八的王初桐一举中士,名列二等,授四库馆誊录,后在山东为官。
短片虽然根据王初桐的故事改编,但是对于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只字未提,而是着重呈现这段爱情求而不得的遗憾。
短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中年王初桐的回忆展开。功成名就的王初桐面对一支红豆簪回忆起年少这段无疾而终的爱情。王初桐考中进士已然是四十八岁,人到中年,六娘终究是等不到这一天。当时两人相仿的年纪,悬殊的家世就注定了这段爱情没有结局。
在历史中,中年王初桐和六娘最终还是相遇了。根据《戏鸥居词话》记载,六娘遇人不淑,丈夫放荡无检,败光了家产,将六娘卖入青楼。后来六娘自赎其身,独居槎水上,某天王初桐行舟于槎水之上,听到熟悉的琴声,两人因此相见。此时,王初桐家有贤妻,儿孙满堂,两人常谈诗论画,但终究没有在一起。
04传统婚姻制度对爱情观的影响:基于《相思》的内容,我将分享几点中国传统婚姻制度对爱情观的几点思考:
中国古代的婚姻讲求门当户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在出嫁之前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陌生人。王初桐和六娘虽然在小时候很要好,但是在成年后即使在街上遇见,也是能上前说话的。
接下来,我将基于《相思》的故事内容,谈谈在传统婚姻制度下对爱情观的几点思考:
①传统婚姻制度讲求门当户对、父母之命,王初桐和六娘的爱情悲剧是必然而非偶然
历史中王初桐和六娘确有其人,他们是传统包办婚姻制度下的被牺牲爱情的代表。王初桐和六娘年纪相仿,如果先和六娘成亲,再去追求功名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六娘是名门千金,王初桐由寡母抚养,家中贫寒,而十六七岁的秀才既没有相当的家世,功名也遥遥无期,陈母(六娘母亲)自然是不肯把六娘嫁与他的。
传统的包办婚姻制度限制了年轻人对自己婚姻的自主权。早在《大清律例.户律.婚姻.男女婚姻》中,就明确赋予了尊长对卑幼的主婚权。如果了解了这个故事背景,就能够理解六娘在出嫁前为何没有给王初桐开门,他们终究是不能走到一起的。因为在当时男女私定终身的情况是不被认可的,不仅为社会舆论所不齿,还会被国家法律规定强制离异。
②在这种传统的婚姻制度中也并非都是盲婚哑嫁,仍存在一定的“情理”
“礼教”有则有,但是它并非是泯灭人性的。六娘出身名门,陈母将六娘许配给富家子弟并非是出于钱财,也是为了六娘日后的生活有保障。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他们只是考虑的不够更深远。
同为清代女子的芸娘与沈复的结合,虽然也是包办,但是并非算盲婚哑嫁。芸娘是沈复的表姐,从小定亲,但是后来芸娘家道中落,沈母就有意悔婚。沈复极力劝阻,他和芸娘的婚后生活最后被传为佳话。所以,这种制度本身也并非是泯灭人性。
在我看来,故事结局虽然看着有些“虐心”,但《相思》所呈现的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男女爱情,王初桐和六娘的爱情悲剧是必然而非偶然,这样的结局更加符合时代的背景。
总结:
《相思》是一部充满着浓浓的中国风的动漫,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结合诗词意境,短片始终都洋溢着一种浓郁的古典美感,含蓄隽永。短片虽然只有短短分钟,但是详略得当,故事结构完整,在让观众感受到古典美感的同时,也展现了不同时代的爱情观。
举报/反馈

江春暖

14万获赞 1515粉丝
专注情感和情绪管理的生活体验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