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上,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将“阳光”作为意象来隐喻“光明”、“希望”一类的情绪。然而,去年在金马奖上斩获6项大奖,并被许多资深影人纳入“年度十佳”的台湾电影《阳光普照》,却打破了“阳光”的常规意象。
压抑基调下各种维度的暴力,人物对白间一来一回的隐喻,在失序的家庭下,一起构成了荒诞的黑色现实寓言。影片纵然还留着台湾腔的余味,却完全脱去了传统的、台式小清新的外壳,以“阳光”这样美好的意象反讽现实,反而愈加衬出了悲的味道。
《阳光普照》剧照
1 台式悲歌:平静下的张力
相比大多数以暴力特写镜头、情绪化表演、节奏感极强的音乐来塑造张力的影片来说,《阳光普照》全片都是以一种平静的叙事营造着张力。两个多小时的影片里,能够激起水花的部分少之又少,但其平静背后,实际是压到底端的压抑感。
暗色调、沉闷的音乐、演员无表情式的表演、一来一回间看似平静实则波涛汹涌的对话,一齐构成了《阳光普照》的平静感。拿菜刀砍人的阿和,怀孕后来找阿和母亲的阿玉,因为抑郁症而死去的阿豪,以及最终被阿文撞死的菜头...每一个这样的小悲剧都是“静静的”,而当死亡如同风吹时一样不留下什么过重的痕迹时,到底是平静还是悲凉,是无谓还是无奈,观众也自然有了答案。
阿文开车撞死和菜头
《阳光普照》正是在这样的基调上,拍出了一部台式悲歌。它如同千万家庭的缩影,将暗里那些濒临边缘的、失控的、混乱的关系以一种极度平静的方式表达了出来。而这种平静,其实来自于现实本身。直到最后,母亲的大哭才将这种平静彻底打破,那些压抑的意象也找到了突破口,终与观众的情绪一齐往外涌。
尽管有人诟病《阳光普照》在叙事上像台剧八点档,看起来不那么电影,还有些割裂,但相比于影史上那些以夸张的叙事手法来表达压抑感的影片来说,这种叙事方式也许会为电影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2 黑色隐喻:家庭中荒诞的温情
近年来,原生家庭一词逐渐引起热议,原生家庭几乎成了所有事情的原罪。而电影一向关注现实,当原生家庭成为社会关注的议题之一后,许多电影也开始借用或喜剧或悲剧的故事外壳来探讨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春节时以6.3亿和字节跳动签下版权、在西瓜视频、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免费播放的《囧妈》,探讨的就是原生家庭。
孤独自闭、抑郁、心理畸形、爱无能等各种关键词,构成了在不健康原生家庭下成长的孩子的真实心理。而最终,有人走向宽容、和解,有人则终生无解,带着原生家庭的伤,活在阴影之下。
阿文和阿和在便利店门口对话
与这些两极化的结局相不同的是,《阳光普照》构建出了一种荒诞的温情。在这种荒诞的温情下,和解与怨恨似乎都不是故事的主体,更为重要的是,该如何界定父母对孩子的爱与关心?
《阳光普照》里,父亲阿文身为驾校教练,总是用驾校里宣称的“把控时间,掌握方向”来教育儿子,他关心的是效率、成绩,而并非孩子的内心。驾校学员在学车时问起他的家庭情况,他说自己只有一个儿子阿豪,并且“快要上医学院”,对过失砍人而进入少年辅育院的小儿子阿和,却闭口不提。
这是直接导致悲剧连发——阿文进辅育院、阿豪死去——的根源。
然而,结尾时阿文对琴姐说的一番话,才让观众真正了解到这个冷冰冰、又十分倔的父亲的内心:原来他所有的表现,只是源于他不会爱自己的孩子。
母亲琴姐也一样,她对大儿子小儿子都关心有加,也会替他们“善后”,但这种关心似乎只是表面的关心:她并不知道小儿子什么时候学会开锁,也不知道大儿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何谓荒诞?就是本以为一切都完美无缺,回过头才发现一切都残败不堪。《阳光普照》就表现出了这样的荒诞感:父亲的愤怒与笨拙,母亲的承受与自以为,阿豪对所有人的善意与他抑郁的内心,阿和一直失控的人生。就连片名,也充满着荒诞感。直到结尾,这家看似平静却一直处在风波之下的家庭,都并未在影片中同过框,只在宣传海报上实现过“团圆梦”。
或许这正是许许多多家庭的真实写照。
不会表达爱的父亲,最终只能偷偷跟着小儿子,在看到小儿子被菜头威胁后想都没想就撞死菜头。他或许笨拙,或许让人恼怒,让人无法心生喜爱,但他并不可恨。黑色隐喻之下,这种荒诞的温情,让影片平静的张力有了更多的延伸意义。
是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家庭内在的相处模式:父权的不可指控,母亲的隐忍承担,儿女的既定孝顺,似乎一切都被框定。在这样的模式里,无人能逃出去,但所有人都渴望阳光普照的那一天。
而阳光普照一词背后,所映照的或许是影片主角对理解、包容、爱的渴望。
3 现实寓言:暴力、抑郁症与性别
去年金马奖上,《阳光普照》斩获6项大奖,除去其在叙事模式上的创新和对家庭荒诞温情感的构建之外,这部影片还有很多值得一提之处。《阳光普照》如同一部现实寓言,它没有边界,也没有框架,它用影视寓言探讨了暴力,抑郁症,与性别。
未成年犯罪、监狱暴力、家庭中的冷精神暴力、人与人之间的无情暴力其实都是暴力的某种表现形态,《阳光普照》并未避开这些,而是“大大方方”地展现,从而使得那些日常中盾于生活的碎片情节无处可躲。它虽然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到了表现阿豪的抑郁症时,影片以“司马光与缸”的故事暗喻,当阿豪说出“阳关普照下,只有我没有阴影躲藏时”,观众才看到一个真实的抑郁症患者形象——所有痛苦,只是不被理解的痛苦;同时,阳光的意象则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更完整的抑郁症患者——他渴望离开痛苦,拥抱阳光。
尽管近年来有很多影视剧都开始关注抑郁症患者,但其中大多都是呈现“表”,而并非探讨“里”,《阳光普照》可贵的地方就在于这里。
故事中,构成悲剧的源头就是原生家庭,但这里在原生家庭的框架下,其实还探讨了性别问题:面对小儿子砍人的事情,父亲阿文愤怒、不管不顾、想要甩脱责任,而母亲琴姐则是隐忍、承担与接受;面对怀孕的阿玉,父亲阿文不仅态度恶劣,而且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母亲琴姐却主动和解,寻找方法...在这种差异行为的背后,实则是家庭关系中男性与女性由于社会地位、家庭经济地位而产生的不同处事方式。
男性的愤怒、不承担与女性的隐忍、接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裂痕就在阳光之下,而群像的创伤与个体的被遮蔽也再无处遁形。
暴力造就的社会伤痕,抑郁症患者自身的悲痛与无奈,性别之下的被动构建,都在有限的时空里,构建了无限的张力。
《阳光普照》是一出真实的台式悲歌,也是由黑色隐喻构筑的荒诞温情,更是现实的寓言,“太阳为何升起,太阳何时普照大地”,解构一切之后,才能看到一切。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魏坚(公号:叶芝电影)
举报/反馈

籽橙电影

28获赞 3粉丝
发现电影的人文、自然、理想之美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