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书圣王羲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然而对于和他相关的成语典故,以及他练习书法的励志故事,却了解得不是很多。正是因为他契而不舍几十年的刻苦练习,最终才让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而他的成功也说明,任何成功的取得,且有极高的造诣,都是和刻苦努力分不开的。
王羲之从小就非常酷爱书法,7岁时就写得一手好字,12岁那年,当他发现他父亲的一本书法藏书时,就偷来看。原本想等他长大后再传授让他学习的父亲,被王羲之的下跪请求所深深感动,并答应了他的要求。王羲之练习书法非常刻苦,甚至痴迷,连走路和吃饭都不放下。走路时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比划着写,时间长了,衣服都被划破了。有一次,他练字时竟忘了是在吃饭,于是他居然把饭菜蘸着墨吃了起来,而且还吃得津津有味,满嘴黑墨。由于他时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久而久之,池水全部变黑了,这就是后来人所说的“墨池”的由来了。
王羲之深苦钻研书法艺术,连他的婚事都与此有关。王羲之的叔父王导是东晋时的朝廷重臣,与太尉郗鉴是好友,郗鉴有一位如花似玉,且才貌出众的女儿,想把她许配给王导的儿子或者侄儿中的一位,成为他认为满意的女婿。王导当即表示同意,并回到家中将此事告诉了大家,子侄们久闻郗家小姐德贤貌美,都想得到她,所以,当郗家来人选婿时,都忙着精心准备了一番。唯有王羲之仍然一直躺在东厢房的床上,专心至致地琢磨着书法艺术。郗家来人认真细致地看过王导的每个子侄后,回去禀报说,王家诸儿郎都不错,只是东厢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顾用手在蓆子上比划着什么。郗鉴听后,高兴地说,东床的那位公子,必定就是书法上颇有成就的王羲之了,此子如此潜心学业,正是我意中的女婿啊。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王羲之,这便是“东床快婿”的典故了。
为了练好书法,王羲之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旁,到处都摆放好凳子和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字,就马上写下来。为了开拓眼界,学习历代好的书法艺术,他还经常游历名胜古迹,山川自然。他还认为鹅的走路姿势对自己的书法艺术有启发灵感的作用,所以很喜欢鹅。而山阴有个道士想得到王羲之的真迹,专门养了一群上好的大白鹅。王羲之听说并前去观看后想要买,道士却笑着说,您如果能替我抄一卷《道德经》,我就把鹅送给你了。不曾想王羲之欣然答应,抄了经文,带着白鹅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这就是传说中的“书成换鹅”了。
王羲之不仅书法艺术极高,笔力功底也非常了得。据说有一次,东晋明帝让王羲之把祭文写在木制的祝板上,再派人雕刻。刻字的工匠把木头剔去一层又一层,发现墨迹竟然渗透到木板的很深处,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见到白底,当即惊叹道:“竟入木三分啊!”这便是后来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了。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敬请关注!
举报/反馈

快乐老叟说情感

11.9万获赞 1.3万粉丝
感悟人生,注重情感,快乐生活。
中小学教师,情感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