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每天大约会刷85次手机
看到这句话
你会觉得惊讶吗?
对手机上瘾的现象并不少见
有些人甚至会因为对手机上瘾
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并且对其他事物失去兴趣
但你是否想过
我们到底为什么会对手机
或者别的事物“上瘾”?
一直玩乐一直爽
上网、赌博、吸烟、喝酒、
炒股、购物、玩游戏……
所有成瘾的行为
都会有恶性循环特点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一时玩乐一时爽
一直玩乐一直爽
这其实是因为
做某件事情的时候
大脑皮层受到刺激产生“幸福感”
让我们产生了依赖
而“幸福感”
往往和多巴胺、血清素、
内啡肽、脑啡肽、去甲肾上腺素
等激素有关
比如有的人喜欢吃辣
其实是辣味的刺激产生痛感
为了平衡这种痛苦
人体会分泌内啡肽
这种激素在消除痛苦的同时
也制造了类似于快乐的感觉
而我们误认为这种感觉来自辣味本身
所以,很多人喜欢辣味食物
赌瘾烟瘾怎么戒
如果对美食上瘾
大伙儿或许还容易理解
那么对赌博、吸烟上瘾
有些人就很难理解
甚至不能明白
为什么赌瘾、烟瘾这么难戒
其实,这和基因有很大关系
有研究发现,人在赌博时
大脑也会产生内啡肽
而内啡肽的产生受D4基因控制
当一个人因为赌博的刺激
产生的内啡肽越高
继续赌博的可能性就越大
最终产生赌瘾
至于烟瘾的产生
或许更复杂一些
很多人都知道香烟中有尼古丁
一旦人开始吸烟
在尼古丁的刺激下
人体会释放肾上腺素
而人体中的Cyp26A基因
能够影响尼古丁在体内的代谢速度
代谢速度越快
尼古丁越容易在大脑和血液中分解
吸烟者对尼古丁的需求就越多
逐渐形成烟瘾
自律才能防上瘾
尽管对很多事物上瘾
都能通过基因解释
但咱还真不能把锅甩给基因
同样拿吸烟举例
如果足够自律
让自己不抽第一支烟
那么即便Cyp26A基因再厉害
也没有尼古丁让它代谢
上瘾的源头也就被掐灭了
可以说,除了基因
生活环境和性格
同样会影响人对事物“上瘾”
但通过有意识地引导
培养人的自制力、意志力、独立性
可以有效避免各种上瘾行为
尤其是青少年儿童
更需要家长及时的引导
才能避免因为好奇、模仿
而养成不良习惯
想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核老师推荐大家
带孩子做儿童特长基因检测
包含五大性格倾向性等
多项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基因检测
关注儿童身心健康
满足儿童的成长需要
帮助孩子提前养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