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号,中国驻韩大使馆紧急筹备了2.5万余个医用口罩从首尔明洞中国大使馆整装起运,驰援韩国重点疫区大邱市一线。在此次援韩物资上,中国大使馆用中韩双语写着“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和“大邱加油!”
自从日本援华物资上写了不少古诗词后(都是在日华人建议和撰写的,某些人就不要说国人没文化了),人们都开始喜欢在物资上飙几句古语了。确实,古汉语诗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能够起到一字千金的作用,那么这次中国写的“道不远人、人无异国”来源于何处呢?有何典故呢?大使馆的通报中点出了此句话出自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的诗词。
崔致远在《有唐新罗国故知异山双溪寺教谥真鉴禅师碑铭(并序)》中有:“夫道不远人,人无异国,是以东人之子,为释为儒……”
真鉴禅师是新罗高僧,法讳慧昭,俗姓崔氏,其先祖汉族,是隋朝征辽时期留在朝鲜半岛的。真鉴禅师家族崇佛,年轻时游历大唐,在少林寺剃度出家。
“道不远人”出自《中庸》第十三章:“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道”指的就是中庸之道,是一种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至高道德,是天地、人伦之道。“道不远人”意思是天地之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是道了。
“人无异国”可能出自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当时秦国排斥东方六国客卿,李斯于是上书秦始皇劝谏。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都应该一视同仁,论才而用)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
两句话合在一起“道不远人、人无异国”,仍然表达的是不同国家的人不应该排斥,应该一视同仁,共同努力。
崔致远以此形容真鉴禅师,是说真鉴禅师虽然是新罗人,但仰慕大唐中原文化,俱收并蓄,终成一代宗师。
不仅是真鉴禅师,崔致远本身就是这句话的忠实实践者。
崔致远,晚唐时期新罗人,字孤云,号海云,谥号文昌,祖上也是中原移民。崔氏家族在当地不属于望族大家,因此父亲对于自小聪慧的崔致远抱以厚望。于是在崔致远12岁那年,父亲将其送上了驶往大唐的帆船,并对其说:“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吾儿,吾不谓有儿,往矣勤哉,无惰乃力。”
当时唐朝针对外国留学生有一个特殊政策。从贞观元年开始,大唐即已对外国学生开放科举考试,外国留学生亦可考取功名,登科及第,称作“宾贡进士”。留学生来大唐先在国子监学习三年,学习期间的学费生活费由大唐支付,之后参加科考,考取功名两年后就可以留在大唐做官了。
区区12岁的崔致远孤身来到异国他乡,其中伤楚只能个人体会了。好在当时的国子监有不少新罗来的留学生,稍解崔致远思乡之苦。
崔致远来唐的年代,已是晚唐,虽无盛唐的气宇恢宏,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盛世的余荫犹在。崔致远在此像饥渴少年恰逢甘露一样,拼命学习着中原文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崔致远参加科举考试,一举进士及第,完成了临行前父亲的嘱托。
此时,如果崔致远回国的话,一定会受到重用,但是崔致远放弃了捷径,选择留在大唐。
在考取功名和出任官员之间的这两年内,崔致远遍游长安、洛阳,广交文友,以文学创作为生。
两年后,崔致远被任命为溧水(今南京溧水区)县尉,掌治安捕盗之事。在任上,崔致远仍然没有忘记学习,他秉持孔子“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的求知精神耽学不倦。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崔致远任职期满,准备回到长安。可是当时黄巢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入了长安。长安沦陷,崔致远只好另寻生计。
当时的读书人通过做节度使的幕僚进入仕途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朋友推荐,崔致远投入淮南节度使高骈门下。
崔致远才华出众,高骈对其也深为赏识,一直让其充当贴身秘书和高级参谋的角色。
当时的大唐虽然风雨飘摇,但淮南地区却依旧繁荣,尤其是扬州地区,商贾云集,生活富足,崔致远在此度过了在大唐的最后几年时光。这段时间也是崔致远文学创作的顶峰时期,《桂苑笔耕集》便是完成于这一时期的不朽之作,也是崔致远流传后世的著作。
但是晚年的高骈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失败后又迷信方术,崇仙佞道。这与崔致远的理想相差甚远,崔致远逐渐有了归国的思想。
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崔致远之弟崔栖远,由新罗涉海来唐,奉家信迎崔致远回国,在大唐游历十六年的崔致远回到了新罗。
在大唐,崔致远做到了三品官职,这是新罗历届留学生中官职最高的一位,因此回国后,崔致远受到了重用。
但是朝鲜半岛的政局比当时的大唐强不了多少,崔致远遭人排挤,逐渐淡出了半岛政坛。
晚年的崔致远专注于文化创作。崔致远将在唐时所著杂诗赋及表奏集二十八卷、 《中山覆篑集》一部五卷、《桂苑笔耕集》一部二十卷,呈现给当时当政的宪康王,欲以汉文化的先进理念济世救国,振兴朝纲,熏化民众。这些文集,很快流传开来,深受民众推崇,也由此奠定了崔致远在韩国文学泰斗的地位。
可惜,崔致远虽然著作颇丰,但最后完整流传下来的只有他在扬州创作的《桂苑笔耕集》和少量诗歌、碑刻。
在中国近17年的游学为官,崔致远深得中华文化精髓,归国后他成为了半岛汉文学的鼻祖,为两国交流和丰富半岛文学做出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后世无限敬仰。后世的高丽王朝追谥文昌侯,入祀先圣庙庭,尊为“百世之师”,因此崔致远也有“韩国孔子”之称。
今天,作为崔致远生活的两个地方,我国扬州和韩国政府共同主持开发了扬州崔致远故居。
回到“道不远人、人无异国”这句话,上面说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不应该互相歧视,而应该携手共进,尤其是在眼下疫情肆虐的时候。此时中国驻韩大使馆写出这句话可谓用心良苦。
中国爆发新冠疫情以来,韩国政府给予我国抗疫行动大力支持。
在各国进行撤侨、限制中国人入境的时候,韩国政府并没有跟风,只是限制有过湖北旅行史的人入境,同时韩国政府调集了大批物资援助我国防疫。不完全统计,韩国政府和企业为我国捐款捐物达到一亿多元。
现在,韩国疫情呈爆发态势,我国在防疫行动还没结束的时刻,多方筹措,尽可能的帮助韩国。
我国外长王毅也韩国外长康京和通电话表示:中韩互为近邻,守望相助,休戚与共,中方愿向韩方提供必要帮助,支持韩国政府和人民抗击疫情。
虽然中韩两国政府交流密切,携手互助,但是两国民间舆论却出现了不同声音。
1月22日,韩国首尔爆发大规模集会,这些不顾疫情严峻、不顾政府禁令、不戴口罩的游行者集会的理由是反对文在寅的防疫政策,要求韩国关闭中韩航班,限制中国人入境。
1月25日,韩国网上又有76万人签字请愿,表达了限制中国人入境的意愿。
这些要求统统被韩国政府拒绝了,但是仍然表达出韩国民间对于中国疫情的偏见。
随着韩国疫情的发展和中国逐渐复工复产,韩国来华人数增多,飞机票价格飙升,最近几天甚至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此时我国网上又出现了限制韩国人入境的言论,而且应者云集。
此时,中国驻韩大使馆的这句“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狠狠打了这些人的脸。当初韩国政府并没有拒绝中国人,此时我们怎么能够以怨报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