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军队的建制是需要分阶段的,并非一成不变。一、土木堡之变前的明朝军制——卫所制度,及卫所建制明朝军制,是改革于元朝军制。是由朱元璋与刘基(字伯温),在元朝军户制、宿卫制等,进行改革,而成的卫、所军户制度。太祖即皇帝位,基奏立军卫法——《明史刘基传》明代卫所军户制:是皇帝独揽军事大权,全国要地设立卫所,军丁世代相继,给养仰赖屯田。朱元璋时代,明军是分嫡、杂之分的。即明军中其实有大量的前元廷军队、或其他派系降军、将军自行招募的、或者是因罪充军的。因此洪武元年时,刘基创立的卫所制度,将这种嫡、杂之分明显区别出来。
朱元璋的嫡系部队,即精锐部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拱卫京师,二是跟随亲信大将或藩王戍卫边疆。其中拱卫京师的卫所:一共有41卫(到了朱棣时扩充到72卫)。拱卫京师的卫所部队,在明初时期是明朝的主力战斗部队,就比如,朱棣五征草原时,在《明史》的说法是动则数十万大军,但根据现代的考究发现,其实大都是动用京师精锐,大军开拔时,再调动地方卫所辅助运输军械、军粮。实质作战部队也不过几万人而已。地方卫所,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主要来源于降军、嫡系中的老弱、或是因罪充军、也有部分是精锐。主要是在全国各地要冲地区、州府县,视各地战略地位之重要与否而定,固定驻屯戍守。
卫所兵制:卫所,其实是根据屯田制改制而成,是“寓兵于农,守屯结合”,但是有个区别在于,拱卫京师的卫所,并非是需要屯田,军士是靠领取军饷的。明朝的卫所兵制:卫:约拥有5600名军人为一卫;所:约拥有1120人为一所。一般每卫设左、右、中、前、后5个千户所;120人为一个百户所,百户所设总旗2个(每总旗辖50人)、小旗10个(每小旗辖10人)。管辖范围是:卫下辖千户所,千户所下辖百户所,百户所下辖总旗,总旗下辖小旗,小旗是最基本的作战单位。卫所官职:卫所的最高指挥官称之为“指挥使司”,设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卫镇抚二人,从五品经历一人,从七品知事一人,正八品使、副使各一人,各司其职,逐级负责。
千户所官职:设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副千户二人,从五品所镇抚二人(镇抚:军纪官,但有时百户实缺时,会顶千户内的百户实缺),从六品吏目一人。百户官职:一个百户下辖两个总旗,设正六品百户一人,从六品试百户一人卫所制度的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军户世袭制”,这在今天的网络时代是明代诟病最多的地方。可若是考究,清代的八旗同样也是世袭制。这主要是取决于古代的交通、科技的不便利,特别是戍边军人,需要用土地、家人等来“束缚”其固守边陲。因此其实在中土的历朝历代里都存在有军人世袭制,只不过先秦时期是“全民皆兵”,而隋唐时则是府兵制,宋初同样也有世袭制,只是后来改为募兵制。
另外则是“寓兵于农”,元朝时施行的是“二八制”,即两个军士负责种田,养活八个军士。而明朝朱元璋时进行了改革,边陲重镇依旧是施行“二八制“,可内地的地方卫所部队就不同了,是轮流戍守、屯田,所生产的更多粮食,有负责军粮的责任在内。第三,军官侵占军士的职田,其实早在朱元璋执政时期,就已经出现卫所腐败及各种问题了。如:军官侵占军士职田;还有军士出征时,留守家中的妇孺还需要担负赋税,同时分发的粮饷,竟然要妇孺到十多里外的卫部领取。(《明太祖实录》)朱元璋的做法就是简单粗暴,直接杀了那些侵占军田和尸位素餐的官员,并没有对卫所制进行改革,使得朱元璋死后,卫所制逐渐在侵蚀中腐朽。
二、土木堡之变,卫所制逐渐崩塌,卫所军队不堪重用,明朝在嘉靖时期,开始寻求募兵制土木堡之变后,戍卫京师的二十万精锐消耗殆尽,明朝政府被迫调遣戍卫南方、防备倭寇的南军固守京师,这种拆东补西的做法、及南北军队之别,使得明军再也没有之前锐利向前,征讨草原之雄风,再则就是精锐南军北调,又使得南方备受倭寇之患。另外则是卫所制度的崩塌,因此到了嘉庆中后期,为了应对南方倭寇之乱,明廷允许戚继光自行招募军士为军,【《明实录》中并没有“戚家军”说法,只有浙军,只是清编明史中不断提及戚家军,因此才被世人所接受,从《明实录》来看,戚继光的军队依旧是浙军序列】。
募兵制的“浙军”:戚继光早期是招募三千人,但给朝廷上报的是一个卫,即5600人,而朝廷给他的军饷是4000人的军饷(从张居正和《义乌县志》来看,应该是给了5000人的军饷,但戚继光给了上面一千的军饷,实拿4000人的军饷)。随后的“浙军”是以卫为单位,进行扩编。在戚继光担任宣大府总理大臣之时,据说宣大府也用募兵法,招募了2万新军给戚继光训练。但是募兵制,在明朝只是昙花一现,由于募兵制的“兵只知将”的特点,因此在古代是极为避讳的。三、明朝边军序列明朝的边军,起源于明太祖的九大塞王(朱棣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还不是最强的)。
后来朱棣靖难称帝,为了避免藩王有样学样,因此剥夺了戍卫边陲的藩王军权,只剩下了九边重镇。九边重镇: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一共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其内部军制依旧是以卫所制为主,在戚继光时代,宣府、大同两镇曾以募兵法招募过”新军“,但戚继光死后,这“新军”就被瓜分了。四、京军序列也就是前文提及的,拱卫京师的41卫(朱棣72卫)。明朝的兵制其实是冗员的,是朱元璋及其智囊团一起参考唐宋元军制改革而成,其实有很多职位是重叠的。
如:兵部管兵,不管将;将归五军都督府管辖。可五军都督府又拥有全国394卫、上千所的军籍名册。和平时期,兵部通过掌握军饷、粮草、军械等手段,压制五军都督府,可战时就需要归五军都督府管辖。另外五军都督府的官员都是勋贵,在官职上有碾压兵部那群文官……再则就是拱卫京师的41卫(朱棣72卫)了,它是五军都督府直辖的部队,虽然粮饷同样需要走户部--兵部模式。明成祖朱棣迁都燕京后,拱卫京师的卫所分成两部分,为京师京营和南京京营,规制渐臻完备。其中京师京营,又分为五大营(前身是朱元璋时期五军都督府直辖部队)、三千营(前身是靖难的蒙古三千骑兵)、神机营(火器部队)。
按理说拱卫京师的卫依旧是按卫所制度所设。可明成祖朱棣并不按常理出牌,就如三千营,巅峰时期拥有骑兵七万余人。总述:元代的军队是施行保密制度的,而明朝……曾在学习时,玩笑式说,明朝的军制是反其道而行,虽没有元代那样保密,但实质是乱如麻,除了卫所制度还按常例之外,其他的主力作战部队,随时都可以扩编、也随时可以削减。
举报/反馈

大城说动漫

56获赞 6粉丝
讲解健身的各种细节知识,健康至上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