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八十年代是一个机会时代。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来华投资,华侨归国建设,国内还有大量商业精英粉墨登场,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沿海城市,高楼大厦一天一座不是怪事,而在内陆城市,发展速度虽不及沿海开放城市,却仍有许多化整为零的变化,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八十年代的中国,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变化,每个人都站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前。那时的人们求知欲很强,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怀疑,刚刚走出旧时代,却还没能做好走进新时代的充分准备,他们心怀忐忑,他们蓄势待发。
那个时代的人们衣着是灰色调的,简单朴素,房屋低矮陈旧,街道狭窄,车辆稀少,人也相比现在少很多。那个时代电视机还未普及,收音机和刚刚出现的盒带录放机是主要的娱乐工具,到了晚上则是灯火昏黄,一片寂静。
八十年代初,中国总人口已达到9.87亿。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即著名的“925”公开信,这封公开信对全社会及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982年,计划生育被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
八十年代的生活,虽然收入不高,但消费水平很低,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普通人的幸福感也很强。那个时候在一个单位家属院里的感觉和如今一个小区里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那时有一种大家庭的感觉,邻里相处和睦,互帮互助。那时的生活很单纯也很容易满足,有个大白兔奶糖吃就很开心,晚上能有动画片看就是过节。
八十年代的中国经济,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铁饭碗在逐渐打破,社会闲散人员日益增加。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人们是恐惧的,是不理解,因为他们吃惯了大锅饭。经济的急剧转型,带来了社会经济的阵痛,国家根据则提出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减少阵痛,伺机转型。民间成长起来的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转型的动荡。总体而言,当时的转型虽然艰难,但最终成功了。
八十年代的人们出生在计划经济下,成长在市场经济中,他们在过渡中学习长大,在市场经济里顽强拼搏。他们走在了旧时代的末端,也走在了新社会的开端。他们幸运但又不幸,物质生活逐渐改善,但是精神生活却很空虚,他们的所学所看、所做所想都是不同的,他们似乎天生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中国的八十年代是一个拨乱反正的时代,是白衣飘飘的时代,是激情燃烧的时代,也是拥抱世界的时代。它是诗意的,是浪漫的,也是激扬向上的。八十年代,不仅是过去时光的代名词,更是一代人的精神故乡,不少从八十年代走过来的人都在人生中留下了关于这段岁月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