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普洱市的辖区内有一个县,名叫墨江县。它是我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被称为“哈尼之乡”“回归之城”。
墨江县位置图 墨江,这个充满书卷气的县名背后,有一段动人的传说故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墨江这里名叫“他郎”,这个词出自傣语,是女婿、姑爷的意思。相传很久以前,墨江这一带归一个姓那的土司管辖。土司有个女儿,美若天仙。当地许多富家子弟追求她,她都看不上眼。
土司见女儿一天天大了,还没有出阁,有点着急。他放出消息,要通过比试射箭来招一个女婿,并且放言一旦选中,将他管辖的十里半土地中,划出三里半来给这位新姑爷管辖。
众人得到这个消息后,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是这新姑爷不是那么好当的。土司提出两个条件,一是要女儿看到他点头微笑,二是要在百步之外,射灭设在大殿外的白蜡烛,但不能打灭中间象征喜庆的红蜡烛。
土司女儿心高气傲,许多人第一关都过不了。有些人勉强过关,却不小心射灭了红蜡烛,惹得土司发了脾气。
就这样,大殿外围了一群人,可真正上台的却没几个人。
这时,来了一个穿着普通傣家服装,头插两根锦鸡毛的小伙子,声称要去试一下。众人劝他:“不要自讨没趣,土司的女儿怎么会看上你呢?”
小伙子不以为意,走进大殿。土司的女儿看到小伙子,长相英俊,身材高大,英气逼人,便有点动心,微微点了点头。
只见小伙子,抬手“嗖”“嗖”两箭射灭了白蜡烛,那红蜡烛仍然亮着。众人一阵欢呼,土司也开心地笑了,认了这个出身贫寒的女婿,并依言将三里半地交给他管辖。
小伙子很能干,带领这里的人民在恭顺这里设寨安家,人们安居乐业。为了感激这个小伙子便称这里为“帕郎”,傣语的意思是“女婿”。
由于“帕郎”“他郎”与同音,文人们在记录时将这两个词混淆了,记成了“他郎”,从此“他郎”这个名字便传开了。
清朝时,在此设立他郎厅,相当于当时的一个县。
清朝末年,他郎厅的碧溪村出了一位名人,名叫庾恩旸,是清末滇军著名将领,和唐继尧等人一起留学日本,同蔡锷等人一起发动起义。蔡锷做了云南都督,庾恩旸任云南军政府参谋长。
庾恩旸 有次庾恩旸和夫人闲聊,夫人说:“你和唐继尧是留学日本的同学,又是同僚,人家出生会泽,人们叫他‘唐会泽’,听起来有福泽于民的意思。你出生他郎,人们叫你‘庾他郎’,听起来总有点别扭。”
庾恩旸一听,果然是这个道理,他沉思了片刻说:“是啊,‘他郎’这个名字是该改改了,他郎……他郎河……”
庾恩旸拿起笔写下了“墨江”两字。夫人问:“这两字是什么意思?”
“我们这儿不是有条阿墨江吗?何况家乡的百姓贫穷落后,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学习文化,让墨汁成江才行。”
庾恩旸的提议得到了当地士绅的响应。不久之后,云南省政府也批准了他改县名的申请。于是从1915年开始,“他郎厅”便改为了“墨江县”。
墨江县 “墨江”这个县名,让古朴的民族山区多了几分文化气息,同时也寄托着乡贤对于后辈学习文化知识的期许。不知如今墨江县这里的人民是否感受到了这份期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