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侍》(2016)
在好莱坞经典电影《日落大道》中,有一句非常出名的台词,就是女明星诺玛的那句“我已经准备好拍我的特写了!”
从这简短的一句话中,我们就能得知特写镜头对于曾经的好莱坞电影演员来说,是多么的珍贵。
《日落大道》结局中,过气女明星诺玛正对准摄影机,做出自己最后一次疯狂的表演。
但近些年来,在许多当代电影中,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中存在一种趋势,特写镜头越来越多地被用作填充场景时长的工具,甚至随处可见。
鉴于导演的地位愈加注目,我们能意识到每个镜头的背后都传递着导演作为创作者的思想,所以当观众一次又一次看到像这样的特写镜头时,难免会觉得拘束。
不禁让我们重新思考特写镜头的目的是什么?
《美国精神病人》(2000)
在此之前,我们先科普一下什么是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通常会框出角色的脸用以表达情感,或是突出某一物体来展情景细节,特写有很多类型,既有中特写,也有大特写镜头
《为奴十二年》中特写镜头
《生化危机》大特写镜头
时间回溯到1903年的电影《病猫》中,下面这个镜头是公认影史上最早出现的特写镜头。镜头离猫咪越近,我们越能看清楚动作,向观众揭示了自1903年诞生以来,为什么特写镜头至今仍是大同小异。
但讽刺的是,我们还是会把特写镜头当作放大画面的一部分,原因是它在强调这个场景,而强调正是特写的目的
《病猫》(1903)中镜头强调的是小女孩悉心照顾她的猫咪。短片导演:乔治·阿尔培特·史密斯
一个位置正确、时间合适的特写镜头是可以给影片增添色彩的。成功运用特写的关键是审慎判断,如果特写的目的是在于强调,那么滥用特写,就会破坏这个目的。
如果每个镜头都被用于强调,那其作用则微乎其微,就像是喊“狼来了”一样。
因此我们将特写镜头分成三种,信息型、情绪型和综合型,用来分析特写镜头在实际应用的作用和对观众的影响。
《使女的故事》S01
信息型特写镜头
在电影中导演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带有目的性,因此特写镜头暗含和传递着信息,就像是秘密武器一样。
一个普遍而又简单的例子像电影《十二宫》中,观众一直跟随主角探索线索,导演大卫·芬奇则直接切入特写镜头来揭示一些东西。
《十二宫》中典型的信息型特写镜头
不仅如此,大卫·芬奇还喜欢使用大特写,并且拍得非常近。
在电影《搏击俱乐部》中,影片围绕着“肥皂”这一重要情节展开,主角泰勒的地下工厂通过偷取抽脂医院的妇女脂肪来制肥皂,同时他还使用制肥皂过程中的烧碱来刺激杰克。
大卫·芬奇直接将这种惨烈的画面展现给观众面前,向观众传达了杰克在唤醒自我救赎过程中的不易。
《搏击俱乐部》中杰克被灼烧的手
另一个卓越使用信息型特写镜头的例子是1958年由霍华德·霍克斯执导的电影《赤胆屠龙》,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影片中,只有五个特写镜头出现。
《赤胆屠龙》
《赤胆屠龙》开场的下半部分,展现了霍克斯对特写镜头的熟练掌握。
镜头先是从门口平摇至主机位,转到主机位的全景,然后镜头对准次要角色进行相较固定的中景拍摄,然后逐渐从远到近的聚焦在主角马丁身上,反应了主次的变化。(如下图)
《赤胆屠龙》这一场景对主角马丁的拍摄由全景至中景,再到特写镜头,逐渐深入
然而特写并不是这组镜头所需要强调的,实际上是特写与全景的并列对比和两者的突然切换,强调出了戏剧性。
突然切到全景,让主角马丁看起来迷茫且挫败,使他的绝望表演更具感染力,这就是霍华德使用信息型特写镜头的秘诀。(如下图)
如果说其他导演将特写镜头当作感叹号,那么他就是将特写的使用,看作是精心选择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或是标点。因此,霍华德·霍克斯的这种考量,是出于其对电影的理解,他明白电影艺术就是把每一个视听语言用得恰到好处。
《赤胆屠龙》这一场景中特写镜头与全景
情绪型特写镜头
在《捕捉角色情感》一书中,作者艾米·科普兰教授谈到了特写镜头,他说道:“特写镜头对观众的巨大影响力主要来自于情绪传染,让人自发的去模仿并同步他人的表情、发声、姿势及动作,并最终汇聚到自身情感上。”
通常,当你看到别人表达情绪时,会不由自主地去模仿那个表情,这种生理上的模仿会作用到真实的情感上,情绪型特写镜头就是有此效果。
《教父》中的特写镜头
在《这部只拍脸的默片重新诠释特写》一文中,我们以1928年的电影《圣女贞德受难记》为例,解析了特写镜头对情绪的表达以及对观众的影响。
在影片中,导演德莱叶选取历史上真实的审判事件给我们一种主观的视角,去体验一名女性是如何因信仰惨遭审判拷打,他将镜头对准演员的面部,而特写镜头相当于电影版的戏剧独白,不仅能展示角色的情感,也能改变观众的认知。
玛利亚的表演展现了人类的深层次情感,唤起了观众的私人情感,让我们融入角色的立场之中,并且看到了她眼中的世界。
《圣女贞德受难记》中贞德被剪发
史蒂夫·麦奎因是当代电影人中钟爱特写镜头的导演之一,在他的电影《为奴十二年》中,就多次使用了特写镜头来传达角色的情绪。
如下面这段中特写在影片中共持续了近2分钟,这是一个安静的沉思之景,导演想让观众明白现实施加给这个男人的重负难以言表,我们需要沉浸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中,并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为电影的第一法则是带是以表代叙,而在此场景中,我们就清清楚楚听到了导演史蒂夫·麦奎因的心声。
《为奴十二年》的所罗门
综合型特写镜头
当然,情绪和信息也可以同时传达。就像上文中列举的《为奴十二年》,它在传达情绪的同时,也在向观众传递信息:主角所罗门受到痛苦折磨的时候,最具破坏力的力量是时间本身。
《为奴十二年》中的所罗门
另一个教科书般的例子是电影《拆弹部队》,在影片中导演凯特琳·毕格罗用大特写让我们面对面见证主角拆弹时紧张的气氛。
特写与紧密的剪辑节奏创造了紧张感,这样的手法甚至可以追溯到赛尔乔·莱昂内的《黄金三镖客》中的经典场景。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角色的恐惧感和挫败感,还可以见证拆除汽车炸弹的细节过程
《拆弹部队》中的特写镜头
《黄金三镖客》(1966)中经典的特写镜
当然,除了上述三种典型的特写镜头以外,特写镜头的展现形式还有很多种,例如在喜剧电影中时常采用广角镜头来拍摄特写,通过景深和画面的层次来展现笑点。
但究其本质,都是带有信息型的镜头,并产生幽默感,这一点也多次出现在超级英雄电影中,用来调解气氛。
《我为玛丽狂》(1998)
如我们所见,特写有着艺术表达和阐明意义的效果,如果一个特写镜头使用得当,观众会拍手叫好,不然则反之。
而到如今,特写镜头的这个优势被削减,由于更多情况下,人们观看影像的方式发生改变,屏幕可能越来越小,特写镜头下的内容也发生了改变,但不变的是蕴含其中的深意。
举报/反馈

MovieLab

7.7万获赞 4502粉丝
梦想始于剧本,而终结于电影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