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眼里,科摩罗是个毫无存在感的非洲国家,虽说西方世界称其为“香料和月亮之国”,但直到发生疫情后才因为100欧元的捐款在中国网络走红。很多国人纷纷疑问:科摩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为什么捐款只捐区区100欧元?
法国文学家莫泊桑曾经在《项链》中写到科摩罗:“这是个风景如画,却穷到一无所有的海岛。”确实,很多人没想到科摩罗是个地处东非海岸的印度洋岛国,也确实是真的一无所有:人均GDP排在全球第173位,人类发展指数倒数第三。
科摩罗是个很特殊的国家,1841年法国殖民后将其归为马达加斯加属地,直到1946年才成为法属海外领地。虽说控制了一百多年,但知道迟早要准许独立的殖民者在放手前埋了一颗棋子,也就是惯用的“全民公投”,最终四岛只有三岛独立。
在名义上,科摩罗由大科摩罗岛、昂儒昂岛、莫埃利岛和马约特岛组成,总面积约2236平方公里。但实际上,374平方公里面积的马约特岛只承认法国管辖,公投结果为压倒性的99.4%,法国趁机单方面将其列为海外大区--马约特海外省。
由于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法国介入等原因,科摩罗至今仍未实现完全统一,三个海岛各选各的“岛主”来轮流担任科摩罗总统,2018年后这项规定才被废除。长期不稳定造成科摩罗经济举步维艰,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极度匮乏。
三岛总人口80万,农业人口占比60%,主要以香料作物为主,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不足0.4%,渔业占总GDP的40%。换个说法,科摩罗是个彻彻底底的农渔业国家,但大量进口粮食和生活用品,导致物价比法国还高10%,尤其是水果和蔬菜。
对游客而言,科摩罗属于未被开发的“印度洋明珠”,原始的海滩和少有污染的海水极受欧美游客青睐。然而,去一趟科摩罗的代价却不低,欧美游客要先乘机到非洲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或马达加斯加再转机抵达科摩罗,性价比很低。
科摩罗工业基础薄弱,目前三个岛屿公路总长不足100公里,其中近半是法国殖民时期修建的柏油路面。2003年三岛达成削弱联邦政府财权的协议后,全国基础设施建设从此停摆,这也是科摩罗只能捐款100欧元的主要原因,是真的没钱!
科摩罗人一般不爱买车,汽车保有量被认为“可忽略不计”,主要原因是水电油价格一路飙升,远远超出欧盟设定的最低标准,目前每升汽油价格超过2欧元(法国也才1.5欧元)。因此,在科摩罗租车的想法不太现实,只能选择摩托车。
在网络通信方面,科摩罗在欧盟援助下刚刚更换3G网络,但手机信号覆盖范围不足国土面积的一半,多数村镇仍以公用和有线电话为主,只有在市区才能实现互联网接入。正因为如此,很多游客到达科摩罗的第一时间就为换钱、换卡发愁。
科摩罗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和阿拉伯语,但现实中多数科摩罗人说的是科摩罗语(斯瓦希里语之一),官方货币是科摩罗法郎,可日常生活中欧元的使用频率远高于本国货币,汇率比约1:500。需要提醒的是,科摩罗银行很难兑换到欧元。
由于主体民族是阿拉伯和非洲后裔,科摩罗人的饮食习惯既有阿拉伯人的忌讳,又有非洲人的口味,当地最有名的菜肴叫马达巴(Madaba),把木薯叶捣碎后熬煮成糊状,由于制作时间需要几个小时,当地人只有招待贵宾时才做这道菜。
或许是长期被殖民和压榨的缘故,科摩罗人普遍乐观好客,只要不违反习俗、不穿泳衣招摇过市,人们都会对外来游客笑脸相迎。本地人经常会邀请游客到家中做客,哪怕孩子们也被鼓励这么做,但游客购买并赠送礼物往往被认为不敬。
生活习俗方面,科摩罗多数人以及所有公共场合都实行“禁酒令”,虽然不反对游客饮酒,但也没什么好脸色。因此,只有一些隐蔽的小店铺会卖南非城堡啤酒和法国廉价盒装葡萄酒,商家还会提供黑色不透明的塑料袋,以免路上被误会。
去过的人都知道科摩罗很穷,但科摩罗人却很珍惜现在的环境,其中一点连欧美人都敬佩不已:45%人口处于极端贫困中,普通工人日薪低于10元人民币,却严格执行各种环保措施,甚至捕获的海鲜都要挨个量尺寸,达标才会进入市场。
举报/反馈

行走在陌路

140万获赞 10万粉丝
环球旅行达人,专注国外奇趣玩乐目的地
旅游媒体人,优质国际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