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高能预警
密集恐惧症者慎入
如图所示,这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场景不是错觉,是蝗虫的恶作剧。
图片来自CGTN
近日,一场持续入侵东非的蝗灾,已飞过红海,蔓延至印度、巴基斯坦,印度目前可控,但6月可能再现更严重蝗灾。
蝗虫一天能飞150公里,一边吃一边产卵,一只至少能生100个后代。
图片来自澎湃新闻
据报道,如果上亿只蝗虫集体肆虐,一天就能摧毁2500人的口粮。
目前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蝗虫数量已达3600亿只,如果到6月蝗灾得不到控制,蝗虫数量或再增500倍。
2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预警,希望全球高度戒备当前正在肆虐的蝗灾,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
蝗虫逼境,很多网友担心蝗灾会不会对中国造成破坏。
在这个节骨眼,一部纪录片被扒了出来——
《牧鸡治蝗》
又名《养鸡斗蝗》
1.天选之鸡
养鸡斗蝗,名字是不是很土很沙雕?
这其实是2014年中央七套军事农业频道播出的一期节目。
讲述河北草原蝗灾发生时,怎么把中华土鸡,训练成消灭蝗虫的“战斗鸡”。
在灾难频发的2020年,这类生态纪录片尤为难能可贵。
蝗虫,俗名蚂蚱。
成年蝗虫一天可以吃掉自身体重三倍的植物,相当于一人一天吃掉半头牛。
蝗虫还挑食,总是挑选尖叶最鲜嫩的中间部分,由此浪费的青草不计其数。
蝗虫原本不是害虫,它们是草原上一个自然物种,只有在生态失衡的状态下越聚越多,才会演变成灾害。
蝗虫喜旱,旱灾常常伴着蝗灾,草原上干旱蜕化的草场便为蝗虫繁殖提供了天然的温床。
2001年,位于蒙古高原南缘的河北草原发生了一场蝗灾。
每平方米蝗虫的密度达到200多头,蛇皮袋子一兜都有二三十只。
这场蝗灾致使河北省经济损失高达3000万元。
为了防患于未然,当务之急是选择一种合适的防治方式。
牧鸡治蝗应运而“生”,华北柴鸡成为天选之鸡。
那么多鸡,为什么独独挑中了华北柴鸡。
华北柴鸡是地方土特品种,但它腿细、脚大、行走矫健、奔跑速度快、肌肉发达、体形健美。
很适合对付蝗虫。
牡鸡斗蝗要有一套井然有序的时间规划。
首先,选择适龄的鸡至关重要。
2-3龄是蝗虫的最佳防治期,因此要选择60日龄以上的鸡群进行草地驯养,适应野外环境,这样恰好可以截住蝗虫的最佳防治期。
75日龄开始牡鸡驯养;
90日龄开始治蝗;
150日龄,牡鸡治蝗结束,牡鸡上市。
其中,牧鸡驯养培训是土鸡晋升为牡鸡的关键。
这届童子鸡由500到1000名学员组成,天性散漫,如何让它们乖乖听从放牧员的指挥呢?
哨声是放牧员跟鸡对话的语言。
鸡在很小的时候,放牧员就吹哨训练它听从指挥,服从调配。
吹哨也要有技巧,吹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个固定的频率和长度,让鸡有感应。
画面中,口哨一响,全军出鸡,就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一只优秀的牡鸡一天能吃掉70多条蝗虫。
低矮的草原很适合鸡这种小型生物奔跑、跳跃,切换姿势叼蝗虫。
为了在5天时间内完成1000亩草场的治蝗任务,放牧员还要驯化牧鸡沿着圆形区域走。
为了避免鸡群破坏草场,每隔3到5天需要转场一次。
在转场训练中,拖拉机一响,牧鸡就跟着前进。
转场也可以扩大牡鸡的捕猎面积,一般要转场十次,将治理面前从1000亩扩大到10000亩。
牡鸡治蝗,一物降一物,不仅维护了生态平衡,对牧民来说,还是一件一本万利的事。
怎么一本万利?我们来算算账。
如果用化学药物治理1万亩草原,一亩地投入4块钱,一万亩就是4万。
这个成本和牡鸡的成本相当。
好就好在这些牡鸡既能下蛋,又能卖钱,牧民可以获得两项收入。
而且,吃蝗虫长大的牡鸡,身体健康、肉质紧实,是优质的绿色食物。
在当时当地的旅游市场,一只牡鸡能卖到100块。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2.生物防治
其实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水、旱、蝗号称中国历史上三大自然灾害。
根据《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时期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
无论受灾范围,还是受灾程度,都堪称世界之最。
各类史书记载了飞蝗过境饿殍遍地的惨状。
“贞元元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唐书·五行志》)“(明)成华二十一年,大旱,飞蝗兼至,人皆相食。流亡者大半......”(《山西通志》)民国年间,全国范围内几乎每年都有蝗灾发生,尤其是1920,1927,1928,1929,1930和1933年,为蝗灾大年(参考文献:吴福祯,《中国的飞蝗》,1951年)。
史书记载,蝗虫如猛雨毒箭一般冲进城内
不过,为什么历史上留有颇多笔墨的蝗灾,在近几十年几乎没有音信了。
其实在过去40多年,虽然在局部地区蝗灾时有发生,但都没有形成迁飞危害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这和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农业工作者的治蝗努力密不可分。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中国的一位生态学家马世骏。
图源:百度百科
新中国成立前,马世骏在海外积累了丰富的昆虫知识。
1951年,马世骏学成归国,决定用所学报效祖国。
国家交给他一个老祖宗2000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大地上彻底消灭蝗灾。
马世骏带领团队实地考察、定点观察,走遍中国蝗灾多发地带,在洪泽湖、微山湖、黄海沿海、黄河沿岸等建立起实验室。
通过室内试验、数据分析等得出中国蝗灾频发的原因——
主因,水、旱灾相间发生,给蝗虫的繁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次因,社会的不稳定及贫穷落后,使蝗灾一旦发生就手足无措。
并明确了飞蝗次生型的演变规律及其演变的机制。
图源百度百科,马世骏论著、论文
鉴于此,马世骏提出了“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飞蝗治理策略与措施。
随后,我国治蝗工作进入“改治并举” 阶段。
“改”是治本,“治”是治标,标本结合。
治本,直接粗暴,即把蝗虫扼杀在摇篮里。
古书中记载“旱极而蝗”,温暖干燥的环境最适合蝗虫产卵,尤其是土壤含水量在10%—20%的时候。
多雨阴湿的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最为不利。
因此植树造林和兴修水利成了有效灭蝗的方法之一,破坏蝗虫的产卵环境,使其无处产卵。
举个例子。
河南安阳地区,从1961 年开始对内涝蝗区进行改治。
修建了100 平方公里的田间水利工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 解除了卫河流域的积水问题,彻底消灭了飞蝗的滋生基地。(高东梅《建国以来我国蝗灾防治工作的历史考察》)
治标,主要是药杀和生物防治相结合。
药杀,最有效的方法是用飞机大规模喷洒杀虫剂,但这种方法耗费的药剂价值不菲。
作为农业大国,从5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使用飞机治蝗。
《一九五一年飞机治蝗的成绩与经验》中记录,一架苏制波-2型教练机1天可以完成3.3万至5万人的捕杀蝗虫工作量,而且使用飞机治蝗的花费仅是采用人力捕杀花费的5.5%。——来源网易航空
2001年,国家在山东、河北和新疆三个重灾区修建了三个现代化的治蝗机场,投资均为1200万元,每个机场可停3-5架农业飞机。
图源新华网
但化学防治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更科学生态更常用的方法是生物防治。
所谓“生物防治法”,即通过培育和引进蝗虫的天敌,来达到灭蝗的效果。
给大家推荐的《养鸡斗蝗》就是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鸭、鹅、鸟也是战蝗小能手。
2000年5月,新疆北部曾发生特大蝗灾,一群由牧鸡、牧鸭组成的“生化部队”加入了灭蝗大战。
浙江当时派出3万只鸭子坐飞机奔赴新疆。
图源新华网,新疆巴里坤草原的治蝗的鸭群
鸭子们个个训练有素,一只跟着一只,还不时变换队形,自动分队。
它们与蝗虫斗智斗勇,先用鸭掌把蝗虫踏起,等蝗虫跳起来时,再用脖颈灵活地在空中啄食。
到当年8月底,新疆至少100万亩优质草原上的蝗虫被鸭群彻底歼灭。
冲鸭~
“生物防治法”从能量循环的角度来看,合乎生态学原理。
蝗虫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71.21%,味道像虾干,营养价值类似鱼类。
历史上,南京蝗灾频繁,形成了以蝗饲鸭的传统,这样饲养大的鸭子肉质极好,据说南京板鸭驰名全国也有这个原因。(引自游修龄《中国蝗灾历史和治蝗观》)
如果蝗灾飞得太高,鸡鸭搞不定,空中还有“大部队”拦截——粉红椋鸟。
它们号称蝗虫克星,以蝗虫为主食,一天可以吃至少120只蝗虫。
新疆县里专门为粉红椋鸟筑鸟巢、修水槽,拉铁网,建围栏,就为了吸引它们安家落户。
3.这真的不好笑
这次蔓延印巴的蝗灾逼境,引起了一定的恐慌。
农业农村部称,沙漠蝗对我国的危害概率很小,国内大规模暴发风险很低。
为什么风险低?
此次蔓延东非的蝗虫是沙漠蝗,中国并不是沙漠蝗的分布区,顶多到达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不会造成大范围危害。
沙漠蝗生存条件:40℃左右是沙漠蝗蝗蝻和成虫迁移活动的条件,相对湿度需要达到60%~70%,暴雨利于沙漠中植被的生长,为沙漠蝗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另外,我国边境地区有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做天然屏障,沙漠蝗飞翔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至多不超300米,很难越过高海拔的寒冷地区。
图源贵州日报
虽然专家预测对中国影响不大,但也不要掉以轻心。
不少人评论说,蝗虫来了就给吃成珍稀动物。
不好意思,这些玩笑一点也不好笑。
前脚刚骂完吃野味吃蝙蝠的,后脚就为中国吃货感到骄傲了?
何况蝗灾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灾难记忆,蝗虫过境如猛雨毒箭一般,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面对数亿只的蝗虫,吃货们的战斗力杯水车薪。
从古至今,中国经历了多少次惨痛灾祸,经历了多少代农林工作者的辛劳付出,才使蝗灾从现在大部分中国人的记忆中消失。
我们被保护得很好,才应该常怀忧患意识,不让付出的人白费心血。
大自然何等无情,摧毁人类连声招呼都不打。
据悉,此次蝗灾肆虐和全球气候变暖有一定关系。
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UNOCHA)发布的报告指出,全球变暖使得东非长期高温多雨,让蝗群爆炸式增长。
罕见的强降雨使沙漠植被迅速增长,食物充足,蝗虫的数量也不断翻倍。
从无家可归的北极熊,到澳大利亚大火,再到蝗灾的迫近,大自然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告诫人类切勿狂妄自大。
鲍勃·迪伦唱道:
一个人要经历多长的旅途才能长大成人白鸽要飞越几重大海才能在沙滩上安眠炮火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换来永远的和平
而人类要经历多少苦难,才会学着敬畏自然,心怀忧患。
参考文章:
1.中国古代常见的蝗灾,现在为什么没了?是他解决了这个千年难题
2.4000亿只东非蝗虫逼近我国?要紧吗?以前有3万只鸭子救过灾
3.4000亿只蝗虫已到达中国边境!史书中的蝗灾,为什么现在国内很少见了?
举报/反馈

影探

34.1万获赞 2.9万粉丝
美日韩剧资深鉴赏员,电影专业老司机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