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在家憋疯了。
“不求烟花三月下扬州,但求烟花三月能下楼”。
三月还没有到,宅家动力之一的高分剧就刷完了。
《想见你》,柯佳嬿、许光汉、施柏宇主演的青春爱情悬疑剧。
豆瓣开分8.2,一路飙升到9.2,临近收官又因为陈韵如的黑化被全网骂到掉分。
然而,结尾一出,重上9.2,再次证明《想见你》不愧于年度高分剧。
这部剧的前半段,用悬疑手法讲述了黄雨萱和李子维(王诠胜)多重穿越、无限循环的追爱大戏。
撒一把糖再塞一嘴玻璃渣,又甜又虐,有多甜就有多虐。
坦白讲,这部剧的开场平平无奇,但它利用穿越和平行时空讲爱情的构思着实精巧。
有网友把《想见你》的穿越时间线整理出了一张循环图解,由此可以窥见编剧布局的细腻。
而越往后看越能发现,《想见你》的野心不止于构建一部脑洞很大的悬疑爱情剧。
它的后半段通过“每次穿越时间线往前推移一点”的方式,剥茧抽丝地探寻“陈韵如1999年小年夜被杀案”的真相。
剧情不断翻转直到最后才揭晓,并大胆地指向了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自我意识与社会期待的冲突。
那么,是谁杀死了陈韵如?这要从黄雨萱的穿越说起。
正因为2019年的黄雨萱对空难离世的男友王诠胜的极度思念,才导致她听着伍佰的Last Dance,穿越到了1998年凤南高中女生陈韵如的身上。
醒来就见到了和王诠胜一模一样的高中生李子维。
此后的多次穿越中,2019年的黄雨萱终于知道了1998年的李子维就是后来王诠胜。
想要改变王诠胜和其他人的悲剧结局,就一定要改变“陈韵如在1999年小年夜遇害”这一历史。
故事在这里开始转折。
就当黄雨萱查到疑凶要穿越回去阻止,才发现自己被困在了陈韵如的意识小屋里。
之前黄雨萱穿越成陈韵如时,陈韵如本尊就在意识小屋中观察一切,暗暗模仿黄雨萱。
要知道,黄雨萱来之前,李子维刚刚拒绝了陈韵如的表白。但他随后却对拥有黄雨萱灵魂的陈韵如爱得不可自拔。
这一次,陈韵如把黄雨萱关进了小屋,自己扮演黄雨萱和李子维谈恋爱,开启了她的“黑化”之路。
一开始陈韵如很开心,对小屋里的黄雨萱说:如果可以做黄雨萱,谁会愿意做陈韵如呢?
但她慢慢发现一个悲哀的现实,所有人对她的关心在意,其实是给黄雨萱的,不是给陈韵如的。
她演得越像,越是证明了这一点——人人都爱黄雨萱,没人在乎陈韵如。而陈韵如自己清楚,她演得再像,也不可能是黄雨萱。
更何况,她演的黄雨萱版陈韵如,很快被李子维看出了破绽,直接问她怎么才能让黄雨萱回来。
陈韵如心灰意冷,不想再演黄雨萱了,想做回原来的自己,却发现连“做回自己”这个选项都没有了。
讽刺的是,在本属于陈韵如的真实世界,真正希望她回来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有听力障碍、也曾一度被集体所排挤的莫俊杰;一个是有着分裂人格的潜在精神病患者的谢宗儒(谢芝齐)。
他们,和陈韵如一样,都是主流眼中的异类、边缘人。
其他人呢?
陈韵如的亲弟弟陈思源撒娇地说:“好不容易才开始喜欢你,不要再变回以前讨人厌的样子好不好?”
班上同学以为她最近遇到什么事了,跑来热心开解,拜托她不要变回以前那个“超级讨厌的”陈韵如。
以前的陈韵如做了哪些令人“超级讨厌”的事情吗?并没有,她只是做自己。
以前的陈韵如,只是总在担心重男轻女的父母只要弟弟不要她了;她只是沉默怯懦,说话不敢直视别人眼睛;
她只是在学校没有朋友,无人可以诉说心思,也没有人懂得她在想什么……简而言之,不合群。
黄雨萱的“到来”,轻而易举地扭转了陈韵如的人际关系。陈韵如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亲情,友情,于她,都唾手可得。
在家里,她与母亲、弟弟的关系从疏远变亲密。
在学校,她是青春活力美少女,与“校草”李子维、“学霸”莫俊杰成为好友,还因为打篮球打得好收获了不少粉丝。
黄雨萱版的陈韵如,如何做到这一切?
其实她没有做什么,也只是真实地做自己。
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足够的爱,黄雨萱养成了自信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所以她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有主见敢出头。
这样的黄雨萱,是人们所期望看到女生,是大家所期待的光芒四射的女主角。
也是陈韵如最想成为的模样。
“我跟你一样,也不喜欢以前的自己。”
被各种拜托不要变回以前的陈韵如,说这句话的时候,哀莫大于心死,于是真的选择了去死。
她在天台上和意识小屋里的黄雨萱对话,看上去像是自言自语,却道出了一个被无视被遗忘的弱势边缘人的酸楚跟绝望——
“在你出现之前,我不知想过多少次,想从这个世界消失。但我知道如果我就这样消失了,大家只会觉得陈韵如好可怜,老是自己一个人,这样活着应该很辛苦吧。我的消失就会跟我的存在一样,简单的几句话,就从大家心里抹去,不会有人记得……
如果我可以在今天被某个人杀死,不会有人怪我,为什么那么软弱,为什么那么没有勇气。这样,在他们心中留下的陈韵如就是我怎么也演不好的,但又是我最想成为的陈韵如。”
剧中的黄雨萱劝说想要结束生命的陈韵如:“我懂你的感受,真的懂。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只要你再努力一点,事情就会不一样,一切都会变得更好的。”
结果招来陈韵如更激烈的反弹。
黄雨萱确实不懂。她不懂自己不需要努力就能得轻易的到东西,是陈韵如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的。
就像《银魂》里的坂田银时说,“你们这些大少爷不会懂,我们光是活着就竭尽全力了”。
已经努力到极致了,还要怎么再努力?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所有的“再努力一点,一切就会变得更好”都是以拯救者自居的苍白安慰。
如果人生是一场怎样努力都醒不过来的噩梦,你需要的就不是拯救,而是结束这一切。
懂得这一点,才真的懂得陈韵如。
回到开头的问题,是谁杀死了陈韵如?
《想见你》的舅舅说,陈韵如的死,是“我们”的错。
陈韵如的每一句质问,不止是对黄雨萱、莫俊杰、她周围的所有人,也是对屏幕前围观的每一个人。
回想起陈韵如“黑化”后,被观众骂无耻下贱想抢走属于黄雨萱的爱情,但很少有人记得,1998年的凤南高中,本就是陈韵如的世界。
为什么黄雨萱穿越到1998年,就没有人说她抢走了陈韵如的人生?甚至陈韵如就算之后不再出现,也没有多少人会觉得不妥?
是因为我们和剧中角色一样,觉得陈韵如的人生糟透了,被取代了更好?还是因为卑微孤僻的陈韵如不是大家期待的样子,不是我们可以产生代入感的女主角?
有意思的是,观众意识和评价的加入,和剧中人物的走向内外呼应,如同完成了一场特别的社会学“田野调查”,让这部剧的主题更显锋利。
《想见你》就像是一把用青春爱情和悬疑惊悚包裹着的锋利的鱼肠剑。
结尾图穷匕见,才发现这把剑早已扎入心脏,痛彻心扉。即使编剧安排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大结局,也不能抚平陈韵如的质问所带来的痛感。
想起了去年的另一部高分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
社会出了问题,归咎于个体的罪恶、个体的不努力,是最偷懒不费脑子,最容易引导大众发泄情绪的方法。可真的只是个体的恶吗?是个体的不努力吗?
不,这恰恰是集体无意识的恶。如果只是简单地发泄,不费力去寻找真正的原因,悲剧就还会一再发生,每个人都可能是下一个受害者。
我们都以为自己是黄雨萱。
但悲哀的是,在强大的社会群体意识面前,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那个边缘化的陈韵如,那个一心想成为黄雨萱的陈韵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