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衡量一架大型运输机的优劣,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是否具备简易机场起降的能力。这个指标在二战中得到认可,战后逐步发展成型,成为飞机设计师必须攻克的难题。那么简易机场起降有多重要,它又有多难呢?
简易机场降落
野战机场起飞增加作战能力
二战后期,盟军的B-29洲际轰炸机无论是飞行能力还是轰炸能力都让人满意,但是这种大型飞机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对机场很挑剔,在战区能够满足它们起降要求的机场不多。虽然盟军整体上的优势让这方面的需求不那么紧迫,但是作为军事指挥官必须要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
二战时期作战飞机基本都是以传统的活塞式发动机为主,大部分飞机的体型和重量都没那么大,许多机型甚至只需要一块干燥平整的草地就能起飞,所谓的野战简易机场有时候只不过是临时征用的一块平地,简单划分一下起降区域、停放区域等就可以投入使用,这一点上缺乏基础设计建设的苏军经常这么干。
二战停靠战斗机的简易机场
一般修建完善的机场设施并非一朝一夕,而且随着战线的推进,机场与前线的距离也在不断的变化。这个时候野战机场的作用就很重要了,它能够贴近战线,一方面可供作战飞机及时投入作战,另一方面可供运输机直接将物资运抵离前线最近的地方,或者撤离人员物资等。
换言之野战简易机场增加了部队作战的灵活性,有时候一次及时有效的攻击甚至能够扭转战局。
停放在简易机场上的盟军战斗机
野战简易机场起降的困难
既然是简易机场,那么各种基础设施自然就和正规机场比起来差远了,主要表现在起降跑道不如正式机场,有时候因为地形限制跑道长度也很有限;另一个是起降环境恶劣,简易机场就像是工地一样,大部分都是烟尘满天飞,对发动机的要求很高,有一些修建在极端条件下的机场甚至随时面临风雪等自然因素。
对大型飞机而言,在简易机场起降首先就是糟糕的跑道路面问题,飞机本身重达几十上百吨,停靠和起降时全靠起落架支撑,如果去参观过飞机博物馆的朋友就会发现,一些空地上的飞机停放时间久了,轮子都陷入地里了。野战机场虽然还不至于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是确实是一个隐患,尤其是飞机在降落的时候,对地面有巨大的冲击力,如何减小这股力成功降落,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重点。
简易机场起飞
不平整的跑道还有另外的问题,那就是增加摩擦力,飞机在同等负载下起飞,发动机需要输出更大的力去推动飞机,过短的跑道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另外还有降落时刹车系统的需要,如何在短距离内把飞机停靠平稳是一个颇有技术含量的问题。
除了关于跑道的困难,满是沙尘的起降环境还对飞机发动机造成很大的压力,如何保证发动机在吸入大量沙尘的时候能够正常运转,又不至于造成太大的磨损,对发动机的材料、结构都是一种考验,同时设计师也需要平衡在保证推力的同时避免把发动机放在很容易吸入沙尘的位置。
简易机场
除了硬件设备,要操控这么大一架飞机,飞控技术同样重要,能够在遇到横风这一类情况时辅助飞行员控制飞机,而飞行员驾驶着造价上亿的机械巨兽,需要的技能、经验同样重要。
简易机场的建设
随着飞机发展,野战简易机场也在发展,已经不单纯是早先那种土质路面了,为了承受更大的压力,除了动用机械反复压实路基,还使用各种材料加强,一般有多种速干材料,和蜂窝形的加强钢等等,能够有效地提高跑道抗压性能。
C-17野战机场起飞
有些地段实在是不适合大型运输机降落的,飞机卸载货物还可以用临场空投的方式,飞机着陆后并不停车,而是打开舱门将货物从尾舱放出,完成后飞机再复飞升空。这样的方式也算是简易机场投放货物能力吧,增加了任务的多样性。
举报/反馈

丹书战史

31.2万获赞 1.9万粉丝
探索史上罕见的装备,记录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优质军事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