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皆是因为有众多作品流传于世而被人熟知。
但有这样一位诗人,却能凭借一首诗,在灿若繁星的诗坛留下一席之地,被传诵千古,至今为人称道。
他就是唐代诗人王湾。
01
王湾,洛阳人,二十岁不到就中了进士,才学可以与王勃比高低,可谓出类拔萃。
那时候的唐朝有一种说法“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大概意思是,三十岁考上明经科就算老的了,五十岁考上进士还算是恰同学少年,由此可见在当时考中进士的艰难程度。
唐代有人考到七八十岁才中进士,贺知章也是四十岁才中的进士,可见王湾算极为罕见的那一类神童了。
正值仕途上升期的他,本该拥有比大多数人更好的机会,即使不飞黄腾达,也能衣食无忧,但他却对自己说:“这并不是我要的”。
之后,他便弃官而去,隐匿于山水之间,不知所踪,才是真正的闲云野鹤,不恋红尘。
按现在的话来说,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算是活得清静通透的了。
所以说,王湾的潇洒磊落比他的才华更难得,比世上大多数自命不凡的人都难得。
02
王湾在为官期间,经常往返于吴国、楚国之间,期间总会被江南山水所吸引,写下一些借歌咏江南山水来抒发情感的诗篇。那首著名的游览诗——《次北固山下》,就是诗人在某一年冬末春初时,沿江东行吴国途中泊舟于北固山下时,有感而发创作的,诗云: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当时作者从西到东,顺江而下,四处游览山河气象,“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便是诗人乘舟顺着绿水前行,驶向“青山外”遥远的“未知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春潮涨退,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此开阔。
接着,也许是在某一个晴朗的早晨,王湾一觉醒来,步出船舱,只见清风拂面,绿波荡漾。而此时虽处隆冬腊月,然新年的气氛已经显露出来了。因此就想借着这江上残夜,看一看日出。
巴金不是说了嘛?“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王湾亦是如此。只不过他所看日出并非于海上,而是在江上。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由写景转入抒情,新年和旧年一直在交替着,然而诗人却依旧在外漂泊,他就想借空中的大雁,一路飞到遥远的洛阳,向家人捎去自己的祝福。
0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因为这两句带给人了一种新希望、新动力,所以后世在评价这两句时评价特别高。
据说开元年间,宰相张说曾亲手将这两句诗题写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让往来的文人才子学习。
明代思想家胡应也曾说:“‘海日’一联,可作为初唐与盛唐的分界线。”
而比他稍晚一些的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可见此诗当时在文坛中的影响之大,在文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王湾流传于世的诗作并不多,后人之所以记得他的名字,大多全靠这一联,千古流传。
但对于我来说,王湾并不是只有这点可说,他最吸引我的,是他的心性和看待人生得失的态度。
举报/反馈

安若琴姑娘

1.7万获赞 6944粉丝
写温暖的文字,成为温暖你的人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