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两天,匆匆赶到媳妇老家,参加了她一位堂弟的婚礼,说是给新婚助兴,增加一些热闹气氛。也幸好那时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还没有那么肆虐,也还没有要求隔离禁止聚会等,不然估计婚宴都无法进行。
宴席已经开始 多年没有参加农村的婚礼,都有些神马风俗习惯,有些什么礼节,跟过去是否还一样,都完全不知道了,而且去的是一个跟我的老家有些差别的西南边陲乡村。
接亲。我的印象中,接亲的队伍应该是越壮大越好,人越多越有气势,但这一次被告知女方家要求只能去20人以内,要双数不要单数。当然,接亲队伍中少不了两位新郎方的长辈亲戚。为了了解这里结婚的风俗习惯,看看都有些什么场面,我主要要求作为额外人员跟着队伍去见识见识。
堵住路口不让接亲车队再进入 接亲的队伍到了村口,就被要求停车,所有的人员步行进村,于是拉来的一车毛毯,需要接亲队伍一一送进去,就见到一条长长的毛毯队伍,红红火火的排到新娘家门口。我一直纳闷拿这么多毛毯什么意思?据说有80多件,这是要怎么使用呢?
八十多件毛毯 认亲。原来毛毯是用来认亲的。顾名思义,认亲就是认一认女方家的所有亲戚,每认一家亲戚,送一条毛毯。
从进女方家开始,就忙着安排认亲,因为女方家亲戚不老少的,80多条毛毯,就有80多家亲戚要认。认亲的过程其实也算简单,就是单独在一间小屋内,摆好凳子椅子,新郎伴郎立一旁,新娘伴娘立另一旁,另有负责准备烟酒茶糖等物品的人。
认亲——首先是新娘父母 首先当然是女方的父母家人,一一由新郎敬上烟酒茶,女方父母家人回以红包,礼毕。然后按顺序依次是各种家族宗亲,七大姑八大姨家等等,排队进行,礼节基本一样,光认亲的流程就整整进行了两个小时。
认亲 继续认亲 认亲过程中,参加婚宴的人们都忙着找位置就餐,负责安排桌子、碗筷、上菜、提供酒水、添饭添茶等的活计都安排有固定的人员各司其职,倒也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排队等认亲 只有来接亲的队伍,需要等到认亲结束,其他人也基本用餐完毕,女方家一位负责总协调的人安排拼出一个长桌宴,所有人就座,七手八脚上菜添饭,新郎新娘也入座,开始吃饭。按当地人的习惯,酒桌上原本少不了女方家安排人陪酒敬酒,一方热闹的,但那天竟然没有人提出喝酒,各人吃完饭收场。
准备桌席 上菜 饭罢新娘躲进闺房,女伴们堵门要红包,新郎伴郎接亲团一起热闹一方,接出新娘,由新郎背着出门,新娘一身红妆,接亲团中有一位负责打伞的女士,跟在后面撑着一把红伞,热热闹闹出村去。
长桌宴 看来这里的婚礼,认亲就是最主要的一项进程,新娘接到家,还没到晚饭时间,又安排上认亲了。这回事领新娘认识男方家的亲戚,同样的流程,同样的方式,基本也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直到大多数人吃饭结束。
新娘接回来了 进新房 新娘接进家门有个小环节,所有跟着接亲的人要绕着家里的桌子转一圈,我一直没有搞明白什么意思,当时也没好意思问,就这样成了一个迷。
绕桌一圈 记得我们小时候,农村结婚还是用马队的。不管离得远近,男方家都会准备一对人马,真正的有人有马,除了新郎新娘、伴郎伴娘的坐骑,其它主要是用来驼聘礼及嫁妆,部分也供老人坐骑。
到了女方家,女方家的小孩子们第一件事就是把新娘要骑的马辔头或马鞍给藏起来,等着找新郎要红包。
晚饭 接亲队伍回来,还没进村子,迎亲的人会准备鞭炮伺候,最重要的是一位年长者会准备一只羽毛华丽的大公鸡,当新娘的马到来时,年长者站在地埂或高坡上,腿夹公鸡,双手一上一下捏住鸡头,那么一扭,就将鸡头扭下来,从新娘的马前抛过去。
此举何为,也一直是米,以前小不懂问,现在则已经见不到这样的习俗了,也就没有再去探究过。
不知哪位还经历过这些习俗,也许能解开我的迷惑?
刚进新房的新娘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