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客户端2月7日电 疫情防控期间,要尽量避免出门、避免聚集,那要打官司怎么办?随着智慧法院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抗疫期间,全国各地法院不“打烊”,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诉讼活动,让当事人足不出户、连着视频就能把案子审了。
2月4日上午,北京朝阳法院望京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与以往案件不同的是,不管是远在上海的原告,还是身在北京的被告,和第三人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均没有到庭,而是利用远程技术,足不出户,在家通过互联网参与了庭审。一个半小时后,庭审顺利结束。
2月3日起,北京法院开启网上审判“云”模式,最大程度减少当事人出行。2月4日至7日4天,北京朝阳法院通过“云审判”已开庭审理案件67起。
不光是在北京,全国多地法院都通过“互联网+法庭”的“云审判”模式,实现在线开庭。
2月3日上午,在山东莱州市人民法院互联网审判庭内,主审法官和书记员佩戴口罩,三位当事人的高清影音图像则出现在审判席正前方的LED大屏幕上。这是一起民间借贷案件。经过法庭调查、辩论、调解、最后陈述,不到一个小时,一场同步录音录像的互联网庭审顺利结束。庭审结束后,通过远程数据传输,当事人可以在庭审笔录上签字,实现法律文书当庭送达。
在浙江,杭州互联网法院历经两年多的试点建设,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互联网审判模式机制,依托独立在线诉讼平台——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无需下载小程序和借助第三方即时通讯工具,就能实现起诉、调解、立案、举证、质证、庭审、宣判、送达等诉讼环节全程网络化。
为了避免疫情传播,对方当事人或者法官被居家隔离观察了,案件是否会延期审理?杭州互联网法院给出答案:“不会”。只要当事人同意,即便法官在家中也可以开庭。2月4日,在双方当事人申请下,在家隔离的法官通过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进行了一场法官、当事人都在家中完成,西安、温州、杭州三地连线的“隔空庭审”,让诉讼权利不因为疫情而减损,正义不因疫情而迟延。
除了“云审判”,还可以“云调解”。2月1日,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民三庭人民调解审判团队法官刘永攀,为了促成案件双方当事人庭前达成一致意见,进行了一场“指尖上的调解”。
双方当事人均为企业,因租赁房屋产生纠纷诉至法院。该案因为疫情的特殊原因,让法官不得不推迟调解。另一方面,双方企业又担心自己的案件因疫情迟迟不开庭。了解到双方真实诉求后,法官告知双方可以利用“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线上调解,既避免人员接触,又使调解工作如期进行。
通过平台,法官与双方视频对话,双方充分交换了调解意见,并对证据进行了线上质证。法官听取了双方意见并做好记录,案件的庭前调解及全部准备工作在线上得以完成。(工人日报记者 卢越)
举报/反馈

工人日报

155万获赞 13.1万粉丝
面向企业,面向工会,为亿万职工服务。
工人日报社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