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的文化看是不是丰厚,就看当地是不是有一群爱为地方做事的人物。倘若这个群体能持续延续下去,做的事就多。比如活动,倘若没有留下记录,后来者就难以知晓具体情况。而编印图书的好处是不管经过多少年,只要有图书在,痕迹就不会那么轻易地抹去。这在今天同样适用。
在崇州还在叫崇庆县的时候,就聚集了一群文化人,他们做活动,也编印图书。至今,许多活动只能在当地口口相传,但有一些也变得模糊起来,而那些图书,就是却证明了他们做事的态度。
比如今天要介绍的《蜀州名物》,就是崇庆县商业经济学会编印的册子。
这是崇庆县地方名产的专辑,它选编了名优特新产品的十六个大类,一百三十六个品种。具体分为:
建筑材料类、酒类、竹藤棕编类、中药材类、粮食菜油类、土特产品类、肉制品蛋制品类、糖果糕点类。酿造调味品类、地方工业产品类、配合饲料类、风味食品类、蔬菜类、鱼类、木制家具类、盆景与花木类。可谓汇聚了当时崇州的地方特产。
这里且看几个小类别。
酒类,据《崇庆县志》记载,晚唐著名的“一瓢诗人”糖球,隐居蜀州味江,多次吟哦:“莫忘分襟处,梅花扑酒尊。”“酌尽一尊酒,病夫颜亦红。”且送行必饮,连祛病除风也喝。
陆游任蜀州通判期间,成诗百首,近半涉及蜀酒,他酷好蜀酒。“逢春饮酒似长鲸”等等,可见他对蜀酒的喜爱之情。
到清末明初,崇庆县有烧房近百,酒灶百余,初步形成独具一格的烧酒、香酒、陈色酒、老窖大曲酒等系列产品。1952年,在姚林烧房的基础之上建立国营崇庆县酒厂。
根据《蜀州名物》记载,崇庆县有名产的酒品牌几近三十个,比如蜀州春、味泉大曲、唐安春、天竺特区、市桥头曲、崇阳液等等。
再如风味食品,品种也不少,比如豆腐帘子、崇庆鸡片、怀远叶儿粑、怀远冻糕、滴油蒸饺、石观音板鸭、元通油花、海味煨面等。这些特产有的还在流行,而有的就已经消失了。
这本书里也有一些名产的由来,如椒桃片,也称为椒盐桃片。民国初年,由县城“瑞兰斋”糕点铺创制,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
在旧时代,县城“四香永”、“瑞兰斋”、元通“致年华”都生产白雪糕,后来,崇庆县糖果厂生产“熊猫牌”白雪糕。
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离不了。酱油、醋、豆瓣、香油虽然在川西平原多有出产,但崇州的却有自己的特色。在清代就已销往邻县和成都。比如生白窝油就有代表性。
在崇州,先后有“吴洪顺”、“文雅云”、“长顺号”等酱园坊,各有晒缸三五百口。民初,“吴洪顺”酱园的“口蘑豆油”,曾参加四川省劝业会、上海博览会。后公私合营后改为国营。1980年至1982年,连续三年获得温江地区质量评比第一名。在崇州,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蜀州名物》书后,还附录了当地的名人简介、旅游点介绍、蜀州八景、主要旅馆名录、集贸市场场期等等,简单明了地介绍了崇州的情况。
(《蜀州名物》,崇庆县商业经济学会编,内部资料1985年9月版)
举报/反馈

行脚成都

1.6万获赞 1129粉丝
在城市生活,偶尔打望别处
专栏作家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