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山西晋南541工程坦克基地,从1970年开始建设至今,走过了半个世纪跌宕起伏的企业兴衰与变革。同时“山西541给太多太多人留着了这辈子都无法忘却的三线记忆。
笔者将开始,对这个庞大的坦克基地的下辖厂做一番简单的介绍,尽量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先介绍处于绛县磨里(么里)峪口的坦克总装厂541一分指开始。
代号5409:红山机械厂
541工程的一分指,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属于二级指挥部101下辖厂,主要由617厂的人员负责设计安装组建。
一分指为541工程所属坦克总装厂,厂址位于山西省绛县么里公社(现磨里镇)境内,么里峪峪口的牤牛蛋山脚。
541工程的一分指对外厂名国营山西红山机械厂,代号:国营第5409厂。
山西红山机械厂(5409厂)要承担坦克总装配与试车任务,试制生产过:坦克架桥车、59-1中型坦克、69-1中型坦克、双37自行高炮底盘、扫雷车等军工产品。
靠山、隐蔽的匕首状厂区
山西红山机械厂(5409厂)的建设根据三线建设的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把生活区一分为二,与厂区形成三角形布局,并在厂区外设有坦克实验场。
山西红山机械厂(5409厂)的生产车间,最充分体现了“靠山”的选址原则,不仅仅是靠上去了。而且还借助绛县当地黄土高原的优势硬生生的把黄土山削掉了山脚,依山顺河见了长长的一个匕首状的厂区。
作为坦克总装厂的保密是必须的,因此厂区的车间按照101、102、103……进行编号,因为现在仍有军用特种车辆在生产,笔者就不再多说了。
不过说到厂区的规模,笔者还是颇多感慨的:
到了今天在卫星地图如此发达的时代,我有幸能看到从卫星上看我们当年生产区和家属区的卫星地图。看完后不由的差点惊掉眼珠子,不知道当年美国的间谍卫星能不能有现在的清晰度,如此的一大片厂房,你想藏起来恐怕真的不容易吧?
当年费劲心思的靠山、隐蔽看起来左右不是很大哈!
当年建设时可能考虑到厂房太大了,所以没把“进洞”原则考虑上,否则真的能在黄土高原上挖个巨大的洞。
关于84式架桥坦克的记忆
山西541坦克基地当年的规划是十分庞大的,设计规模为年产WZ-122型中型坦克1800量。
WZ-122型中型坦克是在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中苏关系紧张装甲兵司令部提出的研发共和国二代主战坦克。
因此,541工程在建设规划时就确定生产新一代坦克,不过由于后期的国际大环境变化以及WZ-122型中型坦克在试制过程中不断的改进,541并对此坦克进行生产,而是在1979年开始了另一种比较少见的坦克的研究与生产,他就是架桥坦克。
笔者之所以对架桥坦克记忆如此的深刻,是因为就在笔者的父亲因为541的缩建调整,要调动离开山西541那一年年底,亲眼目睹了541第一辆架桥坦克样车,在一分指的坦克试验场上进行实验的场景。
那场景至今难忘,尤其记得一个细节是架桥坦克加完桥之后,有一实验人员抱着圆盘状的锁扣放在两段桥的链接处。当时童年的我极为担心,如果跑的过程中桥两半了咋办?
那也是我人生惟一一次与架桥坦克的亲密接触,造成的后果是,直至今日看到关于坦克的文章和视频,都要多看几眼。
后来541生产的架桥坦克被正式定型为:84式/WZ621坦克架桥车,1985到1987年,经过小批量试生产后,进行了进一步改进,随后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成为坦克装甲部队的制式工程保障装备。
宿舍区:山上山下五里地
山西红山机械厂(5409厂)的生活区是分为两个大部分的,在541一分指的职工家属中约定成俗的按照地形把家属区称为山上、山下,两处宿舍区相距将近五里地。
两个家属区一个在厂区西偏北方向,一个在厂区东北方向,这样基本形成三角形架构。
山上家属区为最初的第一批三线建设者屯居的地方,早期办公也在山上建有办公楼,包括单身宿舍、卫生所、粮店、糕点厂、灯光球场……一系列初期的生活设施都在山上规划。
山下家属区最早期的建筑是窑洞区,是当年参加541三线建设的万荣县民兵团建起来的,后来随着全国各地工程技术人员及家属的增加,山下家属区开始兴建红砖结构的三层、四层楼房以及红山子弟学校、大礼堂(号称为“三合一”)、一分指职工医院等。
当年在541一分指建设中,为了就地解决用砖问题,专门在两个家属区中间地段建立一个属于“五七办”的砖厂,至今还记得在那成堆的红砖中与我妹妹捉迷藏,最后我妹妹竟然自己躲猫猫躲迷路了,急的哇哇大哭。而我免不了回家被告状后挨一顿鞋底。
写在最后
一分指现在是少有的,保持着541最早名称:红山机械厂的名字的分指,最新消息说已经准备搬迁至侯马开发区《中信机电制造公司特种车辆研发和生产项目》。
目前当地政府似乎有意将红山机械厂原址开发成三线旅游项目,如能成功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红色教育基地了!
关于541一分指的记忆让我写起来会没完没了,因为那是我曾经大山里的童年。
今天还是主要把541一分指简单介绍下,能起到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就好,更多的记忆和故事,就留给曾经的三线人和三线子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