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推送财会资讯,学习财会知识,提升财会技能,终身学习不迷路。喜欢请点击个关注。
会计人有时候在阅读有关财经类文章的时候,会发现文章中经常有类似“全口径”和“管理口径”等字眼。那么会计上的“全口径”和“管理口径”有何区别呢?
会计上的“全口径”和“管理口径”含义
全口径有多种多样的含义,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全口径,比如,如果用于预算管理,就有“全口径预算”,是指预算内和预算外之和。在税务行业的全口径就是泛指各级税务机关组织的税收收入之和。
会计上的“全口径”利润就是指会计利润,不但包括营业利润,还包括营业外收支,不排除任何影响利润的因素,也就是我们常说财务报表上的利润总额。
会计上的“管理口径”利润显然仅仅是指营业利润,不包括营业外收支,排除了与生产经营无关的的利润影响因素,管理口径利润也就是营业利润。
为什么会有“全口径”这么一个词语?
其实,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并没有“全口径”这么一个概念。过去政府收入一部分进入预算,一部分没有进入预算,所以才有“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全口径预算的概念。
全口径,就包括了预算外和预算内,而“管理口径”仅仅包括预算内事项,不包括预算外事项。
全口径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所有财政收入和支出均要纳入预算和决算的统计方法。全口径预算、决算,是指监督主体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将政府所有从财政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预算和决算的法制化运行机制。其目标定位于构建一个覆盖所有收支,不存在游离于预算外的政府收支。
经过演变,“全口径”和“管理口径”逐步运用到很多行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说法。
“全口径”概念已经影响到退休养老金的计算
根据2019年《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实施方案》,全国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改为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核定的上下限。
其实本来社会平均工资的口径就有很多种。比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全口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等等。
以前,各地对于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口径不统一,这一次进行了统一。今后的社保缴费基数将按照非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加权的计算方式来确定,这个社保的缴费基数,也就是所谓的全口径社会平均工资,把之前以往没有包含的私营企业的社会平均工资也包含了。
举个例子说明“全口径”概念
与“全口径”对应的还有一个概念“同口径”,同口径就是指本次统计方法和范围与上一次的统计方法和范围完全相同。
假如某个公司2019年有员工1000人,全部为正式员工,那么该公司有员工为1000人;如果该公司2020年有员工1100人,其中正式员工1000人,临时工100人,则按照同口径来算都是1000人,人数都是一样的,如果按照全口径来说的话,就是2019年有员工1000人,2020年有员工1100人,也就是说全口径不区分正式工和临时工,全都包括在内。
在比如,某公司营业利润100万元,营业外收支10万元,那么“全口径”利润就是110万元,“管理口径”利润就是100万元。
会计及财务伙伴们,对于“全口径”和“管理口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评论。
结束语: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也是许多会计们放松的时候了,祝愿你鼠年有“鼠”不尽的收获,“鼠”不尽的幸福,“鼠”不尽的钞票,“鼠”不尽的美满会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