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晚上6:00到第二天清晨6:00的这12小时,是属于“夜经济”的12小时。如今,夜间经济已成为许多城市竞相追逐的新蓝海。2020年新春之际,我苏网联合江苏广电总台十三市中心站推出《我苏新春夜经济观察》特别策划,通过春节前夕的深入走访、调研,带网友感知江苏各地喜庆迎新的氛围和推动“夜经济”生态圈成型的探索实践,呈现江苏夜幕下生机勃勃的另一面。
2013年,热闹了二十余年的南门大街夜市因环境整治,搬迁至黄山路。从此,镇江传统夜市开始逐渐萧条。与此同时,万达金街、西津渡、江大后街等消费场所逐渐兴起,成为推动镇江夜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褪去白天的喧嚣与忙碌,夜色下的古城镇江,如今是什么模样?人们夜晚的生产与消费,又将如何点亮这座城市的“夜经济”?
(图片:镇江夜色)
消失的南门大街夜市
中山东路以南,第一楼街南延,这里是南门大街夜市。
(图片:南门大街夜市旧照)
“南门夜市,在镇江人心中就是一个热闹繁华的代名词。这里有很多百货,还有美味的小吃,可以算得上是镇江的‘舌尖’了。”
“小时候每次考试考好了,爸妈都会在南门夜市买个玩具奖励自己,长大以后每次看见卖玩具的,就会想起南门夜市。”
“夜市算得上是我们爱情的见证地了,上大学时,每个周末晚上都会带女朋友过来逛夜市,吃小吃,有太多美好回忆。”
“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创业梦想,给予太多人幸福生活,是我们这一代人美好的记忆。”
(图片:南门大街夜市旧照)
长不过数百米,宽不过两辆车并行的小路,能被称为“大街”,它在老镇江人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那20年里,不论春夏秋冬,只要夜幕降临,这里就沸腾起来。民间小吃、日用百货、文化用品,各色小摊密密匝匝。人潮涌动中,吆喝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然而,这一切,就在2013年2月28号那天,画上了句点。
“南门大街和第一楼街的十字路口,穿马路的人太多,很危险。”“路两边都是居民楼,一到晚上都是油烟,又吵又闹,楼上人家窗户都不敢开。”由于地处市中心繁华地带,南门大街夜市经常被投诉影响交通和周边居民生活。最终,夜市被搬迁到了距离火车站不远的黄山路。按照当初的规划,这里将成为新的夜市集中区,但如今的发展,却并不如预想中那般美好。
(图片:黄山路夜市)
晚上八点,黄山路夜市灯火通明。如今,这里依然售卖着廉价日用百货和各类美食。与原先不同的是,百货商户与餐饮商户被分隔到了道路两边。记者一圈逛下来,发现顾客寥寥无几,不少商户甚至聚到一起打起了扑克。“以前一个月能挣八九千元,现在最多两千元。”小商品摊主唐师傅告诉记者,他在夜市摆摊十多年了,也是从南门大街搬过来的,“当初说,你们搬到那里好,地方大,交通又方便,结果呢,没有人呀!”
问到生意不好的原因,很多人觉得是现在位置不好。“以前南门大街在市中心,人家逛逛就过来了,而且公交线路很多,很方便。现在这里是乡下,过来太不方便了。”
也有人说,时代不同了,这些东西不好卖了。“本来来夜市都是图便宜的,现在大家都网购了,又方便又便宜,谁还来买这些东西呀,都过时了。”
(图片:黄山路夜市)
一位店主告诉记者,从南门大街搬来的400多家商户,只有60多家还在营业了。“经常几天都开不了张,生意做不下去了,我这是攒了好多库存没办法,卖完就走。”
有人走了,有人还在坚持。常师傅也是从南门大街搬来的老商户,做了20多年夜市生意,“我之前受过伤,腿脚不太方便,现在很难再去转型做别的了。”他一边抽着烟,一边给顾客找钱,“还有一些老客,勉强能糊口吧。”
而马路另一侧的餐饮摊位,好多店家也大门紧闭。
入口处最大的摊位还在营业,老板柏女士身材高挑、容貌姣好,几位顾客在她热情招揽下入了座。“夏天生意还不错,一晚上能有几千块进账,现在冬天天冷了,不太好做。”问到经营状况,柏女士收起了笑容。
(图片:黄山路夜市)
再往里走,两位外卖小哥正在一家烧烤店前等待取货。店主贡大姐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和朋友合租了这个摊位,现在基本靠外卖生存,还要供孩子读书,“太难了,不想干了。”说完,她伸手指了指外面,记者抬头一看,货架上挂着一个纸牌子,写着“本店转让”。
“现在这里就是一些小炒跟烧烤店,和以前的夜市完全两回事,没有那种感觉了。”路过的市民李先生有些遗憾地对记者说,“当年南门大街这头走到那头,一个来回,挺怀念的。”
新老商圈更替,消费需求变了
传统夜市日渐凋零,原因众多:消费环境不佳,卫生状况堪忧,产品档次较低,质量参差不齐……作为当下的消费主力军,80后、90后们早已不满足于吃饱吃好和方便实惠,他们更看重消费体验和产品品质。符合这一需求的经济模式,才能得到青睐。
(图片:镇江万达商圈)
2012年以来,镇江沪宁城际高铁站商圈逐步壮大,以万达广场、万达金街为主的集餐饮、购物、娱乐为一体商贸综合体,成为了大市口以外,镇江市民夜间休闲生活的新去处。“shopping mall里有吃有喝有玩还有空调,下班就直接过来,吃完逛完再回家呀。”不少年轻白领这样安排下班以后的生活。商场企划人员也证实,客流高峰一般在傍晚6点后到来,全天的营业额有一多半来自这个时段。
(图片:镇江苏宁广场)
年轻群体对娱乐、休闲、社交、移动互联等体验消费提出了新需求。在商业综合体里,除了网红餐馆需要排队以外,就属创意综合店人气最旺。这里有最新款的高科技家电,有各种游戏动漫手办,还有最潮流的轻奢品牌与极富巧思的文创产品,年轻人在这里看、玩、拍照、体验,不必被导购催问着需要什么,而是优哉游哉地自主选择,这让他们觉得很惬意。
(图片:镇江万达金街)
包围着万达广场的万达金街,曾经一铺难求,小吃、甜品、火锅、服装、美容、萌宠……选择更多了,环境更好了,不少店外甚至醒目地写着“营业至凌晨”。走进一家镇江锅盖面店,香气扑面而来,寒冷冬夜,一碗热气腾腾的肴肉肥肠面,足以温暖食客的身体和心灵。为了吸引年轻顾客,这家面店在装修上花了不少心思:模仿日本一兰拉面的做法,增加了格子间座位,让顾客可以安心享受“一人食”的快乐。
(图片:镇江锅盖面)
店里的员工告诉记者,周末晚上客人最多,通常可以卖一百多碗面。但他们也发现,这两年,生意没有之前好了。“最近新开的商场多了,客人被分流了,住得远的就不来了。”
确实,近两年,镇江城市商业综合体越来越多——大市口的苏宁广场,中山西路的八佰伴,车站北的协信星光广场,丁卯的吾悦广场,丹徒的宝龙广场……而作为江苏人口最少的设区市,镇江市区常住人口不到130万,消费体量先天没有优势,一经分流,单个商贸体更显得消费能力不足。
“商业体现在都是千篇一律,怎样做出个性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这可能是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
 “江大后街”:年轻人的夜晚舞池
区别于传统商圈,在镇江一些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则诞生了新的消费场所,比如传说中的“江大后街”。
(图片:江大后街)
如果你向江苏大学学生打听东风步行街,他们可能会歪头思考半天,但只要你问“后街在哪里?”就连大一新生都能立即答出,兴许还正准备结伴前去呢。
东风步行街地处镇江京口区,由于从江苏大学校西南门出来,过一条马路就能到达,也被称为“江大后街”。这条街全长仅400米,短短五分钟就能走完,却聚集了350多家店铺:餐馆、KTV、服装店、花店、书店、美甲店、杂货铺等等,应有尽有。天色一暗,“后街”的“天空”就自动亮了起来:整条街上,彩灯斑斓,宛若星空。一阵风吹过,头顶的小风车还会随之转动。五彩的“后街”传递着再明显不过的信号:这里,是年轻人的天下。
(图片:江大后街)
江苏大学有在校学生三万多人,是镇江年轻人最集中的地方。“后街”正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学生消费群体。 如今,它已经成为周边年轻人晚餐和夜宵的聚集点,而学生群体则占到总客流的一半以上。虽然早上8点就开始营业,但“后街”更多是以夜市著称。不少商户告诉记者,每天18点以后的营业额,至少占到全天的70%以上。
“到了晚上,经过了一天的学习和活动,总想要和朋友们小聚吃上一场。后街离学校很近,于是我们就常去,甚至都有一种江大情怀啦。”“喜欢在晚上去后街,因为人多热闹,也是为自己充个电,注入这里活泼的气氛。”江苏大学的学生们这样告诉记者。而这种氛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有网友甚至发帖称“因为喜欢搜罗步行美食街,特地从南京乘高铁到镇江,再打车去江大后街为我的美食街历程打卡。”
“生意好”、“租金少”的优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户涌入,但也给管理带来了麻烦。前几年,“后街”内外每到晚上总会冒出很多简陋的铁皮餐车,影响了整体环境,也存在脱离监管的卫生隐患。如何能在充分利用商机的前提下化解这一难题?在政府筹划下,2018年底,东风步行街外街启动扩建计划。“这批入驻‘外街’的很多是原本独立无组织的商户,统一管理和固定成群的营业地点不仅为消费者安全和治安提供了保障,也跟东风步行街原来的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负责步行街管理的振华物业孙经理介绍。
(图片:新扩建的外街餐车)
春节前,“外街”扩建基本完成,餐车租赁登记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统一样式的餐车非常时尚,门框上闪耀着的五彩霓虹,成了“后街”新景观。
 要“逛吃逛吃”,更要文化“大餐”
“10年前你要是问我晚上怎么过,应该是撸串儿、喝酒、K歌。可现在能选择的夜生活方式太多了,听音乐会、看小剧场、去演唱会……”尽管“吃”在夜晚消费中占比超过七成,但“夜间经济”早已不是单纯指吃夜宵、逛夜市,观展、看电影、逛书店等精神文化消费,成为不少镇江人的新选择。
(图片:西津渡夜色)
西津渡,作为镇江历史文化名片之一,近年来也成为了当地人夜间活动的重要场所。统计数据显示,西津渡夜间游客占比已提升至40%。以2019年西津渡灯会为例,1月26号至2月22号这28天时间里,共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给餐饮、酒店、零售等行业带来产值2000万元。今年的西津渡灯会,也在1月20日正式上灯,古韵十足的街巷,被各种彩灯装点得年味儿十足,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赏灯。
00:15
(图片:2020年西津灯会)
春节期间,点亮西津渡夜晚的不仅是彩灯,还有与其气质契合的文化消费。开在英租界工部局旧址的二楼南书房,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图片:二楼南书房)
爬满藤蔓的老墙,五彩玻璃的木格窗,夜色下散发着温柔的光。循着这束光走进去,便是满眼鲜花和淡淡的咖啡香气。木制地板、楼梯、长条桌,藤编座椅,复古台灯。拉一拉灯绳,伴随着清脆的“咔嗒”声,柔和的灯光洒在了夜读的人身上。这里的每一本上架图书都经过精挑细选——没有豆瓣评分七分以下的;每一个决定品质的细节都有着仔细考量——灯光的明暗,空气里的香气,背景音乐的选择;这里每个月会定期举办现当代艺术展览,读书沙龙、作家签售、名家讲座等活动……难怪这家刚开业半年的24小时书店,已经成为各地文艺青年在镇江必到的打卡点之一。
(图片:二楼南书房)
“南书房和西津渡太配了!书籍和建筑一样,都有历史厚重感,在这里一边喝咖啡一边读书,太享受了!”从上海来打卡的小奚一脸兴奋。和她一起同时出现在夜晚南书房的,还有大学生梦梦和她的同学们“这里安静舒适,环境又好,我们经常晚上过来读书复习,因为会让人觉得很安心。”
在二楼南书房的网络点评里,有一个高赞评论这样写道,“也许这个城市里愿意来读书的人还没有那么多,但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用微光吸引微光。”
距离二楼南书房不远处,镇江首个专业性音乐厅——西津音乐厅也在2019年正式运营。它的出现,填补了镇江在古典纯音乐演出上的空白,也让夜晚更添了一分文艺气息。春节期间,西津音乐厅门前也挂上了巨幅春联,传统元素与现代文化相得益彰。
(图片:西津音乐厅)
响乐、芭蕾舞、诗歌朗诵……越来越多音乐文化主题活动在这里呈现。著名乐团和大师们应邀而来,音符和乐曲在舞台上倾泻而出,飘入镇江的夜空,滋润着市民的心灵。
(图片:一场交响音乐会在西津音乐厅上演)
夜,让文化气与烟火气同在
有人说,过去镇江以南门大街为特色的夜间经济只有吃喝,没有文化;而现在以西津渡为特色的夜间经济,则曲高和寡,少了些烟火气。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如何发挥自身特色,发展别具一格的经济样态很重要;贴近老百姓需求,保留城市的烟火气也同样重要。
(2019年12月31日晚,一场主题为“如梦千华,祈愿未来”的跨年活动在句容宝华山千华古村进行,五百多位市民在零下三度的冬日夜晚,游古村,享美食,在电音派对尽情狂欢,在零点共同点灯祈福,体验一场古今交融的别样跨年。)
镇江句容宝华山的千华古村,是近年来镇江夜间经济的新兴势力。这个人工再造的古村落,不仅从建筑形制、商业样态上仿古,还定时表演变脸、喷火、爬刀山、木偶戏等传统文化节目,让人可以沉浸式体验古代江南民俗与风韵。“能看建筑、品文化,也能尝美食、看热闹,一家老小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挺好的。”从南京过来参加跨年活动的游客这样告诉记者。
“夜间经济”是块诱人的蛋糕,尤其在镇江,这还是一片广阔蓝海,但要真正把这个市场做大,还有许多功课要做。如何更好地发挥镇江的城市地域特色,同时融入创新、接通地气,这就既要“打好文化牌”,也要善于“串好点与线”,通过旅游演艺、商街夜市、夜间造景等途径,提升夜间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让消费者走过来,停下来,留下来,住下来,还想来。
(来源:江苏广电镇江中心站 冯源 实习记者/俞琛 编辑/沈源
举报/反馈

荔枝新闻

1833万获赞 109.7万粉丝
第一时间关注新闻现场。
江苏广电集团荔枝新闻客户端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