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九方先生的神秘学小屋”,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有趣的神秘学知识~
二师兄大概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猪头人角色了。但事实上,二师兄的本质还是身为人类天神的天蓬元帅,猪头的外表只是一种形象的“变形”罢了。
猪头人:吾辈的野性乃是对人类的反叛
猪头人(Pigman),顾名思义,指的是一种长着猪脑袋的人形生物,它们频繁出现在幻想类及神话传说相关的小说或游戏中,设定也大致相同:群居,猪头人身,皮糙肉厚,有着类似相扑运动员一般臃肿而壮硕的“三角形”身材,是低劣、下等、肮脏、粗鲁、贪婪的代名词,对其他种族的雌性抱有令人费解的生殖欲望等等。
为什么人类在设定异种生物的时候总喜欢来这茬儿,凭什么我们猪头人就非得对人类这种浑身上下没多少膘的瘦猴儿发情啊?!难道我们猪头人就不能有自己的审美倾向吗?每次看到这种设定我就气得浑身发抖 ,大热天的全身冷汗 ,手脚冰凉 ,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这个世界还能不能好了?猪头人到底要怎么样你们才满意 ,眼泪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这个世界到处充斥着对猪头人的污蔑 ,猪头人何时才能真正的站起来!——咳咳,抱歉跑偏了。
臃肿、愚笨,这便是猪头人最典型的形象 在部分情况下,猪头人也会跟兽人/半兽人画上等号,而根据阵营设定,他们通常会是与人类对立的邪恶势力的附庸(炮灰),因为势力不强、地位不高,所以一般在游戏或小说的剧情推进之后,猪头人就会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最终存在感只剩下在设定集上那一块豆腐块大小的说明(悲)。
嘛,跟所有的半兽人一样,猪头人的诞生,也来自于各国古代神话传说里赋予动物人格和神力(神奇的力量)的传统。而在众多的动物之中,猪作为六畜之一,与人类相伴的历史长达九千年之久,是现存数量最多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其形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自然远比那些没有被人类驯化的野兽丰富,它们甚至已经化作了一种文化符号,渗透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
提到“猪”,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通常来说,“猪”的形象具有正反两方面的象征意义(这里仅仅讨论家猪,因为就如同狼之于狗,野猪所携带的象征意义与家猪存在很大差别)。
一方面,“猪”蕴含着财富、祭品、丰收、安康、家庭幸福等正面意义,而同时,它也蕴含着无法逃脱被宰杀的厄运、愚蠢、丑陋、低贱、污垢、暴食、淫乱、无用等负面意义。
而在大部分国家的文化中,“猪”形象都是以负面为主,在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里,一些蛮夷会被描述为猪头人身的怪物,被人拿去和“落后”、“愚昧”、“好吃懒做”等词画上等号,而在西方,“猪”被认为与恶魔有关:在圣经中,耶稣在驱散附身人类的恶魔之后,将它送进了一群猪里。抛开各国各自的文化语境,我们的“猪兄”之所以会受到如此非议和诋毁,大抵是其作为家畜,既不能像同为六畜的牛一样为人类耕地,又不能像羊一样为人类提供皮毛,也不能像马一样供人乘骑或者像狗一样给人看家护院的原因造成的。
此外,猪本身的一些特性,例如会吞食秽物、吃掉自己的幼崽、以及会和自己的父母乱伦交配等等,也是造成人类对其评价偏低的原因。
《大帝国》中猪头人形象的巴多格里奥 不过,从九方个人的角度而言,以人类的伦理道德去评价其他生物的本性,其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傲慢的事情,是人类中心主义(即单方面地对自然进行道德关怀,并且认为自然的价值由人类决定的一种思想)的一种表现。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人类很容易走到自然的对立面上,并一厢情愿地将支配自然、奴役自然当做自己的使命,然而事实上,自然根本不需要被定义、被规范,凡是自然中存在的,便是合理的、客观的,即便人类灭绝,自然也会继续存在,并孕育新的文明……
……啊,不好意思,说得有些过头了。
书归正传,总之,受到上文提到象征意义与特性的影响,其他家畜被人格化之时形象往往是较为正面的——至少格调要不会太差(比如象征着“超越凡人”的半人神牛头人;具备神性和魔性双重含义的羊头人;象征着矫健与游牧的半人马等等),只有猪头人仍旧无法摆脱“劣等生物”头衔,终日以掠夺和杀戮为生、与肮脏糟糕的生存环境相伴。
然而,就是这样被无数奇幻小说和游戏设定为杂鱼的种族身上,却时常散发着一股令人感到违和的“恐怖感”,这种恐怖感并非源于对猪头人丑陋的鼻子、凶恶的獠牙或是臃肿的体型的厌恶,而是一种更加微妙的心理原因:面对被解放者所表现出的内疚与害怕被报复的心理。
猪头滑稽、丑陋,有时也会是恐惧的化身 奇幻小说家和游戏设定人员们也许从来没有想到过,仅仅是将“猪”从恶臭难闻的猪圈里解放出来,将它们摆到人类对立面的位置上,就已经完成了一项“伟大的成就”——将“猪”从注定被圈养、被宰杀的命运之中解放了出来。
当猪还是家畜的时候,人类不会因为奴役它们而感到任何的不适。从人的角度而言,动物与人类的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动物不存在道德观念,只有动物本能和原始欲望,是一种非理性的存在,持有理性的人类支配非理性的猪猡,是一件符合道德和逻辑的事情。
然而,在我们对动物进行了人格化,甚至赋予了它们拟人的形象以后,人与动物之间不平等的关系也就此被打破。根据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观点,“动物内在地设置了一个可置入性区域,这样,人已经发现自己以某种方式被置入动物中。动物设置了这个可置入性区域,或者更严格地说,动物本身就是这个区域,然而,动物拒绝任何像人与人的关系的‘共同一道’,动物有一个潜在的可置入性区域,但是它们并没有必然地拥有我们叫做世界的东西。动物人格化,在肯定动物个性的同时,也进入动物设置的‘可置入性区域’,使动物拥有‘我们叫做世界的东西’”。
人类的情感相当丰富,将动物人格化,能够扩展它们的心理功能,使它们拥有像是人类一样进行思考、记忆与联想的能力。而当人类对猪进行人格化时,我们不禁会想,一个长期被剥削、被奴役、饱受“种族歧视”的种族得到了解放,获得了跟前任主人同等的地位(作为智慧生物的地位),并理解了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假如此时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种族过去悲惨的历史,那究竟会引发怎样的后果?
这个问题的答案自是不言而喻:复仇、反叛、战争、革命……也正是这些可怕的字眼,使得猪头人设定中那没有来由的敌意与侵略性变得合理且能被接受了(种族屠杀、奴役与贩卖、将种族中的女性当成生育机器——仔细一想,这不正是人类一直以来对猪这个种族做的事情吗?)
人类会对猪头人产生恐惧,除了受到恐怖谷效应的影响外(对其似人而非人的属性感到排斥和恐惧),在很大程度上便是源于因为对方获得了与自己同等的地位之后,人类重新审视双方关系时对过去行为所产生的一种道德自责,并对对方潜在的报复行为所产生了恐惧心理(这一现象也恰是世界上一些国家之间微妙的关系的由来)。猪头人所散发的野心与恐怖,并非源于罪恶的欲望,而是作为家畜向人类发起的伟大的反叛,而人类会因为被奴役的对象挣脱枷锁而感到恐惧,反倒成了一种极具魔幻现实主义的讽刺了。
《奥因克:天堂屠夫》中选择了猪头人来代表被压迫、被奴役的社会阶层,讲述了一个与谎言与极权斗争的故事
最后,再分享一则与猪相关的豆知识:与牛马羊不同,猪是杂食动物,只要饿了啥都能吃——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没错,有时候人类也可能成为猪的“饲料”。在人类与猪漫长的交往历程中,饲主被猪袭击、被猪杀死吃掉的事件不胜枚举,甚至在美国至今还流传着屠夫被猪群袭击并吃掉后化身杀人厉鬼的的传说。
“据说在1893年世博会期间,在芝加哥有一个屠夫。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走进屠宰场之前,都会带上猪头面具,发出猪叫一般的‘哼哼’声,为让那些等待被宰杀的猪仔认为自己是同类而放下戒心。某天,屠夫照常戴好面具进入屠宰场,却不慎摔倒在地,面具掉落下来。而那些等待被宰杀的猪见状一拥而上,将屠夫吃得尸骨无存。在这期猪吃人的事件发生不久后,这位屠夫的老主顾们也纷纷离奇丧命。他们每一个都惨遭开膛破肚、剥皮抽筋,最后被倒挂在浴缸里放血,就像那些被宰杀的猪一样。人们这才意识到,这应该是那位惨死的屠夫所化身的恶灵所为。至此以后,人们总是说,如果你站在镜子面前轻声说:“here, piggy, pig, pig(猪猪来这里~)”,猪脸屠夫就会从天而降,杀死看见的一切活物。”——“芝加哥猪脸屠夫”的传说
九方先生的神秘学小屋,与您畅聊科幻、民俗、宗教、神秘学以及ACG领域的有趣话题,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马丹:《论汉语成语中十二种生肖动物的象征意义及其教学》
李燕:《论莫言小说中动物人格化的美学意蕴》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九方先生的神秘学小屋”,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有趣的神秘学知识~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