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竹子一直都是君子的象征,是刚正不阿的代名词。自古文人雅士都喜欢用竹子来自喻或喻人,表达那种高尚的气节和正直纯朴的入世态度。
人们对竹子的喜爱和推崇形成了一种独有的竹文化,也让竹子成为了人们喜爱和追捧的饰纹样,出现在服饰、陶瓷、建筑等各个领域中。
竹纹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出现在陶瓷上最早是在宋代,当时竹纹只是零星的出现,并不是占据很大的装饰面积。
元代之后,竹纹的地位有所发展,成为了蕉石瓜果图的辅助纹样,样式大都瘦劲挺拔,竹干和竹叶都是一笔勾勒成型,简单别致,别有韵味。
明清时期,竹纹已经成为了陶瓷装饰的常见纹样,画法也更加繁复,大都采用的是双勾填色的绘法,丰富了竹纹的表现形式。并以其高洁正直的品质为文人们所推崇,被文人雅士喻化成了文人的风骨象征,成为了陶瓷画面上的主体纹样。
在现代竹纹结合了西方简约线条画法,结构也更加的简洁明朗,寥寥数笔便能体现竹子的风骨和精气神。
“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