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夏冰 每经编辑:文多
上海资料图。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伴随《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落地,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深化合作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1月10日,上海市政府公布了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根据《方案》,上海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聚焦七个重点领域协同推进、三个重点区域率先突破。这为加快上海与苏浙皖对接,推动国家《纲要》中所明确的重大事项、重大项目落实落地规划了路线图。同时,《方案》还提出了2025年、2035年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方案》着眼国家战略定位,立足国家有需要、区域有需求、上海有优势的重点领域,着力增强高端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推动长三角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民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周荣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方案》有几大特点,一是明确功能定位,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地位,实现产业差异化分工;二是以科技创新为第一生产力,科创板赋能新经济发展;三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交通一体化推进区域融合;四是上海自贸区高标准扩容,引领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
上海确立七大重点聚焦领域
《方案》提出,到2025年,上海“五个中心”核心功能和服务辐射能级显著增强,跨区域多领域深化合作达到较高水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更好发挥,形成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
到2035年,上海城市核心功能更加凸显,现代化经济体系率先建成,城乡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引领长三角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上海共确立了七大重点聚焦领域,分别是:提升上海服务辐射能级、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强化政策协同制度衔接、深化对内外开放联动、建设统一开放市场体系。
同时,聚焦高水平建设示范区、高标准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高品质建设上海虹桥商务区,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如何差异化分工协同发展?
“长三角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定位不仅有对外开放,同时还起到协调各区域发展的作用。”周荣华说道。
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对此,上海提出,将持续深化“五个中心”核心功能建设,持续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和上海文化等四大品牌,推进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和城郊融合型乡村振兴。
比如,在国际金融中心方面,上海将增强资源配置功能,积极探索合格境外投资者全面参与上海各类要素市场,大力吸引国际金融组织、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总部入驻,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加快打造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
在提升长三角区域制造业产业链水平方面,《方案》提出要围绕长三角共同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此前,《纲要》明确要求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那么长三角区域内各地,如何明确功能定位从而实现产业差异化分工?
对此,周荣华认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内,产业种类丰富多样,但从结构上看却差异不大,没有充分实现差异化分工,各自的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从各省市的优势产业来看,上海作为核心城市,应充分发挥好在金融、服务和创新领域的优势,引领整个三角洲区域发展;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但低技术制造业的占比还比较高,应加快制造业升级转型;浙江应以发展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为核心,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安徽作为长三角地区发展较为薄弱的地区,应加快自己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好科教资源,培养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各区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彼此配合、协调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除了在产业发展上提供了明确指南外,围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方案》提出,上海将推动上海证券交易所加强服务基地建设,支持优质新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支持依法合规发起设立主要投资于长三角的各类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完善区域性股权市场。完善专项建设债券、绿色债券、自贸区债券、创新创业债券发行机制,推动区域专项债发行常态化制度化。
“长三角应该以科技创新为第一生产力,科创板赋能新经济发展。”周荣华分析称,长三角地区的高新企业数量在全国占比超26%,作为全国科创潜力最大的地区,应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加大研发力度。G60科创走廊连接了长三角区域的城市核心圈,包括:上海、嘉兴、杭州、金华、芜湖、合肥、苏州等9座城市,是中国经济活力最高的区域。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于鼓励拥有核心技术的优质企业上市,以及推动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周荣华分析道。
每日经济新闻
举报/反馈

每日经济新闻

3400万获赞 490.6万粉丝
中国主流财经全媒体平台
每日经济新闻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