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每年九月的第二个星期四被称之为「R U OK? DAY」,在这一天,所有人都被鼓励去自发询问身边人这个问题,暂时将收入、职业规划以及其它世俗生活之琐屑放置一旁,将注意力放在身边人的情绪健康与心灵追求上。新年伊始,Dazed携手三位用智识与语言影响大众的「明白人」来探讨人生,问询自己是否OK,关心他人是否OK;回顾过去一年,迎接崭新的一个十年。
“自由其实是一个路径,通向哪里?才藏着最难回答的答案。”陈铭告诉Dazed。也曾“不羁”,也曾“摇滚”的他说如今的自己没了在形式上呈现叛逆的冲动,稀缺、高维、自由流动的状态才是他的心之所向。而这一切,理性是基石。
自由与理性并不冲突,是陈铭对R U OK的解读。
第六季《奇葩说》没有陈铭,但他以嘉宾辩手身份回归了一次。观众发现,陈铭变了,他不歌颂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段数据的展示,特硬核,也特冰冷。节目播出后,陈铭在微博上回复了一位热心观众的留言,他说:"我其实也有父母的例子,也有女儿的例子,都是我上场之前才拿掉的。所以,你听后半段会觉得好似少了点什么。"
在堪比街头打野架的辩论真人秀中摸爬滚打了五季,并斩获BB KING,陈铭比谁都更清楚,《奇葩说》是典型的考虑观众想要听什么的节目,"因为票就在他们手里。你讲一个故事,情感的渲染会非常容易动票。"但这次他想试试——
纯讲逻辑,到底好不好使?
观众究竟想听什么?
以及,我们真的无法被说服,只能被煽动吗?
"现代性启蒙"——将这个词看作是陈铭到目前为止辩论生涯的主题曲或许也算不为过了。"感性过甚、理性缺失"是他对中国当前语境的预判,"追求理性,推崇逻辑和推演的力量"是他点亮修行与行事准则的灯塔,"它们让你生命里长出的踏实、安定与安全感,不是感性的煽动思潮能够给予你的。”
而这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老师也知道,“推崇逻辑”抑或“颂扬理性”在娱乐至上的当下,大多时候是被人们讽刺的一种理想主义,“因为流行文化排斥所有意义,排斥所有高深,排斥所有长逻辑链,三步以上都不行。”
多数时候,陈铭不得不将他理性的骨头藏在感性的皮囊之下,以实践他的灯塔计划。随着他所接洽的节目愈来愈多,陈铭看到了自己更多时候呈现出的迎合姿态——“好似迄今为止,我做节目的基本原则还是受众中心。我首先会想做给谁看,然后要想他们想看什么,他们想以什么方式接触到信息,最后我再来调整我的输出方式与内容,其实我还是迎合的。我很少在做节目之前先思考我想说什么,我必须得先问自己谁在听,他们想听什么。”
一番自我剖析后,他话锋一转,表达起对武大师兄窦文涛的钦慕,“师兄做节目只消考虑自己想说什么,你爱听不听。你不爱听算了,自有一小波与我灵魂共鸣的人会喜欢。这种状态,太潇洒了。”
“我特别向往这种稀缺、高维、自由流动的状态,希望未来也有一天能主持一个只考虑自己想说什么的节目。看的人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多,不可能有像《奇葩说》这样的关注度。”他眼镜一推,直面现实。
2015年,陈铭站在”没钱不该生小孩”的持方,在《奇葩说》现场讲述了一个彼时造成小范围轰动的完形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理论,又名“未完成愿望之魔咒”——简单说来,人心是一块拼图,你童年缺失哪一块,你就会终其一生去追逐它。“如果你的童年特别缺失自由,你未来就会成为一个坚定的自由主义者;童年缺爱,你一辈子都会去寻找安全感与归属感;那如果童年缺钱,你接下来的整个人生会将物质财富的积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所有其它价值都会为它让步。”
节目播出当天,陈铭收到了许多条私信,网友们夸他给自己的人生答疑解惑,又让他推荐完形心理学的相关书籍,陈铭初次尝到学理落点的甜头。”它不是那种你看完了,爽,睡一觉就没的东西。它的余韵会真切改变那么多观众的生活。”
完形心理学隐射到自己身上又是什么?他神色坦然地吐露出两个字:自由。这份坦然马上又转化成一个似乎已经被自我剖析过无数次的故事:“我童年就被管得很严。所谓别人家的孩子,一定是爹妈高压压出来的。我的父母就比较严格。我的母亲非常重视效率。她强调得最多的——改掉问题的效率、快速前进的效率。”
“所以我在每个身份当中,可能会做到很优秀,但不一定做得很快乐;或者说,除了很好的完成,不知道该怎么定义快乐。就因为那个惯性延续下来了。这是我一直试图在跟自己平衡、和解的部分。”
就在接受我们专访的前一天,陈铭参与了位于武汉的飞行学习班的首轮培训,三十五个小时的学时完成后,他将实现自由驾驶所有的双座固定翼飞机和小于1.2吨的四座飞机的梦想。对于从小缺失自由,渴望挣脱地心引力束缚的他来说,“之前在陆地上追求速度,现在可以拥抱蓝天。这感觉又不一样。”这是他在2019年做过最OK的一件事。
多年前陈铭也“不羁”,也“摇滚”。念大学时留长发、骑摩托车、玩公路赛,还组过一支摇滚乐队。但如今回头再看,“我觉得那种青春的、冲动的、基于叛逆的放肆,并没有搞清楚自由之后要什么。”他在台上唱歌又喝酒到太阳升起,发现在尽头等待他的并不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由,而是无尽的空虚,“而自由又是什么呢?它其实是一个路径,能够让你自由地选一条路,但归根到底,还是选一条路。通向哪里?才藏着最难回答的答案。”他说如今的自己没有在形式上呈现叛逆的冲动了。
“不是后来遇到我老婆了吗?”
陈铭理想的进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入任何一个行业,第一个阶段,他都要先追求“稳”;一段时间之后又有一个提升,成为稳定的“好”;再过个几年,就要“破”——“最好,大家每次在屏幕上看到我的形象,都是’嗯?’先愣一下。”他就满足了。
所以,你在陈铭写给Dazed的2020心愿清单中赫然发现“尝试一场脱口秀”,就会知道,这种迎面而来的不恰感,(其实)很OK。
Dazed Digital
专题编辑:JIII
摄影:Sissi Cheng
举报/反馈

DAZEDOFFICIAL

864获赞 260粉丝
先锋、多元、独立、时尚
南京新与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