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众多封建帝国王朝时期,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点,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独有的饮食文化和服装特色,也受其统治思想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格。如魏晋时期的豪放飘逸,就造就了它在思想文化上玄学的盛行,也造就了许多崇尚道教的人通过服用五石散来达到身体上的轻盈之感又因为五石散在服用过后需要散热,也就使得魏晋时期的服装必须具备轻薄透气的特点。
又比如明清时期,由于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其统治思想是僵化的儒家和理学,因此那个时代的服装特点又走向保守和死板。简言之,一整个帝国,由于其统治思想和统治阶层的治国特点不同,会影响其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不同表现,而文化方面又包括诸多譬如饮食文化、社交文化、服饰文化等方面。
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大唐盛世的服饰文化中的一部分,也就是头饰文化。说起唐朝时期的头饰,可能大家浮现在脑海中的,是现在充斥在荧幕上各大唐宫廷剧的华丽的珠翠,是白居易的“云鬓花颜金步摇”,是他的“钿头银篦击节碎”,又或者是李白的“春风拂槛露华浓”。但实际情况下,真正的唐朝头饰,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都远不止我们在影视作品中所接触到的那样。那么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唐朝的头饰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造成这个特点的原因又是如何?这也是我们将在本文一一探讨的问题了。
一、唐朝头饰文化特点
人皆有爱美之心,因此在唐朝,由于国力的强盛以及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的头饰,都与前朝相比,有了显著的进步。而且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从整体上呈现出由朴素向奢侈发展的趋势。相对于女性而言,男性的头饰发展历史较为简单,因此我们先来简要介绍一下唐朝男性的头饰。
而男性的头饰主要以冠冕制度为主,其中主要包含了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幞头,还有传承自汉代的进贤冠,平巾帻和武弁,还有通天冠与进德冠、鹖冠、笼冠等主要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唐朝时期的男性头饰其实还是呈现出一个多样化的特征的。
而我国男性采用冠冕制度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男性用不同颜色布将头包裹住的服饰特点,地位较低的男性一般只能用深蓝色的头巾,因此我国汉朝时期就有将百姓称为苍头的说法。这种现象一开始是为了御寒,发展到后来就成为了习俗乃至是制度了,自先秦时期以来男子成年还要行加冠礼,由此可以看出冠冕制度对于男性服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唐朝时期的男性头饰中,种类众多,且大多是传承自前朝。如幞头,就是传承自先秦时期的男性经典头饰,在兴起时期,地位较为高贵的男性,在成年之后往往佩戴官帽以彰显自己的身份,而地位较为低下的平民百姓们则往往都会选择佩戴幞头的方式束发,而发展到唐朝,则有了进一步的演变,出现了平头小样巾,即把布巾从后脑勺往前打一个小结,加以皂纱,成为流行一时的男性经典发饰。《旧唐书 舆服志》中就曾经提到过这一装扮,武则天在位时期还专门给当时的大臣们赏赐了这样的样巾,自此,幞头也就成为了男性们普遍流行的头饰。
而真正体现出唐朝发饰有朴素向奢华发展的,还是女性的头饰。唐朝女性头饰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跟男性的官帽制度不同之处在于,女性还可以从发型等方面做文章,又由于中国的幅员辽阔,各个地域受气候,环境,人文因素的不同影响下,不同地区的女子也有不同的发型和头饰文化的形成。
因此纵观整个唐朝,光是女性的发型,就多达40多种。其中,又以对称式、拧旋式、结鬓式、反绾式为典型,体现的都是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下,女性的发型演变过程。而随着发型的多样化,为了衬托不同的发型,自然而然也会诞生许多不同的发饰。在唐朝初期,女性的发饰还只是以简单的插花、发簪等为主,且形制和材料都较为简单朴素,发展到盛唐时期,则出现了许多新的发饰,如步摇、钗、簪、钿等,都是制作繁杂、形制复杂、用料奢侈的女性经典发饰。
如已经出土的累丝纯金发簪和银鎏金飞天发钗,都是制作精美,不管是构图还是效果都属于上佳的发饰精品。除此之外,在簪的基础上人们还发明了步摇,即在簪头上点缀以可以活动的珠翠、花枝等垂坠物,走起路来便能够随人体的行走而摆动,因此得名“步摇”,且大多由玉石、金银等制成。唐朝女性别出心裁,将步摇制作成凤凰的形状,口中衔着玉石制成的珠串,在行走时更加摇曳生姿。而步摇在唐朝也开始逐渐成为百姓们也能佩带的发饰,在唐朝以前,步摇还只是上层贵族女子的专属,这一转变也正说明了唐朝女性头饰奢侈的特点。
唐朝头饰文化的特点之二,是玉石发饰的兴盛。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玉制的步摇、发钗、梳子、簪子等数量众多,纹饰丰富。至今为止已经出土的鸳鸯荷花摩羯玉梳、鸿雁纹玉梳、白玉龙形步摇钗、石榴花纹玉簪等,都是制作精良、图案优美,且有着深厚内涵的唐代女性发饰。且大多以鸳鸯、牡丹、石榴、海棠、桃花等意头极好的图案为主,更呈现出唐代女子对于美好生活的祝愿和美好爱情的向往。
唐代头饰文化的特点之三,是等级观念依旧严重。唐代虽然观念思想都较为开放,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封建的统治王朝,因此等级观念依然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头饰文化也不能幸免。光从男性头饰来说,不同等级的人就有不同颜色和材质的规定,如贞观年间就曾有诏书规定,不管是头饰还是服饰,都禁止民间的百姓使用明黄色,明黄色为皇室独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使用紫色,四品官员使用红色。武则天时期还专门下令,文官在正式场合所穿的袍服上可以绣以禽鸟图案,武官服饰上图案大多以走兽为主,都能看出鲜明森严的等级文化。
二、唐朝头饰文化特点的形成原因
通过以上的描述,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唐朝的头饰文化,在整体上都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征,并且大多是在继承了前朝的文化基础之上,再结合本朝的特有的发展特色而形成的头饰文化。那么影响唐朝头饰文化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换言之,唐朝头饰文化形成的原因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唐朝妇女地位的提高,为头饰文化得以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在唐朝以前,妇女的形象大多是以相夫教子的形式出现在文学作品和壁画等艺术作品之中,但是由于唐朝的整个国家都呈现出开放的特征,再加上武则天的称帝,使得整个国家妇女的地位都得到了提高。她们可以从家庭中走到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且也有了一定表达自己诉求的权利。
女性又以其独有的细腻的思想和灵感参与到头饰的设计中来,并且唐朝的经济实力也足够的雄厚,可以为他们设计新的发饰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唐朝时期的方式丰富多彩,种类众多,并且符合女性特点和主流审美。
其次,是唐朝开放的社会氛围和民族融合,都推动了唐朝发饰文化的发展。唐朝的女性发饰中,有很多都是融合了其他外来民族的特色,呈现出胡汉结合的特点。唐朝的统治者本身就出身于关陇贵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属于少数民族的政权,而唐朝在建国之后又一直采取开放的文化交流政策,因此吸引了许多外来民族来到大唐的土地上,或做生意,或从政,或只是简单地生活。
这些政策整体上都是开放包容的,因此无形当中促进了胡汉两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在发饰、生活方式、服装等方面也是互相影响。再加上唐朝时期,从统治者到民间百姓都崇尚佛教,因此按照印度的习俗,女子们大多会在额头上贴红色的花钿,寓意吉祥和智慧,也是民族融合的突出体现。
最后,唐朝的综合国力与经济发展,也在深刻的影响着头饰文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头饰也属于整个国家风俗文化或者说服装文化之一,因此,它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国家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比如说唐朝建立初期,天下初定,所以整个国家的投资文化,整体风格都是比较朴素淡雅,而发展到盛唐,由于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经济实力的壮大,唐朝的头饰开始走向华丽和奢靡。
而到了中晚唐时期,由于战乱频发,但是统治者却不思进取,沉溺在自己的温柔乡里,因此整个宫廷的头饰文化还是以奢靡华丽浮夸为主,而民间则因为受到战乱的侵袭,经济凋敝,因此头饰又开始逐渐走向衰微。由此可以看出,头饰文化,一直都是一个王朝发展的晴雨表。
三、唐朝头饰文化的影响
唐朝丰富多彩的头饰文化,不仅对于当时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后世也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借鉴意义。其中最大的意义,是为中国历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从物质层面来说,有许多精美的头饰的出土,都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精湛的手工业技术,很多文物令外国人都叹为观止,这无疑为我国在世界上展现文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其中招不摇,以及其他单子的技术,也逐渐的成为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依旧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而民间也有许多手艺人在通过这一制作来对当时的头饰进行简单而又重要的传承。
更为重要的,还是唐朝文化在精神层面的贡献,这是多角度的,在之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传承了唐朝时期的审美观念和生产技术。在另一方面,由于唐朝女子发挥了他们奇绝的想象力,设计出了许多前朝所没有的头饰,唐朝的女性,也比以前更妩媚,更具有风情。
而很多文人墨客都对他们进行的描写由此留下了大量精彩的诗作。如戴叔伦《白苎词》中“玉佩珠缨金步摇”一句, 顾况在《王郎中妓席五咏·箜篌》中“玉作搔头金步摇”的描写,还有李贺在《杂曲歌辞少年乐》“吴娥未笑花不开,绿鬓耸堕兰云起。”都是通过步摇、簪子、发髻等意象来代指年轻貌美的女子,而这些女性也为唐朝时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素材。
四、结语
尽管我们现代的简约生活中,那时的简洁干练,还很少用到当时唐朝女性所用的步摇、金簪等装饰物,但他们依旧是值得我们去传承的民族瑰宝和骄傲,因为他们见证了当时整个大唐盛世兴衰和发展的历程,而我们也能够从那些温润的玉簪、玉钗、玉梳,那些耀眼夺目的金丝步摇,那些灵巧多变的高高的发髻中,看出盛世大唐在发饰上的演变和用心。
在它们之下,是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缓缓上升的国际地位,是劳动人民通过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的结晶,也是在当时,手工业技术发展到巅峰的重要标志。因此,它们的历史价值早早就超越了它们在当时的价值,在历史长河中,具有更深远、更丰富的内涵与寓意。
举报/反馈

粒粒无压力

116获赞 46粉丝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