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古桥:历史上北京的桥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式多样,别具风采。可以说,北京的古桥是人类建筑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宝藏之一。“北京的古桥”栏目将展现北京古桥的历史与文化,并向公众介绍北京古桥保护的工作进展与成果,从而唤起更多人对北京古桥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似桥非桥
我是北京最早的立交桥
我的大名叫丹陛桥
连接起天坛的主要建筑群
美丽的中轴线组成部分
象征着封建王朝的合法性
也见证了明清以来国家的祭祀礼制
我是丹陛桥,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
自我介绍之前,先简单介绍下我的大家庭“天坛”:天坛是帝王举行祭典的场所,和其他祭坛不一样的是,普通人可没有资格涉足那里,年幼的我自然是一出生就被印上了皇家的标签,直到1918年我们家才被辟为公园,向普通民众开放。
天坛公园鸟瞰图(图片来源:“北京印迹”官网)
天坛最初被称为天地坛,用以合祀天地,明嘉靖朝天地坛改制成了由祈谷坛和圜丘坛组成的天坛,最终经过清乾隆时期的修缮和扩建,才形成了南北两坛对峙的坛庙建筑群。
而我的诞生更是一波三折,在永乐皇帝下旨要兴建天地坛那会儿,我堂堂“丹陛桥”竟然不在待建范围内?
圜丘(祭天台)(图片来源:天坛公园官网)
01 诞生之初
天地坛建成后,负责该项目的工部大臣满心欢喜的准备交工之际,皇帝看着大有直冲云霄之势的大祈殿和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南、北坛墙”才想起了我,遂安排大臣说想要再修建一条犹如上天庭般气派的通天大道。
这可把大臣难住了,苦恼的大臣把北京城所有的建筑工匠全抓了过来。
终于,一位技艺高超的瓦匠师傅成功设计出了长360米、宽30米的砖石甬道。
整条大道自南向北形成一个逐渐升高的坡度,北端高4米、南端高1米,高度差达3米。
北行会有一种“步步高升”的感受,恰好符合皇帝想要升天的意愿。
明洪武建大祀坛图(图片来源:历史资料)
02 无水之桥
这条甬道高于地面,采用的是方便雨水快速流出的砖铺海墁, 所以我有一个可爱的乳名叫“海墁大道”,那我的大名“丹陛桥”是因何而得名的呢?为什么不是“丹陛大道”呢?
所谓 “丹”,即红,“陛”原指宫殿前的台阶,古时宫殿前的台阶多饰红色,故名“丹陛”。
我之所以被称为桥,是因为在大道下面的台基里有一个曲尺形、拱券顶的隧道,和大道的方向交叉,恰似一个桥洞,在加上两旁翠绿松柏林如海,“丹陛桥”因此得名。
有朋友又疑惑了,可是桥下并没有水流经过,这个洞作用何在呢?
桥洞(鬼门关)(图片来源:“北京印迹”官网)
据了解,当年天坛里面送来祭祀牲畜的牺牲所在天坛的西南角,屠宰祭祀牲畜的宰牲亭在东北角,要把牲畜从牺牲所赶到宰牲亭去宰杀,就必须要横跨我这条“通天路”。
但是皇帝有规定,任何走兽都不能从我身上通过,怕弄脏了神路惹玉帝生气。
于是,智慧的匠人就想出了在台基里开隧洞的方法,隧洞是用来赶运牲畜的,所以被命名为“进牲门”,但凡是从进牲门进去的畜牲,全部都要作为祭祀品宰杀,无一存活,“进牲门”也因此被称作是鬼门关。
丹陛桥通往皇穹宇(图片来源:天坛公园官网)
03 独到之处
天坛分为内坛和外坛,我贯穿起南端的圜丘坛和北端的祈谷坛,把两端的建筑群(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皇乾殿)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恰好在内坛的中轴线上,以往建筑排列组合大多是形成一种虚的、无形的轴线布局,而我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有形轴线,这种做法,在宫殿建筑中堪称佳作。
丹陛桥是内坛的中轴线(图片来源:谷歌地球)
我不仅外形出落得威武帅气,还有很深刻内涵,丹陛桥上有三条宽窄不一的石道分别代表为神道、御道、王道,根据祭祀“礼制”, 最中间的一条白石铺就的规格最宽的道路就是专供天帝神灵走的,因此被称为“神道”。皇帝不如天帝地位高,只能屈尊走神道东侧砖砌路面的御道,而陪祀的王公大臣就只能走西侧的王道了。
白石板道(神道)(图片来源:天坛全景VR裁剪)
04 沧桑之变
随着朝代更迭,我一共历经了22位皇帝,服务了654次祭天大典。
天坛几经改造之后,我也跟着脱胎又换骨,光绪十五年(1889年)时,天坛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却不幸被雷击中引发了严重的火灾,我北边的兄弟——祈年殿,烧毁殆尽,我也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祈年殿就是光绪年间重新修建的。
丹陛桥通往祈年殿 (图片来源:天坛公园官网)
最近一次对我大规模的修缮是在2007年,在这次修缮中最让我欣慰的就是终于拆掉了不符合我“通天大道”气质的水泥方砖(1976年丹陛桥改建时,桥面城砖被拆除,代之以水泥方砖),改铺更贴近历史的城砖海墁,整个工程占地24231平方米,用砖量达14万块,竣工之后的我正如刚出生时那样容光焕发。
修缮经历:
光绪十五年(1889年)天坛被雷击发生火灾桥受损1976年丹陛桥改建,桥面城砖被拆除,代之以水泥方砖2007年6月8日到9月30日桥面水泥方砖被拆除,根据历史资料修复为城砖海鳗
泱泱大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祭天礼仪是国礼、是国家大典,礼敬上天是中国古代传统政治理念、社会信仰和伦理道德的核心和基础,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王朝统治之下,而丹陛桥上“神、御、王”三道的设计和布局正是这些封建王朝合法性的象征。
天坛平面图 (图片来源:《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丛书)
现如今,天坛公园的接待的游客与日俱增,不少人都喜欢站在我肚皮中间的那条宽阔的白石板路上拍照留念,和 600年前比,“神道”不能走人的封建传统已经随着时代消退,我也终于可以物尽其用,脱掉神秘的外衣像其他的桥类同胞一样的发挥出“连接”、“通行”的功能了。
参考资料:[1] 张晶晶. 天坛[J]. 根,2004(04).[2] 李俊玲. 天坛传说[M].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2.[3] 项瑾斐. 从文物保护规划谈天坛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J]. 北京规划建设,2019(01).[4] 肖东发,顾文超. 天下祭坛 北京祭坛的绝妙密码[M]. 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