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同时也有元日、元正、开年、元春、上日、华岁等称谓。
元旦起源
现存的文献记载,“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古代中国元旦指的是夏历,即农历(阴历)正月初一。而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不统一的。史学家司马迁以《太初历》为蓝本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汉代历法便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在南京召开会议,达成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规定公历1月1日为“新年”,将农历初一定为春节。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明确区分了农历和公历第一天, 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并列为法定假期。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先秦时期,因为历法不同,没有统一庆祝的节日,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那腊祭。将美酒和羔羊献给诸神以酬谢神的保佑和赐福。
元旦习俗定型于汉代,《太初历》推行后,历法稳定,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西汉政府推行修生养息政策,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样一来,人们生活志趣高涨,一些列节日习俗也形成了。
庆贺元旦,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吃团圆饭均是人们喜爱的风俗。晋代诗人辛兰《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的就是元旦庆贺的场景。
至唐代,文化昌明,内外文化交流频繁,新年习俗渐渐从祈祷、迷信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为娱乐型、礼仪型节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祛邪的手段,而是欢乐喜庆的庆祝方式。节日重点由祭神转向娱人,人们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明清以后,元旦庆祝活动更具礼仪性和应酬性,新年人们相互拜谒,上层名流互送名帖或登门叩拜;平民也讲究礼尚往来,互相拜年,馈赠礼物。同时,游艺性进一步加强,舞狮、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绚丽夺目。
现代意义上的元旦诞生于民国,并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元旦庆祝风俗大多沿用了春节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书写福字、拜祭先人,吃团圆饭。
外国元旦文化
每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不同,迎接新年的姿势也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的迎新习俗几乎是每一个有宠物的“铲屎官”会干的事儿,那就是——“听动物说话”,如果听明白了,那就意味着来年走霉运,如果没听懂,便预示着会有好兆头。这对于很会脑补的“铲屎官”来说,估计能聊一宿吧?
丹麦
在新年到来时摔碎盘子,在丹麦被认为会带来好运。因此当地人在跨年时会选择在朋友家家门口把盘子摔碎,隔日谁门口的碎盘子越多,说明谁越受欢迎。“碎碎平安”这个词用来形容丹麦人的元旦再合适不过了。
瑞士
元旦佳节,瑞士人以健身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或是组队去爬山,屹立山巅,歌唱美好的生活;或是在山林中沿着长长的雪道滑雪,寻找幸福之路;有的举行踩高跷比赛,男女老幼齐上阵,互祝身体健康。
希腊
元旦时,家家都要做一个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银币。主人将蛋糕切若干块,分给家人或来访的亲朋好友。谁吃到带有银币的那块蛋糕,谁就成了新年最幸运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贺。
英国
元旦前一天,英国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
日本
新年到来时,许多日本人会穿着传统的和服去寺庙或神殿,庙殿中的钟敲响108下,以此祛除邪恶。元旦正日,小辈要去向父母问安,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除夕夜做的梦,以测吉凶。在日本,元旦节要一般吃荞麦面,荞麦面寓意健康和长寿。
习俗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现代过节不知节之味,了解节日的“前世今生”以及民俗寓意,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0年,是全国十三五计划收官之年,也是晟道的关键之年。我们必将不负使命、步履不止,同时感谢过去一年里,各位朋友的信任和支持。
新的一年,我们面临更多的挑战,任务也愈加艰巨。但我们满怀信心和期待,迎接新年的到来。不管风吹浪打,任他东南西北风,我们初心不改,在全体晟道人和各方朋友的努力拼搏中,继续勇创佳绩,续写新篇章!
举报/反馈

晟道文化集团

334获赞 141粉丝
中华礼典文化专业的诠释者和呈现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