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近些年考生应考情况来看,“双基”不扎实,没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能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缺乏信息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主观得分率低;实验探究能力薄弱等。
1.要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才能有利于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完全符合“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这一教育理念。
2.复习具体的物质时,要全面掌握物质的俗名、性质、用途和制法等。如:氧气、二氧化碳的检验,氢气最环保燃料,一氧化碳毒性。
3.学会把相关联的物质的演变关系联系起来,抓住点、线、面,使知识系统化,形成了一条元素与化合物知识学习的认知链,在复习时就能保证思维的流畅、知识的清晰。如: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知识联系。
4.要牢记和熟练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准确判断某金属能否与酸发生化学反应,关于金属置换反应的规律。把握酸、碱、盐溶解性表,掌握溶解度曲线图上的各个点、线的含义。特别是溶解度曲线交叉点意义,氢氧化钙溶解度特殊性等。
5.学会对常见物质进行对比学习,找出它们的共性与特性,形成规律性的认识。6.注意要将文字信息与图示信息结合起来分析和解答问题。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的把握,实验仪器规范使用,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图片信息分析处理。
7.对具体物质的认识,既要注意到它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又要关注它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认识人类如何运用化学的手段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如: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的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等。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总之,本专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考点众多,在近些年中考所占分值较大,在复习过程中要紧扣重点性考点,做到有的放矢,不能单纯讲解物质组成、性质、变化、用途等知识,而应从真实生活情景和自然现象出发,使复习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 审视自然现象和社会发展的过程。
本文由初中化学大师原创,欢迎关注,一起涨知识!
允许非盈利性引用,并请注明出处:“转载自初中化学大师”字样,以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