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时代的变迁,在某种因素上,伴随着军事战争的走向。战争的演变,使得武器也发生着更迭,从冷兵器向着热武器的跨越,进而朝着核武器迈进。在如今,信息化的战争,似乎又称为未来国际的“角力场”。
当然,无论武器多么先进,都必须依托于“人”--这个士兵要素(无非是从面对面,走向非直接对抗),那么保护“人”这个方向考虑,防弹设备就成为不可或缺的法宝。
人们熟知的是,防弹衣和以前的盔甲作用一样,都是用来保护士兵的身体免受伤害,减少士兵伤亡率。现如今,各式材料的防弹衣层出不穷,但是,民间流传着最为“传奇”的一种防弹设备,一直是热议的话题。那便是,湿棉被包裹木板,可以抵挡机关枪的射击,充当战时防弹墙。
那么,这样的说法,是否行之有效,并切实可行呢?大喵就从其原理上,来解读一二。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的是,武器(子弹)在不同介质中,所发挥出来的威力是差异极大。对于除了空气这种物理学介质外,水也是一种十分常见并且普遍的介质,为了实际验证水对子弹的阻碍作用,曾经中国兵器工业第208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分别通过手枪、自动步枪、狙击步枪来射击长度为1米的水缸进行实验。
结果显示,射出的子弹,在水中行进短短距离,就停止了。这里主要涉及的是物理学的知识,空气密度是1.29千克/立方米,而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立方米,即子弹射入水中的阻力是空气中的八百倍左右。
由此可见,单纯的水对于子弹而言,阻碍作用十分明显,也就是说,湿棉被在理论上存在防弹的可能。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抗战老兵曾经述说在战争年代,由于武器装备物资有限,在冬天曾经利用多层湿棉被包裹木板(板桌),可以抵挡敌人的机关枪射击。当然,对于从来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讲,这似乎是天方夜谭。现在,也根本无法就行实证。
大喵分析来看,这种“防弹墙”的说法,历史上大概率存在过。因为,有一个叫做“土坦克”的名称,在很多老兵的回忆记叙中显露过。
具体的做法是,采用湿棉被加上夯土的做法。先将将湿棉被铺在桌子上(这里的棉被是那种瓷实密不透风式,定然不是现在这种松软棉花套子),然后再在上面铺上一层夯土,或者黏稠的沙土,用重物敲打瓷实之后,紧接着又是一层湿漉漉的棉被,接着又是夯土。如此往复,叠个5--6层方为止。
所以说,一贯单由人们“口口相传”湿棉被挡子弹这样的“简化版”,自然是不准确的。用湿棉被、板桌加上土夯实而成的“防弹墙”装备,其被称为“土坦克”。沙土能当挡子弹,这是不争的事实,阵地建构中,有很多利用沙袋来进行掩体搭建。当时在加上冬天气温严寒,这样造成的“土坦克”再一结冰,其防弹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如果像“抗日神剧”中所描述的那样,个个武艺高强,“手撕鬼子”“胡萝卜当炸弹”“绣花针当毒镖”等等雷人场景,着实令人作呕。先辈们为保卫国土浴血奋战,在准备季度缺乏的情况下,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材料,构造“土办法”的装备,“土坦克”就是一项创举。
尽管在进行反复覆盖层层的沙砾和被子后,差不多数层有足够厚度,但是,这种粗糙的做法防弹作用也并不传言那样神乎其神。在特定的环境下(冬日严寒),防弹效果还算有成效,也就仅此而已。若换到其他条件下,其防弹效果就微乎其微,这样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装备,子弹很容易突破这些阻碍,一穿到底。
依大喵之见,在当代很多人来看,当年“艰苦卓绝”的创举,似乎是“永不可及,荒诞之言”罢了,可是谁又能体会到,那种为了保家卫国而舍生忘死的英勇情怀呢?
举报/反馈

大喵情报局

2.7万获赞 2165粉丝
一个专注原创的大喵,想你所想
武汉才墨之薮网络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