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本文由 成都轨道集团
特约制作
近年来,成都的发展极为迅猛。
2008年,仅仅400多万城区人口的成都,到了2017年,已经是拥有660多万城区人口的超级都市。尤其是在2015-2016年,新增人口约100万,接近北京、上海人口流入的历史高峰值 。
成都城区人口变化,制图@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有限的城市空间一下子涌入了百万级的人口,必然需要更快捷便利的交通方式。
于是,成都地铁的建设应运而生。
7号线川师车辆段施工过程中,因文物发掘导致工期严重滞后,为确保顺利按期完工,2016年上半年,该工点投入上千人参与“大会战”,摄影师@尹攀
在短短9年内,成都地铁开通了8条线路,238座地铁站。截止今年12月,其341公里的运营里程,跻身全国前列。
2010-2018年,成都地铁开通过程,制图@陈睿婷&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随着地铁建设的推进,成都从优哉游哉的慢生活城市逐渐蜕变为一个现代化的新都市。
在成都,杜甫草堂、宽窄巷子尽显其23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底蕴。
杜甫草堂,摄影师@胡澍
然而,转身走进地铁,不到20分钟就能到达商铺林立、大牌云集的产业新区。
天府新区产业基地,摄影师@姜曦
传统街区与现代文明的结合,令这座城市拥有了一种魔幻气质,前卫、时尚、炫目而无法定义。
大慈寺里喝茶的人们,摄影师@张盛
那么,成都如何蜕变成今天的模样?
Part1
工业为基石
在工业化时代,资源、资本、人才是城市崛起的刚需条件。
一个城市想要发展,就要求城市有足够的空间和相应的配套设施来容纳这些来客。
万家灯火下,地铁建设如火如荼,摄影师@尹攀
自2005年起,成都便开始着手修建地铁。此后,2014年10月14日,国务院设立四川天府新区。
地铁1、2号线等配套设施开工之后,各大资本、企业纷至沓来。
成都地铁1、2号线示意,制图@陈睿婷&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地铁1号线天府五街站附近,腾讯买下两栋楼,建立成都分公司。
十年之后,在全国爆红、成为腾讯营收支柱的《王者荣耀》即诞生于此。
今天,成都游戏企业增速全国第一,其中70.4%都是研发企业,研发占比全国第一。
这里已经成长为中国重要的游戏研发基地。
腾讯成都分公司,摄影师@姜曦
地铁2号线龙泉驿站周围,一汽大众看中一块荒地,建设其西南基地。
成都汽车制造业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其年产能60万辆,平均下来每分钟就能生产一辆轿车。
今天,成都汇聚一汽、东风、沃尔沃等世界知名汽车产业,在此地形成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一汽大众产业园,摄影师@嘉楠
此外,成都已形成的电子信息、机械、食品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全部都位于地铁1、2号线沿线。
请横屏观看,远眺龙泉驿区产业基地和成都市区,摄影师@嘉楠
据北京市城市规划研究院郭春安教授分析,每投资1亿元的地铁就可以带动大约2.6亿元左右的GDP增长,提供4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
在地铁的助力下,成都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上文的数据来源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评价及前景分析》,下图为成都地铁在这座城市的地下穿行,摄影师@王骏祺
从2008年到2018年,成都的经济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势头,GDP先后超越了宁波、青岛、杭州、武汉等城市。
在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aWC)研究网络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2018》中,成都的排名仅次于北上广深,但就上升速度而言,成都在全球居首。
GaWC是世界城市体系研究领域重要学术机构之一,该机构发布的名册是以175家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公司在世界各大城市中的办公网络为指标,对世界707座城市进行排名。也就是说,这些行业的国际性机构在城市中分布得越多,等级越高,城市的得分就越高。城市指数排名仅供参考,制图@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与此同时,地铁1、2号线形成的“十字型”框架,贯穿城市的南北东西,形成了输送上班族的大动脉。1号线客流量甚至超过了深圳,和上海相媲美。
地铁里摩肩接踵的人流,摄影师@王骏祺
截至今年7月,成都地铁的公共交通分担率已从最开始的3.2%提升至55%。
随后地铁7号线等线路的开通,将二环和中心城区联系起来,现在不知多少人将家安在了犀浦、温江等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地方。
犀浦地铁站中回家的人们,摄影师@佐小虹
人们选择地铁出行,不仅是选择了一种交通工具,同时也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地铁延伸到哪里,人们的生活就延伸到哪里。工作在城市,居住在郊区,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模式。
2019年7月摄于成都地铁3号线“盼达”号上,摄影师@温佐沛
然而,人生并不仅仅只有工作,从地铁的出行目的来看,居民以购物娱乐为目的的出行占了三成以上。
巨大的商业和游乐的需求地图,随着地铁的延伸,在成都铺展开来。
Part2
消费为支柱
在2014年,地铁4号线开通前夕,另一件扭转大势的事情发生了。
由香港九龙仓集团投资的成都国际金融中心(IFS)在2014年正式投入营业,选址于成都最繁华的商业区——春熙路商圈。
2007年9月8日的春熙路,摄影师@朱建国
IFS 总投资逾 160 亿元,引入了包括 Chanel、Dior、Prada等一系列奢侈品牌。
而对大众来说,IFS 开业留下的最直观的图像标记则是悬挂在商场楼外的“熊猫屁股”。
IFS熊猫雕塑,摄影师@项玥
在此之前,提到成都,人们往往会谈论它的闲散、茶馆、火锅、麻将,与时髦扯不上丝毫关系。
而如今,成都拥有155个国际一线品牌、多达200个门店,已经超过一线城市广州、深圳,仅次于北京、上海。
成都天府广场,摄影师@石头鱼
而这一切都跟成都地铁息息相关。地铁给商业带来了充足的客流量,极大地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成都各行政区内的商业项目数量、体量和地铁条数正相关。
地铁沿线的主要商圈分布,制图@陈睿婷&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伴随地铁线路的逐年新增,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成都范围内的各大商圈纷纷崛起。
比如地铁4号线上的骡马市商圈,聚集了超过1000家的金融机构,占据了成都CBD核心区域。
请横屏观看,成都全景,摄影师@郎建强
除了商业的发展,成都的旅游业也逐渐壮大。其中,2016年开通的地铁3号线成为运输游客的主力之一。
在成都,只要你进入地铁,便可以去到绝大部分的景点。
地铁沿线主要景点分布,制图@陈睿婷&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你可以到宽窄巷子站,去体味宽窄巷子的闲适生活。
俯瞰规整排布的宽窄巷子,摄影师@姜曦
你可以到理工大学站,去寻找充满工业气息的东郊记忆。
东郊记忆,摄影师@姜曦
你可以到高升桥站,去感受锦里的繁荣和韵味。
锦里元宵节,摄影师@卢俊江
你可以到熊猫大道站,100多只熊猫可以轻易萌化你的心。
大熊猫繁育基地,在树上栖息的大熊猫,摄影师@李雪松
不仅是地面上的景点,连地铁本身都被成都的文化气息所浸染,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你可以在熊猫大道站,欣赏国宝的天真活泼。
熊猫大道地铁站的文化墙,摄影师@邹继伟
你可以在九里堤站,缅怀修建都江堰、造福成都平原几千年的李冰。
九里堤地铁站的文化墙,摄影师@尹攀
你可以在驷马桥站,感受司马相如的豪气与雄心。
驷马桥地铁站的文化墙,摄影师@唐顺阳
你可以在金沙博物馆站,遥想几千年前金沙文明的繁荣盛景。
金沙博物馆地铁站的文化墙,摄影师@尹攀
除了地铁站的装修别出心裁,成都地铁还设计了与到达站点相应的主题列车:“盼达号”、“蓉漂号”、“书香号”、“金沙号”、“最成都号”……
“金沙号”地铁上的母子之情,摄影师@汤宏炜
文化使成都地铁摆脱了单一的交通工具的形象。而作为世界文化名城,成都也通过地铁发掘出自己的城市文化魅力——“生活不应只是赶路”。
熊猫主题列车与小朋友,摄影师@小艺
在2010年,成都的游客总量和旅游业收入分别为673.8万人和600亿元。而到了2018年,成都全年接待游客2.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12.6亿元。
从2010年到2018年间,上述两项数据的增幅分别达到256%和519%。
至此,地铁3、4号线助力下的商业和旅游业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地铁地铁3、4号线示意,制图@陈睿婷&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Part3
未来
2019年,成都人民的出行方式中,地铁的公共交通分担率已经达到了55%的比重,比出租车和公交车加起来的占比还要高。
地铁像一个庞大的血液循环系统,把成都的肢体串联了起来。而且,它正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迅猛地扩建着。
2014年12月23日20时42分,成都地铁4号线一期宽窄巷子-骡马市区间盾构机如蛟龙一般出洞,摄影师@尹攀
从2010年到现在,成都共建成了6条地铁线。这就意味着每16个月左右就新增一条地铁线路。
2015年6月17日,亚洲最大列车地下停车场——成都地铁7号线崔家店停车场建设现场,一排排桩柱整齐排列,犹如十万铁甲将士,摄影师@尹攀
从最早的“十”字形,到后来的“米”字形,再到现在的“井”字形,轨道交通这张城市血液循环的大网正不断扩展出新的管道,随着成都这座城市的发展而更加延展,更加壮大。
6号线蜀新大道站工地夜景,摄影师@尹攀
到了2017年,地铁7号线开通后,连接起了3个火车站。这大大缩短了成都对外交通的距离。
并且,有些地铁与火车站之间的换乘堪称“无缝衔接”,比如在成都东客站换乘地铁免安检,更有犀浦地铁站实现全国首例铁路、地铁同站台无缝换乘。
成都地铁犀浦站可以在站台直接实现地铁和城轨的换乘,此站点为地铁终点站,铁路起始站,图中为犀浦站地铁一端,另一端为成灌铁路,摄影师@尹攀
同年,地铁10号线通车,直通双流机场。这里的年客流量有4000万人次,114条国际航线更是覆盖五大洲很多重要的枢纽城市。
地铁地铁7、10号线示意,制图@陈睿婷&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成都,正在从一个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转变为一个交通枢纽城市。
而在今天,2019年12月27日,成都地铁5号线10号线二期有轨电车蓉2号线全部开通,开通后运营里程将超过341公里。
成都新开通地铁线示意,制图@陈睿婷&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那么新的地铁会将成都带往何方?成都的未来又会怎样?
这些问题我并没有答案。
但是我想,成都,此刻,已经在路上。
工作人员正在检查钢弹簧浮置板的技术路段,摄影师@小艺
创作团队
撰稿:灵均
图片:谢禹涵
设计:陈睿婷
地图:陈思琦
审校:王昆
封面:蓉城之光(五号线列车),摄影师赖云鹏,制作郑伯容
举报/反馈

星球研究所

117万获赞 17万粉丝
以地理的视角,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星球研究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