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逢圣诞,又到了负责任大国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时点。
圣诞节是全世界大多数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是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符号,必须从国家层面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义予以抵制。
圣诞节的发展历程其实是一个不同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过程。
由于耶稣诞生的日期不确切,教会开始是没有圣诞节的。12月25日是波斯太阳神诞辰,是一个异教徒节日,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这一天又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都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由于这个原因,公元440年罗马教会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这是教会初期力图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
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确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此后为全世界大多数基督徒所遵循。
圣诞节起源于基督教,由于其包容性,圣诞节从一个纯粹的宗教性节日不断丰富内涵,到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开始在基督教世界大规模流行,成为西方国家最大、人们最喜爱的节日。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圣诞节已成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广大非基督徒群众的一个重要节日。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大大超过新年,是最盛大的全民节日,类似我国过春节。
圣诞节是和基督教一起传入中国的,有据可查的历史表明,在海纳百川的大唐朝,大唐皇帝就和景教教徒一起欢庆圣诞。唐朝的“大秦景教”实际上就是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也称东方亚述教会。
明代天启年间,陕西出土了一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石碑立于唐德宗年间,碑文记录了景教的教义以及在中国获得大唐皇帝扶持的故事。在提到耶稣降生时,碑文说:“神天宣庆;室女诞圣於大秦。”碑文还提到:“代宗文武皇帝恢张圣运,从事无为,每于降诞之辰,锡天香以告成功,颁御馔以光景众。”也就是说,唐代宗非常支持景教的发展,每年圣诞节,皇帝都会给大秦寺(景教十字寺)赐香,并赐美食给景教徒。在唐朝,每年的圣诞节,大量中国民众在给耶稣上完香之后,美滋滋地吃一顿 “圣诞御馔”。这便是唐代的传统圣诞习俗了,是个纯粹的小众宗教节日,官府不仅没有号召抵制,皇帝大佬倌还带头支持,充分彰显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宋朝也有圣诞节,不过和基督教没一毛钱关系,宋朝的皇帝喜欢以“圣人”自居,所以宋朝的圣诞其实就是皇帝过生日,一般都是叫上朝中大臣吃一顿,偶尔大赦一下天下。而且宋朝的十几个皇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圣诞节”。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将自己的生日定为长春节,宋太宗赵光义生日是寿宁节,宋真宗赵恒的生日是承天节。这个优秀创意被半岛的金氏王朝完美传承下来,比如金大生日是“太阳节”。
庆祝太阳节
天主教在明朝得到很大发展,明末大量耶稣会教士来华传教,最有名和最有成就的是利玛窦。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1601年,他进入北京朝见万历皇帝,并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到1605年,北京城已经有200多本土教众,有几个更是王公大臣,最有名的是大学士徐光启。这些人也过圣诞,并影响到民间。
利玛窦
明朝耶稣庆祝过圣诞古画
清朝的闭关锁国使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遭遇空前打击,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因此基本断绝。因罗马教皇与清廷发生礼仪之争,雍正二年(1724), 清廷下令禁止天主教,不许国人信教;西方传教士不许入内地传教。清朝的禁教持续了130多年,在此期间,不要说过圣诞了,凡传教士秘密进入内地传教者,均遭清政府严厉镇压。多名外国传教士被处以极刑,并牵涉本土教徒多人。
清朝禁教表面上是总瓢把子和罗马教廷的礼仪之争,实则是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威胁到清廷统治。那些西方来的传教士不服王化,看看他们干了些什么:
第一,他们宣传民众不应该服从任何人,包括皇帝。
这是鼓动造反!
第二,敬拜祖先是偶像崇拜,应该停止。
这是大逆不道!
第三,人人生而平等,不论其出身和社会地位。
这是大清特色!
第四,爱应该是普世的,用君子与小人的划分是不对的。
这是儒家几千年来的传统!
第五,男女地位平等,女孩也有受教育的权力。
这是大清内政!
第六,婚姻双方应该是男女双方爱的契约,而不是来自于父母的指令。
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于何地?
第七,裹脚是违反人性的应该废除。
三寸金莲多美!不让裹脚不是扯淡吗?
洋教横行必然冲击和破坏我大清传统的社会秩序!不禁传教国将不国。
直到1860年,在坚船利炮威压下,清朝开始开放教禁,此时离我大清灭亡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圣诞节也因此才再次传入中国社会。由于时间与冬至接近,故而被称为外国“冬至”。
这个节日从清末再次进入中国后,就开始了在中国本土化的改造过程。
圣诞节最开始时主要盛行于租界内,所以与中国人并没什么关系。但是后来本土教徒增加,圣诞节也慢慢流行起来。到上世纪20年代,在大城市已经成为流行节日,这与民国时期社会提倡兼容并包有很大关系。甚至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圣诞节成为了众人狂欢的一个重要节日。在很多的报刊,还有一些商家的大力推崇之下,圣诞节礼品等也风靡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个特殊的日子开始走向了大众的生活。
民国早期的圣诞宣传画
到 20世纪30年代,圣诞节俨然成为一个常规节日,在有钱人阶层中形成了以逛百货、通宵跳舞、吃大菜为主的娱乐狂欢活动。民国圣诞节不仅有人们的游乐狂欢,精明的商人也利用圣诞节兜售商品,发布广告,试图打造“购物节”。这和现在的商家借圣诞噱头营销商品是一个路数了,已经完全突破了宗教概念,成为一个重要的娱乐组件。
民国时期的圣诞打折优惠券
民国时期的圣诞舞会
民国时期以圣诞老人为主题的保温瓶广告
50年代继承我大清的优良传统后,圣诞节又无影无踪,直到90年代初期再度活泛。那时我正好念大学,给远方的朋友发明信片的通常用语是“恭祝圣诞,并贺新年”云云,只是一句节日问候,无任何宗教含义。
圣诞节在民国时期就成为一种娱乐表达,如同现在的“光棍节”、“双12”一样,本质只是这个伪宗教国家国人娱乐的一个载体或借口。一方面商家需要噱头为营销推波助澜,另一方面一年到头为温饱忙忙碌碌的国人需要一个借口来放松兼放纵。
圣诞节在中国的本土化改造一直在持续,平安夜送苹果,祝福平平安安,就是中国首创,这种独特的创造性无疑也丰富了世界的圣诞节文化。浙江义乌更是因为生产了世界上百分之六十的圣诞礼物而成为全球圣诞礼物之乡。
梳理圣诞节在中国的历史,会发现越缺乏自信、越试图封闭的社会越对这个节日如临大敌。说破天它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节日罢了,爱过的过,不爱过的看个热闹就好。真要抵制洋节,元旦、三八、五一、六一哪个不是洋节?真要抵制西方文化,奉为宇宙真理的主义不是来自西方?
如果美帝规定禁止华人庆祝农历新年,禁止张贴春联和“福”字,禁止说“恭贺新禧”,拳民们会不会怒不可遏?玻璃心会不会觉得又是一起严重的“ru华”事件?如果周边国家规定禁止庆祝除夕、中秋、端午、元宵节,会不会是fan华势力对我们发起的猖狂进攻?
上述举动在正常国家都没有发生,相反媒体还经常报道西方政要向华人拜年和外国人欢庆农历新年的消息,每逢此刻,字里行间就洋溢着大国自信。2017年特朗普打破前几届总统惯例,没有作出向华人拜年的政治秀,就有报道似乎广大华人受到了伤害。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不同文化交汇融合的过程,人类文化都是相互传播的,过不过圣诞节完全是个人喜好问题,你喜欢就去参与狂欢,不喜欢也不要禁止别人喜欢,更不要以民族脊梁自居,号召抵制。该抵制的是蠢蛋而不是圣诞。
举报/反馈

济宁地方热点

274获赞 50粉丝
关注济宁人的生活信息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