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法国史学之父儒勒·米什莱说:“文艺复兴抒发的新思潮,部分归因于一件足以养成新生活习惯,甚至改变民众气质的大事件,那就是咖啡的出现”。他把西方文明启蒙的产生一部分归功于咖啡,认为是咖啡把欧洲从烂醉如泥的“酒鬼国度”成功转型为喝咖啡的“理性社会”。
儒勒·米什莱的观点不无道理,咖啡自从传入欧洲,给欧洲人带来的不仅仅提神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欧洲人“戒酒”。咖啡馆也成为催生民主和人文的场所。
咖啡传入欧洲
起源
大约在公元6世纪,埃塞俄比亚人最早发现咖啡。关于咖啡起源,流传下来有几个传说,其中公认度最高的是“牧羊人的故事”
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的高原上,有个牧羊人卡尔代,有一天他看到山羊十分兴奋。他觉得很奇怪,细心观察后,发现羊群是吃了某种红色果实。卡尔好奇尝了一些,发觉食了也变得精神爽快,便将果实摘了带回家,分给当地人吃,因此这种果实便传开了。
但几乎所有历史学者都同意咖啡的原产地就是埃塞俄比亚,这一点是不用争论的。
发展
最早有计划栽培及食用咖啡的民族是阿拉伯人,至于为什么咖啡会从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去到阿拉伯世界,无非是因为战争。
公元525年,埃塞俄比亚军队侵入也门,咖啡豆就被士兵们随身带到也门地区,然后公元575年,也门地区开始出现咖啡树种植。后来阿拉伯人从埃塞俄比亚手里收回了也门,咖啡也就传入了阿拉伯世界。
后来阿拉伯人在也门建立了强大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商业不发达,没有获利的概念,更看重特权,阿拉伯人就把喝咖啡当做特权,法律还明文规定,严禁携带能发芽生长的咖啡豆都或咖啡树苗出境。以免咖啡的种植流传到其它地区。
传入欧洲
在16世纪前,阿拉伯人几乎垄断咖啡的生产和饮用,为什么后来会传入欧洲?还是因为战争侵略扩张。
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不断对外侵略扩张,像开挂了一样拿下一块又一块领土。在苏莱曼一世时期,奥斯曼帝国征服了阿拉伯世界,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
那时土耳其人似乎比阿拉伯人更爱做生意。当时奥斯曼帝国是东西方贸易中心,商人来来往往,早在16世纪末,威尼斯,马赛和伦敦的商人就开始偷偷将少量咖啡豆带回本国。后来逐渐形成有规模的咖啡贸易,咖啡也由此传遍这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领土。
咖啡帮助欧洲人“戒酒”
在讨论咖啡改变欧洲民众气质之前,我们要先知道,在17世纪之前,那时欧洲社会是醉醺醺的和落后的。
尤其是在中世纪(5世纪后期-15世纪中期),那时人们无知迷信,除了圣经没有什么书可以看,没有歌剧,音乐也不怎么悦耳;至于饮食更是难以下咽,胡椒,盐,白糖,要什么没什么。日常欧洲人民日常就是上教堂和喝酒。
喝酒不仅因为好喝,还有宗教原因。在基督教传统里,葡萄酒与无酵饼象征耶稣的血与肉,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曾举起葡萄酒对门徒们说“喝吧,这是我的血”。每个修道院都有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的传统,当时葡萄酒的产量,足够贵族拿来当水喝。电视剧《冰与火之歌》中,就有不少欧洲贵族喝酒像喝水的场景。
贡特尔·希施菲尔德的《欧洲饮食文化史》根据文献记录指出“在中世纪晚期许多地区成年人平均每天喝大约两升啤酒或葡萄酒”。而按照我国膳食指南,人体每日正常所需水量也是两升左右。
到了17世纪,这种情况也没很大改善,美国作家斯图尔德·李·艾伦在《咖啡瘾史》提到:
1660年的巴黎有超过100个宗教假日,每个假日的高潮都是当时非常流行的马拉松饮酒比赛。“他们得先喝掉一半,然后一口气把剩下的全部喝完,”一位德国人在1599年记载,“直到他们完全陷入昏迷状态……会有两个英雄脱颖而出,然后再继续最后的酒量比赛。”到了晚上,欧洲的城市到处可以看到醉汉“左右摇摆,前后晃动,四肢不稳,摔进泥地时,双脚还摊开得连马车也穿得过去”。在那个时代,每个家庭主妇都会烘烤面包,也会酿酒。“众人靠这道饮料过日子,多过于靠食物。”普列克托玛斯(Placutomus)曾于1551年如此描述。
其实早在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曾试图改变这种滥饮的现象。饮酒的问题是他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其追随者——圣方济修道会,印了最早的“酒精魔鬼”海报,那是一个有猪头鸟爪的喝醉酒的魔鬼,他们也禁止酒量比赛。但马丁路德的限酒计划最后还是失败,一个原因是当时还没出现酒的代替品。
直至17世纪晚期,奥斯曼帝国开始禁止咖啡,1633 年某天夜晚,奥斯曼帝国暴君穆拉德四世走到伊斯坦布尔的一家咖啡馆,看到平民批评他的暴政。专政的穆拉德四世便开始严禁咖啡,把咖啡馆夷为平地,派人击沉运载咖啡的船,一言不合就处死别人。
但咖啡商人还是要养家糊口啊,他们就把生意转向了意大利、法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
而此时,在英国,清教徒夺取了议会的控制权(清教徒是指主张清除天主教残余的改革派,主张禁酒)。清教徒便热切地将咖啡这种“黑酒”视为是上帝赐予的代替啤酒的饮料,还改掉了在早餐喝啤酒汤(beer-soup)的习惯。认为这种饮料比啤酒还好,还有治疗酒醉的功用。
当诱人的葡萄隐藏的毒害强暴了整个世界, 咖啡,这非常有益的酒精,出现了, 挽救了肠胃,也把脑筋变得更灵活。——清教徒(1674年)
慢慢地,人们开始习惯喝咖啡,减少了喝酒量。根据历史学家詹姆斯·豪厄尔(James Howell)的说法“随着咖啡馆的增加,人们不只变得清醒,就连早上喝酒的休息时间也慢慢被替代。1652年伦敦只有一家咖啡馆,到了1700年已经超过2000家。”
伦敦的第一家咖啡馆由帕斯夸·罗塞在1652年开办,他是亚美尼亚人,曾给一位英国商人做过仆人,在中东旅行期间喜欢上了咖啡。他的咖啡馆一炮而红,引得当地的酒馆主人向市长大人提出抗议,说罗塞无权和他们抢生意,因为他不是伦敦的自由民。最终,罗塞被迫离开英国,但咖啡馆这个主意扎下了根。
到1663年,伦敦已经有了83家咖啡馆。1666年的伦敦大火烧毁了许多咖啡馆,但又建起了更多。到17世纪末,光是伦敦就有约550家咖啡馆。很明显,在欧洲的所有城市中,伦敦接受咖啡馆最快也最热情,一位小册子作者在1675年也这样写道:
“自从我们初识咖啡馆以来,土星尚未完成轨道上的一圈行程,但咖啡馆已经枝繁叶茂,不仅在我们的城市里,而且在大学,在全国各地的大多数城市和大镇里都为数众多,这不能不令人惊叹。”
法国的情况也一样。自从巴黎的第一家咖啡馆“普罗科佩咖啡馆”于1686年开门以后,巴黎咖啡馆的数目迅速扩大,1720年达到了380家,1750年是600家,1800年达到800家。
无疑,当时的欧洲社会开始从滥饮的社会转变为抑制饮酒过量的社会,还开始用咖啡因来保持头脑清醒。
咖啡馆催生了民主和人文
在小酒馆,光线暗淡,人们大多喝醉了或者带着武器,暴躁的很,不合适政治和宗教议论,一言不合就骂街。
咖啡馆却灯光明亮,陈设高雅。喝咖啡提神醒脑,被认为是有品位,乐于接受新思想,人们没事就去喝喝咖啡瞎哔哔,可以说,咖啡馆是讨论民主和人文的理想场所,加快了欧洲向“理性社会”转型的进程。
伦敦一家咖啡馆内部,人们在里面阅读、讨论
英国作家汤姆·斯丹迪奇的《社交媒体简史:从莎草纸到互联网》便提到这一情况:
咖啡馆的气氛鼓励陌生人之间的交谈,阶级和社会地位的差别完全被抛在一边。咖啡馆明文规定:“无论一个人的地位如何,都不必为地位高的人让座。”17世纪的一首韵体诗解释说:“绅士贵族,贩夫走卒,都一律欢迎;大家共坐一处,人人高兴。”
看到这里,你或许就能理解为什么欧美影视作品里面,人们总是能很自然地在咖啡馆里面搭讪别人,结识新朋友是很容易的事。美剧《老友记》就是每集都有不少几个朋友在咖啡馆一起聊天,或者在咖啡馆主动搭讪陌生人的场景。
咖啡馆是纯粹交换信息的场所,人们在这里畅所欲言,对各种思想反复斟酌,判断其时候合理,或被人接受吸收,或予以摒弃。可以说,咖啡馆催生了民主和人文的成果。
比如在科学家爱去一家“希腊咖啡馆”,牛顿和天文学家哈雷(哈雷彗星取自其名)就是一对“咖啡友”,他们同泡一家咖啡馆,还在咖啡馆里举办科学讲座,甚至亲手在咖啡桌上解剖过海豚。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也是在哈雷的启发下诞生的。
哈雷和其他科学家泡咖啡馆时,天南地北地闲聊,朋友提出问题“为什么天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椭圆形曲线”。哈雷搞不懂,便找来牛顿。牛顿便为哈雷计算证明原因。这一算就算了两年,而且算出的结果比哈雷要求的多得多,也就是现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是牛顿第一次用他天才的思维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谁写了新诗或新的小册子,只需把其留在咖啡馆,便会有人看。各类小册子作者,例如有名的乔纳森·斯威夫特和丹尼尔·笛福,都在咖啡馆汲取了丰富的素材,并运用到作品中。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大部分内容也是在咖啡馆完成的。
对于商人来说,它还是一个交易场所。
伦敦证券交易所便是由咖啡馆演变而来。1680年,Jonathan Miles在伦敦的交易街开设强纳森咖啡馆(Jonathan's Coffee House),由于在皇家交易中心附近,生意人便约定俗成定时在咖啡馆出现,以便生意伙伴可以轻易找到他们,他们把咖啡馆当作办公室、会议室和交易地点。咖啡馆便开始提供各种商品价目讯息,最后演变成了伦敦证券交易所,今天的世界四大证券交易所之一。
其他还有例如伦敦的劳埃德证券(劳埃德咖啡馆)、伦敦航运交易所(波罗的海咖啡馆)、英国东印度公司(耶路撒冷咖啡馆)等。
生意人在咖啡馆交易
政治家,神学家,医生,律师,诗人,作家,演员,音乐家等等都有他们各自经常光顾的咖啡店,你想了解法律,就去律师们聚集的咖啡馆,花上一便士买一杯咖啡,当时的一首歌谣说得好:
“这么好的大学,从未有过;花上一便士,就能当学者。”
在咖啡馆肆无忌惮地讨论政治实在太流行了,连英国王查理二世都担心它会成为阴谋造反的中心,心想这可不行,就发布禁令试图取缔咖啡馆。但当时咖啡馆已经成了伦敦商业政治生活的中心角色,人民群众一万个不答应,便组织了请愿团进行抗议。财政大臣也站在他们一边,提醒国王“您看,咖啡馆出售的咖啡、茶和巧克力,都是真金白银的税收呐。”国王接纳了意见,于是这项禁令11天后就被取消了,咖啡馆成功地抵制了政府的管控,捍卫了自己作为自由交流讨论的场所的地位。
举报/反馈

利林立

72获赞 17粉丝
变美干货:护肤,审美,时尚资讯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