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县调好“三根弦”
奏响蔬菜产业“致富曲”
近年来,镇宁县充分发挥蔬菜产业“短平快”的扶贫效益,通过调好队伍保障、支部引领、示范带动“三根弦”,强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奏响群众脱贫致富曲。2018年以来,共种植蔬菜29.13万亩,覆盖全县14个乡镇,产量达45.47万吨,带动贫困户12602户51821人。
一是调好“队伍保障”弦。紧盯“两委一队三个人”,实行动态跟踪管理,逐村进行分析研判,对履职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好的第一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坚决及时进行调整,让真正懂农业、懂农村、懂农民的干部上阵作战。截至目前,共调整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49名、村党组织书记4名。积极引导县直部门干部职工结合自身业务工作强化蔬菜产销对接。目前,县教科局与马厂镇、江龙镇、良田镇、六马镇、简嘎乡5个乡镇签订“校农结合”框架协议,与2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蔬菜采购,带动1108名贫困人口脱贫,户均增收5000余元。
二是调好“支部引领”弦。采取党支部领办、引导等方式,把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组织起来,按照“村社合一”模式建立合作社,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江龙镇水洞村、荣兴村按照“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引进外部公司与镇级平台公司合作,流转土地2500余亩,集中发展精品蔬菜种植。贫困户流转土地每亩租金700元,农忙时节,蔬菜大棚和蔬菜种植基地每天可提供用工岗位300余人次,带动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603户2075人脱贫,户均增收4000余元。
三是调好“示范带动”弦。实施“把农村能人培养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为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为产业示范户”的“四培养”工程,通过党员带头、能人带动发展蔬菜产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截至目前,全县村干部中有党员致富能人532名,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基地+农户”等模式,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激活农村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目前全县共成立产业合作社649个,培育产业基地19个,辐射带动发展致富8万余人。
供稿:镇宁县委改革办
来源:《贵州改革工作动态》2019第98期
微编:代芹涟
“贵州改革”微信2019年第353期(总第1098期)
举报/反馈

天眼新闻

863万获赞 90.3万粉丝
国家一类新闻资质网站。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