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慕慕驾到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中国偶戏最初来源于对偶像的崇拜。中国现存最早的偶像雕塑,出现在辽宁省东沟县(现东港市)三家子村后洼屯东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距今已有6000年,是作为丧祭的偶。而用于表演的偶戏则始于汉末。《旧唐书音乐志》 载:“窟儡子, 亦云傀儡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之于嘉会。”偶先是为祭祀死人的,汉末才用于“嘉会”来娱乐活人。汉代以后,偶摆脱了简单人形的刻镂,较多地通过机关牵掣等手段,使偶具有行动的功能。例如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歌舞乐偶,不但体态、神情各有特色,而且类如吹竽偶、鼓瑟偶等偶人的手臂、手腕,都是采用单木另雕。山东莱西市岱野村汉基出土的大木偶,高达193厘米,其肢体用13段木条组成,四肢关节均可以活动。
偶人
这些偶成为偶戏生成的物质基础。偶戏形成的时代,较普遍的观点是“兴于汉,盛于唐”。 汉代以后,在中国北方地区,偶开始摆脱丧葬礼仪的限制,被应用于歌舞和喜庆场合,贾谊《新书》卷四《匈奴》篇中,有“舞其偶人”中的节目。三国时,木偶人已能表演各种杂剧动作。当时的机械制造家马钧曾制造水转百戏”,由水发动木偶,能击鼓、吹箫、跳舞、掷剑等。到隋炀帝时,已经出现高二尺左右、能技巧运动的木偶,演出《刘备乘马过檀溪》《巨灵开山》《秋胡妻赴水记》等。北齐时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偶剧角色一郭秀 (或称郭公、郭郎),专门用来作引逗人开心的表演,显然也与击鼓、吹箫、跳舞、掷剑、缘垣、倒立等百戏杂要有所不同。郭秀的出现明显地拓展了传统偶戏的表演内容。
传统偶戏
为偶戏赋予了说唱艺术的内涵,附加上滑稽幽默的艺术风格,后世的偶戏一直保留着丑角插科打诨的传统(在海南公仔戏中也有保留)。这种艺术领域的拓宽,使中国偶戏正式形成了角色进行表演的代言体特征。在海南公仔戏中,至今保留着两个“好升坏乐“的特殊角色,他们的造型也是秀头丑角,并有幽默风趣的表演。可见在偶戏中,郭秀这个角色对喜剧风格、人物造型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唐宋两代是偶戏繁荣发展的时期。偶戏从北到南传播,史称“北渐南游“,明代谢肇制在《伍杂俎》中说“南方好傀儡,北方好秋千,皆胡戏也“。据《都城纪胜》《梦粱录》 记载,当时已有“弄悬丝傀儡、走线傀儡、杖头傀儡、铁枝木偶、皮影戏、药发傀儡、肉傀儡、水傀儡“等8种。
皮影戏
元后主要流行3种操纵木偶演出的方式
1. 托棍木偶,又称杖头木偶,民间称“托戏““肘偶“。 木偶身高不到1米,有3条操纵杆分别安装在木偶头和双手上,演员左手持通头部的主杆,右手持通到两手的偶侧杆,托举木偶,进行表演。清代诗人郑板桥曾作《咏傀儡》诗云:“笑尔胸中无一物,本是朽木制为身。衣冠也学诗文辈,面貌能惊市井人。得意哪知当局丑,旁观莫认戏场真。纵教四肢能灵活,不藉提撕不屈伸。”
杖头木偶
2.提线木偶,又叫悬丝木偶,民间俗称“线戏”“丝偶“。木偶身体大小与手托木偶大致相同,在头部、躯干、四肢的一些关键部分,如头、腹、背、臂、手掌、脚等处均装有丝线,用线少则8根,多则20多根,演员以线来操纵木偶的动作。有一副对联恰如其分地说出了提丝偶戏的艺术特征:“方寸木, 雕得形容酷肖,莫使它真真假假;数条线,扯来非常活泼,到底看节节传神。”
3.手套木偶,又叫布袋木偶、掌中木偶,民间习称“布袋戏”。这种木偶要小一些,演员可以把手指伸入偶人之躯体,这种木偶全靠演员手掌各部分的灵活运动以表现人物的戏剧性。河南开封的木偶戏(时称杖头傀儡戏),因中原战乱,经山东、安微传到浙江临安(杭州),大概宋元传人广东潮州,元代传人海南岛。
布袋木偶
民国十九年,陈铭枢《侮南岛志》记载:“戏剧之在海南, 在元代已有手托木头班之演出,来自潮州。”海南俗称它为公仔戏。如从元代算起,海南公仔戏已有750多年的历史,因为它的产生比海南大剧种一琼剧还要早, 故琼剧艺人称公仔戏艺人为“师兄”。元代海南公仔戏只是单人棚(或称担棚), 一个人用担子挑就走,仅有生、旦、丑三个角色,由一个人操纵木偶表演,乐器只有一口锣、一面鼓。演出舞台由家庭常用的“八仙桌”两张凑搭而成,台面全阔2平方米左右,顶盖草席,以草席为幕,幕上穿几个孔,掌偶者在幕后,从草孔中看偶像和操纵木偶。早期的公仔戏只演武打“科白戏“,只有念白,没有唱腔。
木偶
念白用中州音(中原语言),伴奏用锣鼓,演出的主要节目有《目莲救母》《十仙庆寿》《妲己败纣》 《跗王化身》《罗通扫北》 等。偶像用木头雕成头部,十分粗糙,头部只有30厘米。以藤竹编成肩膀,下半身用袍裙遮掩,穿着宋服,两手用木刻,偶身插以木棒或藤条,以便操纵。偶像表现的程式只有手势左右摆,身子前后退,晃牛耳、拱手作揖、对打等。演戏时节主要为神诞节令。如旧历正月十三至十五日为关帝诞,二月初二日为土地诞,二月初二至十二为军坡节,祭祀冼夫人和当地保护神,三月演清明戏,五月演端阳戏,六月演灶君戏,七月演中元赈济戏,八月演中秋戏,九月演祖师公戏,十一月演祭谷神戏等等。
参考资料:《中国戏曲》
举报/反馈

木木聊文化

30获赞 3粉丝
爱慕最好的自己!!!!!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