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印刷博物馆》二层的展厅入口。想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印刷,就要先了解中国的文字传承。因为文字——是印刷术赖以发明的要件!文字,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
汉字是四大古文字之一(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玛雅人的玛雅文字、中国的汉字),不过其它三种文字都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唯有汉字一脉传承至今。是流传最久,使用人数最多的形意文字系统。先人们在语言和实物的基础上,经历了结绳、契刻、图画三个阶段,创造了汉字。汉字的传承,经历了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直至现在的楷书,为印刷的产生创造了前提条件。
中国早期的文字载体——在书写契刻材料发展史上,中国先民曾使用过陶器、兽骨、青铜、玉石、竹木、丝帛等。尤其是竹木和丝帛,先人们不仅将其大量应用于书写,还把它们制度化,形成比较固定的书籍制度。
这个新石器时期的刻符红陶钵,留下了当时的记事符号,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距今约有7000--6000年。
这是一块甲骨文龟板,这个龟甲刻辞,属于商代(公元前17--前11世纪)晚期之物。上面刻的文字已经属于成熟的汉字了。
这是“石刻文书”。刻写在石头上的文字,称为石刻文书。现存最早的石刻文书实物,是春秋时期的石鼓文。造纸术发明以后,在石上记事、刻书的传统仍被历代所继承。石刻文书所记载的内容,主要是儒家、佛家、道教经典等。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中国使用最早、时间最长、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书写材料,是竹片和木板。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到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竹木简牍在中国作为文字载体,使用时间长达2500年左右。
金文,指的是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此鼎为西周宣王(公元前828-前782年)时,毛公所铸青铜鼎。腹内铸有铭文共32行,497字。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
丝织帛书——写在娟、缯、缣、帛上的文字为帛书,亦称为素书。早在春秋时代以前,丝帛就已开始被中国先民应用于书写。缣帛质地轻软,相比于竹简,具有容量大、体积小、书写、阅读、携带、收藏方便的优势。
展馆内,布设的,造纸匠人正在造纸的工作场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公元前8年),中国先民就制造出了植物纤维纸。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出了工艺完整的造纸术。从此,植物纤维制造而成的纸张,得以成为最佳的文字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