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玩家眼里,9mm的VSS消音狙击枪由于过于弯曲的弹道,并不适合作为远距离武器使用,因此往往是冷板凳上的常客。当然,PUBG里VSS和其他9mm适用通用弹药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虽然名字上都是9mm,但这两种弹实际上没有任何关系。狗子今天和大家来聊聊这款苏系9x39mm步枪弹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故事先从60年代说起,当时苏联出于对特种作战的需求,为AK47设计了PBS-1消音器,并配属了专门的亚音速弹。弹头重12.5克,长33.6mm,里边有一坨钢芯头部用以提高穿透力。它由AK射击的时候初速在285m/s-300m/s左右,有效射程约200米。
讲道理如果光是从效用上来看,AK配亚音速弹是可行的。但问题在于亚音速弹产生的膛压较低,使用普通的消音器会导致AK47的导气活塞无法完成循环(秒变大栓)。因此苏联当时的PBS消音器在于枪口连接的位置有一层橡胶垫,用以封住部分火药燃气,以给活塞足够的回压。
但子弹得穿过这个橡胶垫啊~这就导致两个很麻烦的问题,一是子弹穿过垫子时候对弹道有影响,也就是精度下降。二是这个垫子子弹穿多了就会失去密封效果,这无论是回压还是消音效果都大打折扣。一般来说寿命就200发,如果在自动射击或者冬季寒冷地区作战时寿命更低。
同期,苏联人也在托卡列夫手枪、SVD狙击枪上做了一些消音尝试。但7.62的手枪口径较小,用亚音速弹之后杀伤不足,精度也很难看;狙击枪装亚音速弹之后的弹道非常难看,如果仅用大型消音器配常规子弹的话,仅能起到保护听力的作用...完全没法在隐秘行动中使用。
所以,整个60年代,苏联人就拿着套PBS1的AK将就用。到70年代,苏联也开始换装5.45小口径步枪弹,也为其尝试设计了5.45mm的7U1亚音速小口径弹。然而小口径的弹丸质量本身就轻,加上亚音速的限制,枪口动能只有240焦,这种和小砸炮一个级别的动能肯定不行,因此小口径亚音速弹连同着AKS-74UB一起滚蛋。
80年代,苏联已经在帝国坟场阿富汗被折腾的死去活来,一团糟的治安战让苏联特战更需要一款消音武器,但想要通用之前弹种的思路在之前都已经被证明并不靠谱,那就只能另起炉灶,设计一款全新的弹药,然后9x39mm就这么出来了。
9x39亚音速步枪弹与VSS消音狙共同研发和诞生(一年后又诞生了差不多结构的VAL突击步枪),或许是基于对阿富汗作战地形的需求,它最早的SP-5弹种被称之为狙击型,全金属被甲,弹头前钢后铅,艇尾设计。虽然说292m/s的初速让其在射击较远目标时的弹道确实下坠很厉害,作为狙击枪来说,300米的有效射程也确实不够看。但它16.8克重的弹头确实比同期其他国家消音武器的动能要大的多,因此也被戏称为飞行的秤砣。
再后来,苏联人也寻思这种传统构型的弹头虽然打打阿富汗圣战分子够用,但未来如果要对付北约那批普遍穿防弹衣的人不够猛,因此后续开发的诸如SP6等弹都走次口径穿甲钢芯路线。
以上差不多是9x39的由来,但说实话,在80年代苏联解体之前。VSS也好VAL也好并不是很受欢迎,以为这种高度专业化的亚音速武器通用性不够强,毕竟300以内的初速摆在那边,他不适合应付多样化的作战场景。
但在苏联解体之后,尤其是车程那边闹事儿以后,俄军才开始正儿八经认识到亚音速消音步枪的春天来了,不过这是后话,有空再更一下90年代之后俄罗斯消音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