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环伺、陷入灭国亡种的旧中国需要独立的教育,国家的振兴,也需要独立的教育。
日本的教育兴国政策,使日本从一个弹丸小国,一跃成为东方强国,以色列民族对教育的巨大投入,使它从中东众国脱颖而出,现今的科教兴国战略,也为今日的华夏民族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可见,教育不兴,何以兴国?
1840年,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用坚船利炮首先敲开了中国的封闭已久的大门。英国迫使懦弱的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让其他列强分外眼红,纷纷要求享受最惠国待遇。此后,各种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中国的主权一步步沦丧,这其中,也包括教育主权。
教育是民族之基,民族之魂,是改进和提升国民精神的利器。欲新政治,必新教育;欲新经济,必新教育;欲新人心,必新教育;欲新民族,必新教育!教育是民族之魂。国家无其教育权,则不能有其国家主义。
列强为彻底征服中国这条沉睡的东方巨龙,决心从文化上抹除中华民族的专属印记。鸦片战争后,基督教在华传播取得了合法地位,并被载入国际约章,传教士在华传教拥有了百年难遇的好时机。各教会大学在列强的支持下和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纷纷入驻中国。
这些教会学校在中国拥有完全的独立权,学校既没有中国政府颁发的办学许可证,而且教会学校内的所有事物也不受中国政府干涉,俨然是列强在中国的"文化小租界"。
教会学校强制中国学生参与宗教教育,接受基督教洗礼,并制止关心时事的中国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籍此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在中国实现完全的基督化。据有东北的日本更是企图以教育为跳板,不允许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灌输东北是满人的,希望能彻底切断东北与中国政府的联系,以达到其占领东北的险恶用心。
教会学校在中国进展的大好形势,一度让传教士感受到美梦即将实现。但中国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下对教育主权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无数仁人志士提出了自己对收回教育权的意见和方法指导。他们清晰的认识到教会教育的效果不利于国家和社会。收回教育权运动逐渐在中国展开是符合中国历史潮流的。
历史是连续的。自从中国丧失教育权的那一刻起,中国人民为它进行不懈努力的步伐就从未停止。即使是对外谄媚妥协的晚清政府,也从未放弃对教育权的维护。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为内心的"权操自我"的观念,他们一步步的与列强进行交涉。
但显然,一个无力的政府,自然无法真正收回自己的教育主权。相反,晚清政府由于对教育经费投资的不足,教学技术的落后,科举制废除后,传统国学衰落,近代科学兴起后,各级官僚阶级创办的学校吸引力远远不及教会学校,学生纷纷进入教会学校深造,生源大减,这不得不说是晚清政府的悲哀。
晚清政府被推翻后,东北地区的军阀张作霖独树一帜,在东北与日本帝国主义博弈,主持了奉天收回教育权的运动。
张作霖作为1911年至1928年叱咤东北政坛的风云人物,他是在何种情况下不顾日本权威,公然从虎口拔牙,收回奉天的教育权的呢?
张作霖,沈阳海城县人。小时候,生活坎坷,父亲是个赌徒,或者说是个土匪、浪子。但是幸运的是,张作霖十岁时,亲生父亲死了,母亲改嫁,新父亲家庭富裕,安守本分,给了少年张作霖很好的照顾。这个新家庭张作霖适应的还不错。
但是,好景不长,二十岁时,也就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战争大半在奉天省南部进行。男儿志在四方,张作霖自然不会放弃这个能使他命运转折的机会,混进军队成为一名士兵。但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主力部队也溃散了。
张作霖也就在地方上组织了保卫团,颇有一些劫富济贫的荣誉。时人是这样评价张作霖的,"一个带枪的好人,具有非凡的领导才能,既有大胆的创见又富于外交手腕。他懂得何时该去战斗,何时该去谈判"。可见,张作霖的个人才能这时候已经充分显现出来。
当时的张作霖在“外交”上,明显扮演着两面性的角色。面对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博弈,实力弱小的张作霖只能成为马前卒,既帮助俄国人,同时也和日本军人合作。但是他迷人般的个人魅力,竟然奇迹的征服日本中尉井户川辰三,保住这个被日本认为狡猾多变的张作霖。
此后,清廷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为张作霖步步高升提供了跳板,张作霖通过溜须拍马迅速得到清政府的提拔,张作霖就这样完成从地方草根势力到省长的逆袭。北洋政府时期,张作霖的势力已经在东北深植扎根。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很快就在人民的骂声中死去。群龙无首的北方大地,皖系、直系和奉系各路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张作霖作为奉系军阀的头领,与直系军阀进行了第一次直奉战争,势力不能和积蓄许久的直系军阀比肩,结局自然只能以惨败收场。
外不能敌,只能内修政治。张作霖在全国获得一席之地的企图落空,但是在他的老本营东北还是有其发号施令的资本的。
张作霖深知,虽在马上得天下,但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他招揽教育家王永昌、谢荫昌等文人,在东北开始了励精图治之路。
他主持创办了在今天都响誉中国的综合性的东北大学,任命王永江担任校长,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东北培养了大量的实用人才。在东北教育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时,日本已经取代了沙俄成为了威胁东北的首号外部侵略势力。
张作霖对于日本帝国主义起初有所保守,多次向日本示好,企图以此妥协换取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但是,一山不容二虎,东北只能有一个主人。日本进入中国东北后,小动作频繁,竟以文化侵略的形式干扰中国人民的意志,在推行其教育政策时,以看起来合理却暗藏欺骗性和隐蔽性的手段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
日本侵略先锋的满铁公司遍发招生之广告,通过 "帮助就业"、"给予较优待遇"及"奖励优异者"等具有迷惑性的手段,吸引我们东北的同胞一步步陷入殖民教育的漩涡,使东北人民心中只有日本帝国而无东北当局,这无疑戳中了张作霖的软肋。
对日本妥协,可能使张作霖既没有主宰中国,反而失去东北,这样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只要不傻的人都不会做,张作霖亦是如此。
张作霖表面上向日本妥协,暗地里有支持当时的东北教育厅厅长谢荫昌主持收复教育权的运动。
谢荫昌可是张作霖的得力干将,其人很有谋略。他很善于利用社会舆论,他先后派员到省内各县以及大连、旅顺等租借地调查私下里调查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罪恶行径,并将调查结果以极煽动性的语言公布于众,"倘长此不设法补救,二十年后,东三省不亡而自亡。同人瞻视前途,不寒而栗!"社会舆论一片哗然。
东北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掀起了收回教育主权,办自己的教育的运动。谢荫昌还支持筹办了收回教育权委员会,主管东北当局收回教育权运动。这个组织创办并发表一些报刊,如《东报》等,大肆宣扬日本帝国主义奴化教育的实质。人民在舆论煽动下奋起,当政者自然不会放过好机会,趁热打铁的时机到了。
张作霖就要求谢荫昌与日本谈判,就此事达成共识。谢荫昌也听从了张作霖的命令,先后两次与日本就收回教育权问题谈判。
谢荫昌的第一次谈判很不顺利,谢荫昌正式向日本提出"希望将日本租界的中国国民教育交给中国政府,由中国人自行管理" 的要求,但日方并不买账。南满公司反对力度最大,他们竟狡辩说日本在中国的华人教育,决无文化侵略的思想,而是以中日两国共同利益为宗旨。这种欺骗自然不能使中国东北人民满意,第一次谈判收回教育权的愿景随之破产。
不久,谢荫昌与日本使团的第二次谈判就开始了。谢荫昌深知要想打动一个人,应该从对方的角度出发。
谢荫昌的目的虽还是为收回自身的教育权,但是表面上站在日本的角度,分析日本已经着手干预中国的国民教育,俄罗斯亦会与日本在东北的进行教育竞争,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也会插身而入,以日本为例染指中国的国民教育。日方可能不会得到任何利益,既得利益也可能随其他帝国主义遍布东北而丧失。
因为涉及到自身利益,所以,日方对此说法颇感兴趣,专门派事务员横山健堂来奉与谢荫昌交涉。但是,收回教育权就意味着损害日本在东北巩固已久的利权,日本当局在谈判中自然不会妥协。
一方想要收回教育权,维护东北的自主发展主权;另一方则是殚精竭虑希望以东北作为跳板,侵略整个中国。矛盾双方是难以达成共识的,需要一个打破两者矛盾的契机。
此时,恰逢张作霖为南下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估计自身实力后,张作霖希望与日本达成妥协,以换取日本在战争中对其的支持。日本也利用了这个有利时机,向以张作霖为首的东北当局,提出停止东北人民收回教育权运动,停刊一些侮辱日本帝国的报刊,罢免谢荫昌等无理要求。有实力的就是大爷,张作霖对日本的要求不得不一一允诺,为了维护自己利益,而伤害了东北人民的利益,奉天收回教育权的轰轰烈烈的运动,就这样在东北的土地上黯然落寞。
在这里,我们就不能不提一下悲剧性的教育家谢荫昌了,也是我们今天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先驱。张作霖玩了一招卸磨杀驴的无耻行径。他先是把握教育家对教育丧失的心痛的心理,为了维护自己在东北的统治,利用谢荫昌上演一出收回教育利权的好戏。但是在收回教育权运动迫于日本的压力失败后,却被张作霖作为了替罪羔羊,卸了他职位来平息日本当局的愤怒。张作霖的阴险狡诈在这件事上可谓显露的淋漓尽致。
有人说,张作霖对日外交是典型的以"利益交换"为原则的实用外交,此话不假。他不是革命家,只是东北一个割据势力,缺乏大一统的国家意识,少有挽救国家危亡的大志,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就是自身利益满足与否,也就是他的大本营东北。
尽管张作霖有独立发展的愿望,希望摆脱外国控制而独立,但形势使之难以自拔。第二次直奉战争使其必须依赖日本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以利益为上的张作霖自然就不能真正与日本帝国主义绝裂,当然也就不可能真正收回教育权。
张作霖的儿子也就是少帅张学良,也继承父志,决意图强,振兴东北,驱逐日寇,亲任东北大学校长,捐资助学。但日本在东北势力弥坚,羽翼已丰,无力与之抗衡,所以虽有逐寇之志,却无贯甲挥戈之举,自然也无有从日本手中收回教育权之实效。东北收回教育权失败的命运也是可以预见的。
假使张氏父子对日本人既不借助,亦不刺激,卧薪尝胆,蓄精养锐;广集爱国有为之士,"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仰仗全中国四万万同胞,同仇敌汽,做好对日本人的防范,不但东北教育权可徐图收回,东北领土主权也不至旁落。
但是,历史没有假设。
日本在1931年开始武力侵占东北,扶持成立了伪满洲国,曾经叱咤东北的张氏家族,没有守住东北,张作霖荣耀了一辈子的土地被日本占据。
早在1928年,东北易帜,正式归于南京国民政府管辖。统一的全国政府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收回教育权再次被提上日程。1931年教会学校向中国政府立案,外国进入中国所办的学校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中。当然,也包括东北。
我相信九泉下的张作霖可能会有张学良不能统一全国的遗憾,更有东北落于日寇之手的痛心疾首,但对于全国教育权的收复,他绝对是乐见其成的。东北虽然是张作霖的故乡,他的目光,毕竟也曾持久地停留于中华大地之上。
举报/反馈

历来现实

174万获赞 15.5万粉丝
假装不懂现实,假装懂点历史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