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曾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干百万家长。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口号,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且可能误导几代人。
一个人的成长不是短时间的,是十几年几十年的,就如同跑马拉松,开始在起跑线上就绷那么紧,能跑下来吗?
一言以蔽之,温儒敏认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对学生的误导,那么什么是“起跑线”?“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又到底是何意呢?
图⒈起跑线 现在咱就来详细说说学生们的“起跑线”的来龙去脉,全方位立体化的来解读“起跑线"这个词汇,以及其派生出来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么一句俗语。
一、说文解字:“起跑线”的含义
⒈“起跑线”的本义
起跑线就是竞赛的起点标志。在赛跑起点处地面画一宽5厘米的白线,线宽也包括在比赛距离以内,白线与跑道的突沿成直角。运动员起跑时,若手或脚触及或超过此线就算犯规。
⒉“起跑线”的引申义
“起跑线”的本意是竞赛的起点标志。比赛的运动员开始都位于同一条线上,这条线就是“起跑线”。
后来“起跑线”超越了体育竞赛的范围,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引入了“起跑线”这个词汇,“起跑线”的引申义慢慢地就有了公平竞争的含义。
图⒉本期说文解字之“起跑线”提要 二、说文解字:“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含义
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说的关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当然是针对教育领域来说的。
⒈“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之问题的由来
现在国内“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喊得震天响。注重学前教育特别吃香,校外辅导补课收益十分惊人。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为出色,都使出浑身解数教育自己的孩子,都尽可能地让孩子在“起跑线”上抢占先机。因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终因家长的过度攀比心理而得以强化。
在宣传特长班、兴趣班对孩子的“好处”时“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一句很直白、很有说服力的话语。简单地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一个教育口号,而像是一个“商业广告”。
图书⒊学生的所谓“” 这是一个与教育产业化同步成长、发育,却没有随着教育产业化被抨击而消失的口号。
叫响这个口号的正是举办特长班、兴趣班的众多教育培训机构,他们利用大众媒体宣传“如何赢在起点”,最终往往成功说服家长们为此掏腰包。
几岁的孩子放学后,识字、算术、英语、国学、围棋、英语、书法、钢琴、绘画都有培训班的安排,试问大人受得了吗,何况是个几岁的孩子呢?
看看她都困成什么样子了,在起跑线上就绷那么紧,能跑下来吗?
⒉“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的负面影响
早期教育已经不是一个时尚话题,眼下这一代年轻的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这一概念大概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时兴起来的。
图⒋体育竞赛里的“起跑线” 销售婴儿奶粉的大小公司,各种幼儿教育的杂志书刊上都有醒目的“宝宝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领先在人生第一起跑线上”等夸大其词的标语。
从那个时候开始早教机构逐渐多了起来,早教的书籍和早教方法更是五花八门。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意味着什么?“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命题使人联想到体育竞技比赛在起跑线上起跑的那些画面,使足全身力气向前奔跑,不能有丝毫停歇。
如果孩子也像跑步那样,家长想方设法让他们一起步就冲在最前面,孩子有可能会获得你所需要的成绩,但那仅仅是一个短暂过程中的胜利而已。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如果总是像在起跑线那样,孩子终有一天会出现疲惫不堪,乃至感觉到生活太缺乏趣味性。
为了 孩子的“起跑线”,暑假期间,教育部门虽然严禁教师在暑期为孩子办各类培训班,但此风仍然屡禁不止。家长完全被“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念牵着鼻子走。
然而,什么是孩子的起跑线,当今社会已使不少家长步入误区。其实,大多数家长理解的起跑线,无非是学历、学习成绩、以及各种才艺技能,希望在这些方面不要落在后面。
其实,人生真正比拼的是智慧、能力、品格、心性,偏偏许多家长忽视了这些最重要也是最真实的起跑线。
某大学的少年班家喻户晓,人人羡慕,一起跑就把同龄孩子拉开了一大截子。可如今,这些昔日神童有些发展平平。
图⒌马拉松长跑掠影 恰恰相反,古今中外很多名流,都是开始输在所谓起跑线上的人,后来却能够大放异彩,事业有成,“大器晚成”之人往往与所谓的起跑线无关。
⒊“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的正确理解
本该无忧无虑、活蹦乱跳的童年时光,却在铺天盖地的书法课、钢琴课、奥数课前唉声叹气。
因为想趁早换得未来安稳生活的保证书,青年大学生对公务员考试趋之若鹜,却在迷失于百千分之一的竞争之中,其后往往茫然无措。
从小就被灌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却不知道这背后隐藏的功利主义正渐渐地,将孩子的创造力、拼搏精神消磨殆尽。
孩子也许赢得了起步的一时风光,却无力赢得终点时的胜利凯歌。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但是现实情况确是,很多孩子从小被灌输的是各种标准答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美国研究》杂志主编资中筠女士曾说:“我最担心的是教育,教育是百年树人,如果中国的教育再不改变,人种都会退化,家长们都喜欢说一句话,叫‘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实际上中国的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中国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传授的就是完全扼制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极端功利主义。”
图⒍马拉松长跑之 把小学阶段,作为“起跑线”学生,往往认为学习会终结于高考,其实高考不是人生学习的终点,只是另一个新的开始,越过高考这道坎,学生会在精神上得到蜕变和升华。
此时此刻,温儒敏老师,事实上正在纠正社会上流行的一句错误的话,那就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人生不是与你的对手进行较量的过程,这样的人生会很狭隘,也很渺小,当你打败对手时会得意忘形,当你被对手打败时,同样也会妄自菲薄。
把身边所有人作为对手,人生就会极度乏味。不妨把人生看作一次旅行,每一段不同的旅程有不同的风景,经历就是一种美好,鉴赏也是一种境界,不要奢望别人来鉴赏自己,而要经常欣赏身边的人和风景。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往往给人是一种误导、或者说是误会。使得很多人认为只要起跑线能“赢”,就算“赢”了,就可以高枕无忧,就可以“止步不前”。
这就是过分迷信起跑线的后果。仔细想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错误的。起跑线“输”一点,并不代表整个人生旅途都会输掉。
在人山人海的求学路上,能在起跑线上占些便宜,那是最好不过的了。所以,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提出来时,无疑引起了这个时代很多家长的心理共鸣。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看起来是一种非常华丽的理念。您瞧吧,在起跑线上就遥遥领先,那是多么令人羡慕和自豪的事情。
但是,对于漫漫教育之路而言,其路程之遥远、过程之艰辛,远非一两条人为的“起跑线”可以决定其最终之结果。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曾经发表文章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千百万家长。他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口号,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且可能误导几代人。
学者的言语,往往具有思维的穿透力,“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就是要尊重前辈们的学术经验,毕竟很多学者在成为学者之前,他们可能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样一句话。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仅仅是20世纪末,才出现的新俗语,其误导性有多严重,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是首先要弄明白这句话的真实内涵。更要全方位立体化地审视和细心考量。